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配合舌肌功能训练在错牙合畸形患者早期矫正中的应用

2018-04-1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矫治器牙周矫正

宋 艳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正畸科, 上海, 200011)

错牙合畸形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因素,或疾病、替牙异常、口腔不良习惯等因素,引起牙列不齐、牙齿错位、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及上下牙弓间合关系异常、面部畸形等表现[1-2]。矫治器是进行错牙合畸形治疗的主要手段,可有效纠正错牙合畸形,改善患者面型,增强咬合功能,但矫治器治疗时间长,治疗期间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影响治疗效果[3]。故为增强早期矫正治疗效果,本研究在错牙合畸形患者中联合应用护理干预措施与舌肌功能训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就诊的7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 年龄14~26岁,平均年龄(17.27±2.2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 年龄13~25岁,平均年龄(17.31±2.29)岁。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经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确诊为错牙合畸形[4]; ② 口腔卫生状态好,牙体形态完整; ③ 研究经医院委员会审核后批准; ④ 均接受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 ⑤ 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患者存在口腔疾病、牙齿缺失、裂纹、龋齿、四环素牙等[5]; ② 存在正畸治疗史; ③ 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④ 拒绝参与研究; ⑤ 合并严重系统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 ⑥ 对研究内容毫不知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患者矫正治疗开始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① 心理支持: 矫治器治疗时间长,且会对患者外形美观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治疗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通过复诊、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错牙合畸形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告知错牙合畸形形成原因、治疗和矫正期间日常保健必要性、治疗有效因素等,改善患者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② 口腔清洁指导: 刷牙是清除牙菌斑最有效、简单的方法,可有效改善牙周微生态,避免牙龈炎等发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选择偏小、毛细软的牙刷,应用巴氏刷牙法,早午晚餐后3次,控制刷牙时间2 min以上。③ 饮食干预: 矫治器治疗期间需固定于牙齿上,过黏、过硬的食物会引起食物残渣粘连或破坏矫治器,而过甜的饮食则会对牙釉质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禁食过硬、过黏食物,餐后尽量少食甜食,并增加氟化物、钙的补充,改善牙周健康。④ 随访指导: 矫正治疗时间长,患者难以采取维持良好的个人习惯,影响矫正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定期要求患者复诊,并通过微信平台及上门随访等方式进行护理延续指导,以促使患者长期维持良好的护理保健习惯。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观察组联合应用舌肌功能训练: 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应用舌头进行舌顶、舌挡、绕舌等运动, 15 min/次, 3~6次/d。对于年龄小者要求家属随旁进行监督指导。

1.3 评价标准

观察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周健康程度、矫正治疗效果及咬合功能。① 牙周健康程度: 根据患者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牙龈指数(GI)进行判定,由无症状到严重计0~5分,评分高则牙周健康状态差[6]。② 矫正效果: 无效,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盖、磨牙与尖窝关系正常,面型基本恢复; 有效,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盖正常,磨牙与尖窝关系尚需纠正,面型改善明显; 显效,牙齿排列、前牙覆盖正常,磨牙与尖窝关系、面型尚无明显改善,需持续矫正治疗[7]。③ 咬合功能: 应用肌电图,根据患者口部二腹肌、咬肌、颞肌募集电位水平表达程度进行评估,若表达强则咬合功能增强[8]。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牙周健康程度

护理前, 2组PLI、SBI、G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6个月后, 2组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健康程度对比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矫正效果

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矫正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矫正效果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咬合功能

护理前, 2组患者二腹肌、咬肌、颞肌募集电位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6个月后,2组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 论

错牙合畸形是儿童时期所发的常见症,在儿童发育过程中,牙列不齐易使食物积存于牙缝隙,且难以刷干净,增加牙龈炎、龋病等发生风险[9]。同时,错牙合畸形对颌面软硬组织正常发育造成影响,导致面型异常,影响外观美观度,还会影响口腔颌面部的功能,导致发音、咬合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引起呼吸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10-11]。

