APP下载

浅谈初中科学错题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2018-04-14徐崇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徐崇德

我校是一所新组建的农村初中,建校三年多以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升重高人数逐年增加,然而在每年的中考中总会发生一些意外。2016年中考,本人所任课的两个班,就有我预料一定能考上重高的三人出现意外,其中一人离重高线0.25分,另外两人离重高线0.5分,导致他们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据我分析,造成这种情况一个不能排除的重要原因,跟他们在答题过程中答错题有关。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题产生的原因,寻找纠错的方法,以减少出错率,我校从2016年10月份开始全面推出在学生作业中收集错题、整理错题集的举措。为了迎合学校,以便更好地做好错题的收集和纠错工作,本人以“初中科学错题”为研究对象,对初中生解科学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及如何纠错进行研究分析,以减少其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学习成绩,圆他们的重高梦,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科学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认知结构的缺陷而导致的错误

(1)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天文地理等知识,内容多,知识面广,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识记的内容,学生如果对知识点记忆不清或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刻,往往会给他们带来记忆上的差错或遗漏,造成很多解题上错误。例如,碳酸钠的化学式的书写,经常有人写成NaCO3,原因是对化合价的记忆不清造成错误。

(2)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初中科学涵盖面广,概念多,有些概念相似度高,学生难以分辨;有些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造成解题错误。例如:图中①、②、③三个椭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 )

A.①太阳系②银河系③地月系

B.①DNA②染色体③基因

C.①分解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③化合反应

D.①同化作用②新陈代谢③异化作用

本题的四个选项来自于四个不同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对以上陈述性的知识能灵活的应用,能将它们的关系一一区分。答题的关键就是要对书本中以上知识点牢固、清晰的掌握,分清楚互相间的联系及各自的层次关系。像这样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科学教材中非常多,很多学生都会不知所措。

2.思维品质不佳而导致的错误

(1)解题思路单一,缺乏思维的发散性。有些学生解题时,思路局限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不善于全盘考虑,用多方面的知识去寻找解题的方法,导致解题出错。

(2)因思维定势出现负迁移。相似的知识有助于迁移,但当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相似而不相同时,先入为主的原有知识常常干扰、掩盖或替代新知识,因思维的定势而出现负迁移。

例如:用20N的力握住一装饮料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大到30N,则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将(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错解:增大

错解原因是由于对二力平衡概念、摩擦力的物理内涵不清楚,过去的直觉感知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在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其次对物体处于悬空静止的状态没有加以分析,为表象所迷惑,仅是凭主观臆断而做出结论。

3.不良的解题习惯而导致的错误

(1)审题不仔细。审题不仔细而导致错误是学生做错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学生往往只凭借平时积累的知识或经验,或看题粗心或紧张,出现漏看错看,或没有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而出错。

例如: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为60千克,一双鞋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600平方厘米。他在行走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错因分析:是将60千克和600平方厘米直接代入公式计算,疏忽了单位的换算和人行走时单脚落地的条件,导致解题错误。

(2)解题不规范、语言表述不清。这类错误,容易出现在探究题上。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出现语言表述不清楚,导致失分。

例如: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原因是.

在本题中回答探究目的时由于学生文字表述能力欠缺,表达不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如“一株绿色植物最会吸收哪个颜色”,“什么颜色的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利”,“不同的颜色光对光的吸收率是否有影响”等等,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没有找出题目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二、纠正错误的应对策略

1.重视基础教学,规范解题格式。初中科学重在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对一些必须熟记的知识,宜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强化学生记忆。比如化学部分是以知识记忆和概念理解为核心的,而概念的理解又是记忆的基础。在某种情况下,学生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就是由于概念的理解模糊造成的。从记忆保持的过程来看,理解性记忆更加持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①小循环、多反复,促进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②突出概念的关键词,提高概念掌握的准确性;③巧用变式教学;④运用对比教学,善用正反例强化概念差异。其次是优化记忆策略,提高学生记忆效率。①对于原子结构、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等,可以采用一些卡片游戏等活动,将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单质的形态和性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通过周期表来认识原子结构和化合价;②组织有效复习。如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抓好各阶段的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通过适当练习(书面的和操作的),以巩固所学知识(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加强解题格式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比如在分析动态电路时要画等效电路图,并且要求在不同状态、不同研究对象的同一物理量的符号上标上相应的标角;计算时要列出公式,带单位代入数据,注意单位的统一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因识记或解题格式方面的错误。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指导学生认真反复读题,逐字、逐句、逐段分析,理解关键词、关键句的含义,深刻理解题意,找准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避免理解上产生的错误。

3.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初中学生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开好开足实验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面批作业,个别辅导。对于一些非典型性的错误或个别学生的某些顽固性错误,教师应该是课后单独找到他们个别面批,一边批一边询问他的解题思路,及时反馈。

5.注重探究题的解题辅导,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验探究题是当前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失分率最高的题型。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模式,让学生试着套用,并进行强化训练,以减少失分的可能。比如,在回答“可得出什么结论”的问题时,要与研究的问题相一致,并且要写上前提条件,格式为“当……都相同时,……”;若自变量和因变量有具体数值的,则一般用定量回答,格式为“因变量与自变量成正(反)比”;定性回答的格式为“自变量越……,因变量越……”(或因变量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不能用实验现象来代替实验结论,当讲到两个量“有关”时,还应具体写出两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6.收集错题,整理错题集。对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和测试出现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成册,然后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辨别产生错误的原因,再进行分类比较,如可以分成知识错误,分析错误,记忆遗漏等,再有针对性的开展强化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再错。

总之,有课堂,就有学生的错误,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纠错使之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学校和老师应尽的义务。学生的“错误”资源十分丰富,学习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内化,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