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建设以及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探析

2018-04-13王伟冉戚晓思崔春海

考试周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建设

王伟冉 戚晓思 崔春海

摘 要:大学生班级建设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好的班级在学习方面能够在学生中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个体化得到发展,班级文化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一个好的班集体体现出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一种良性正能量的班级文化,这种正能量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团结一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班级管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大学的班级文化是学生在在校期间集体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利于学生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辅导员通过有效地管理手段,能对班级文化的环境和群体氛围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能够让全体学生接受,是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共有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世界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大学生班级建设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好的班级在学习方面能够在学生中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大多数的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行为,选择服从班级的集体利益,以达到同化其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功能,实现大学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如何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首先要从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出发,了解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制度,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特点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一、 民办高校学生的主要特点

1. 学生关注政治,但是知识广度不够

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能够关注时事政治,主要体现在开学初期递交入党申请书,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够在党的重要历史时刻关注党的重大会议的召开,并能开展主题班会,上交学习心得体会,但是他们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还不够深入,敏感度不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且对一些深度问题认识不够。所以民办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注重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让大学生的思想具有时代性、政治性、前瞻性。

2. 学生自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差

大部分民辦本科院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生从小到大,生活条件优越,父母为他们包办着各种事情,因此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一旦离开了家长的怀抱,自律性、自理能力差、自制性差就很快显现出来,轻者表现在上课缺勤,懒惰,不积极参加活动,学习态度不认真、对学习没有规划,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宿舍生活一团糟等现象。重者出现心理问题,交际能力受阻,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宿舍矛盾产生,学习压力大,出现厌学、辍学等现象。

3. 学生活动参与度高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活动的参与性比较高,喜欢参加活动,创新能力很强,组织活动能力很好,他们情商都比较高,交代学生完成活动策划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演出、比赛等活动,积极参与其中并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4. 学生学习基础偏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高中时,就累积形成偏科,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够认真,对学习没有足够的规划,学生学习基础也差,所以导致了大学学习习惯不好,造成学习成绩的不佳,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不爱上课,有的甚至逃课等现象发生,日积月累会出现挂科、达不到毕业要求等等,所以民办高校的学生应该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同时教师应该变换课堂思路,不断需求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5. 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强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也是经过高考洗礼,投档选拔,但多数确定在本科三本层次录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学习毅力不足,刻苦精神欠佳,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表现为上课不专心、课下不复习、课前不预习、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6. 学生家庭结构复杂,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足,心理问题突出

民办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高考大军中经历过很深刻的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一定程度上自尊心被无形打击,在经历过高考后不得不选择三本院校,从而对自己的不满更加不自信,担心毕业后的出路,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习上缺乏目标,担心被同学另眼相看,严重的同学无法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来,长时间不能面对挫折,出现逃避心理、对未来充满迷茫,再加上人际关系的问题无法处理好,对新的环境不能适应从而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重者出现抑郁症和强迫症,如果不能及时疏导易发生突发事件。

7. 集体观念较淡薄,自我中心现象严重,宿舍矛盾频发

民办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进入大学之后宿舍矛盾频发,主要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导致宿舍矛盾不断激化,另外集体观念淡薄,很多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冲到前面,但是奉献面前就缩到了最后,另外由于学生家庭结构的复杂化,单亲家庭的学生增多,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交往能力出现问题,致使学生关系不和谐,另外平时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懒散自由,集体活动总有个别的学生不参加,给班级拉后腿现象发生。

二、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措施

1. 注重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后,通过军训的引导,第一次年级会、第一次班会,让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学校在学生专业认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爱校、荣校教育、“四会五有”教育即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共处、“五有”教育包括: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主要在心理素质、精神品格、意志品质、智商情商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干部培养教育、大学生婚恋以及生命教育、班级管理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等。

其次,为促使新生班级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为新生营造家的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重视新生班级党团建设、生活互助、学风营造、干部培养、成长成才等教育,教育内容和形式逐层开展,同时调动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班级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通过各项工作激发班级的活动,打造新生班级特色,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合力。

2. 注重塑造班级文化形象

打造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一定的途径营造班级氛围,每个班级都应该有班级的班名、班训、班徽、班歌,就这几个方面对班级进行打造,另外重视宿舍文明建设,在宿舍单元发挥好宿舍教育阵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体系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二级学院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设立宿舍心灵护航员,全面开展工作,提高宿舍、班级文化影响力。

3. 注重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以及班级网络文化的建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中,作为学生的工作应该向网络文化拓展,胡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因此,将网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是富有时代精神的创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們可以采用QQ、微信、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工具和宣传阵地,通过多手段的网络建设不断建设班级文化,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利用网络不断建设班级、宿舍文化。

另外要注重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学生干部包括学生会、团总支、新闻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各班级的班干部等成员,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会、学生干部沙龙活动,促进班干部能力的提高,在班级中树立榜样。

4.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以“情”动人

营造大学班级为“家”理念,要建立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首先让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感情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认同班级文化,用情感凝聚人心,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进同学之前的情谊,增强对班级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宿感,比如集体给学生过生日,母亲节和父亲节给父母发一条感谢的短信,送去节日的祝福,班级集体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到元旦节组织节日联欢,通过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进而转化为亲如一家的亲情,用情感来温暖每一位成员,在班级形成一种爱像一家人、亲如兄弟姐妹的“亲情”氛围。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注重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塑造班级文化形象;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向网络文化拓展;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以“情”动人等途径开展学生工作,将班级建设成为全面发展、健康活泼的班集体,并且尊重班级的文化,展现个人才华,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能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林东佳.论班级文化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G].中办发[2005]14号.

作者简介:

王伟冉,戚晓思,崔春海,河北省廊坊市,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