表3 2组患者咬合功能对比 mV

与治疗前1个月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矫治器是错牙合畸形的最主要治疗手段,可通过矫治器将牙或颌骨通过拉伸固定于特定位置,并应用保持器进行长期固定,以防止牙或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12]。临床主要有活动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两种类型,其应用效果及适用人群存在一定差异。活动矫治器可自行摘戴,不仅可避免牙体、牙周组织损伤,还利于清洁矫治器及牙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同时还对患者外观美观无明显影响,在外交、演出活动较多、一般畸形患者中应用广泛[13-14]。但活动性矫治器固定效果较差,支抗不足、作用力单一,需长期佩戴,且因基托原因会限制患者舌部,导致发音异常; 同时矫治器摘戴麻烦,多数患者难以长期坚持,影响矫正效果。固定矫治器时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矫治器,支抗充足,固定良好,同时活动矫治器体积小,不影响正常口部功能,舒适度高,可适用于多种复杂畸形,效果明显,疗程相对较短[15]。但在治疗期间,固定矫治器不可取下,致使口腔清洁困难,增加口腔疾病发生风险,需加强口腔清洁,同时需避免外力对矫治器造成损害,以免复位失效[16]。因此,在错牙合畸形患者早期矫正治疗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以增强矫正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所应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矫正治疗特点,综合应用心理支持、日常口腔清洁指导、饮食干预及随访护理等措施,有效消除治疗依从性差、口腔清洁不彻底、矫治器外力损害等对矫正治疗的影响,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加速错牙合畸形及咬合功能的改善[17]。但研究[18]发现,错牙合畸形形成与不良口腔习惯密切相关,且长期维不良口腔习惯会影响矫正治疗效果,甚至在治疗后导致复发。舌肌训练是进行牙齿矫正的一种功能性矫治训练,可通过舌顶、舌挡、绕舌等运动,有效增强二腹肌、咬肌、颞肌等处的作用,纠正正常舌肌功能,并对牙槽骨、异位恒牙产生矫正轻力,增强矫正治疗效果,促进咬合功能恢复[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的牙周PLI、SBI、GI水平,矫正治疗显效率及二腹肌、咬肌、颞肌肌电表达水平均好于对照组。说明在错牙合畸形患者早期矫正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舌肌功能训练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矫正治疗效果,促进咬合功能恢复,改善疾病预后。但因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其研究结果缺乏准确性,需综合其他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在错牙合畸形患者早期矫正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舌肌功能训练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提高矫正治疗效果,增强咬合功能,改善预后。

[1] 蒙柯帆, 贾莹, 杨桦, 等. 骨性Ⅲ类错牙合牙萌出高度与下颌平面角的相关性研究[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2(4): 464-467.

[2] Sun B, Tang J, Xiao P, et al. Presurgical orthodontic decompensation alters alveolar bone condition around mandibular incisors in adults with skeletal class Ⅲmalocclusion[J]. IntJClinExp Med, 2015, 8(8): 12866-12873.

[3] 程磊, 赵春洋, 李明, 等.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7, 52(7): 404-409.

[4] 林立垚, 钭敏芝. 不同程度错颌畸形对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8): 16679-16681.

[5] 杜申钊, 徐姗. 正畸矫正后修复治疗与直丝矫正治疗在成年错牙合畸形矫正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13): 1541-1542.

[6] 陶小玲, 程志刚. 机用PathFile联合ProTaper镍钛器械治疗磨牙重度弯曲根管的临床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2(12): 733-735.

[7] 应明. 正畸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 13(3): 58-61.

[8] 李小兵. 儿童早期肌功能训练与错牙合畸形预防矫治[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3): 249-254.

[9] 刘俊, 于美清, 董福生, 等.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髁突形态和位置的锥形束CT 观察[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4, 49(7): 403-407.

[10] 杨永平, 刘广昌, 周沛玲.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的临床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5): 131-132.

[11] Ferraro E, Giammarioli A M, Chiandotto S, et al. Exerciseinduced skeletal muscle remodeling and metabolic adaptation: redox signaling and role of autophagy[J].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4, 21 (1): 154-176.

[12] 吴佳琪, 徐莉, 梁成, 等.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8 (10): 596-599.

[13] 陈威.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纠正成年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对比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16, 21(5): 949-951.

[14] 肖丽丽, 王春玲, 杨双艳, 等. 不同年龄组偏颌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面部对称性变化的研究[J]. 口腔医学, 2013, 33(2): 87-90.

[15] Jedrzejewski M, Smektata T, Sporniak-Tutak K, et al.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orthognath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J]. Clin OralInvestig, 2015, 19 (5): 969-977.

[16] 徐建华, 王玲, 刘怀勤, 等. 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伴偏颌患者侧貌改善及咬合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7): 801-804.

[17] 刘东晖, 路潜. 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保健方式研究现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17): 1569-1571.

[18] 陈翡, 肖燕. 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接受固定正畸矫治的青少年患者托槽脱落率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z2): 98-99.

[19] 张玉峰, 罗三莲, 郑纪伟, 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 31(10): 617-619.

猜你喜欢

矫治器牙周矫正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