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院校发展20年:实践回顾与研究趋势
——基于WOS与CSSCI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8-04-09许国动

关键词:大众化文献大学

许国动

(广东金融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521)*

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再到“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正式公布,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之后,划时代的“双一流”建设与沉寂中的地方院校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伴随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诸如专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所有性质差异的独立院校、还有传统的老牌地方本科院校、更有新时期社会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迫切期待的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院校以及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或曰新大学和服务社会的创业型大学等。

因此,基于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亟待对高等教育大众化20年来地方院校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以期为未来地方院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实践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从理想走向现实,虽然是建立在经济开放、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受政府的推动,[1]它属于后发外生型大众化发展过程,也就是被动追赶型发展模式。[2]因此,高等教育实践与教育政策紧密相连。尤其是20世纪末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从前大众化阶段的慢速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高速发展再到后大众化阶段的飞速发展,经历或正在经历着规模、内涵和结构优化发展等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交叉、并行与侧重的价值选择与政策导向。因此,可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将扩招后大众化的实践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大众化阶段:规模转型(1998—2006年)

以1998—1999年为界,政策方针发生巨大变化,从稳步发展走向迅速扩大。[3]1999年,国务院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宣布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起步。[4]2006年1月,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明确宣称我国迈入国际公认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从前大众化慢速发展迅速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规模与基础资源条件建设矛盾,此阶段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质量提升的困境。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的方针,认为内涵式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主导方式和政策选择。[5]但在特定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利弊冲突,仍处于一种共识争论的阶段。于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规模与质量适配性的反思阶段。

(二)大众化阶段:内涵转型(2007—2011年)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国家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政策。从200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再到2004年起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既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加快了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6]可以说,以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任务是在大众化实践过程中逐渐加强的。真正进入内涵转型发展阶段,是2007年1月起以实施《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为实践开端的;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这期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质量提升举措,新一轮的质量工程将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自此,地方院校发展战略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主旋律。

(三)后大众化阶段:结构转型(2012年至今及以后)

我国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决不能仅关注简单的数量增长,更要特别关注高等教育内在结构的多元分化发展。[7]因此,在规模与质量交错发展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调整高等教育组织系统的宏观结构和高校内部组织机制的转化,以适应规模的快速增长到后大众化阶段微观的人才培养质量要素结构优化成为重要的实践路径。以2012年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新一轮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政策航向标为起点。2012年3月,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提升进入到协同创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改革拉开了帷幕,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首次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将教育先行、人才优先融入各项政策,完善了产教融合推进机制,标志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到后大众化阶段,结构转型进入到新的阶段。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发展阶段将以公平、质量与结构等为核心,致力于高等教育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各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瓶颈问题,形成了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清晰路径和努力方向。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从文章规范性和科学性的角度考虑,选择了WOS核心合集和CSSCI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该研究领域的深度了解与检索主题的慎重选择,最后确定期刊文章(Article)为文献类型,检索主题为:WOS的“college development” OR “university development” OR “new university” OR “new College” OR “Regional Colleges” OR “Regional Universities” OR “new Institutions” OR “Local University” OR “Local College” OR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OR “Native Colleges” OR “Loc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R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R “Independent Institute” OR “Independent College” OR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和CSSCI的“新建本科院校、新大学、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和创业型大学”,时间虽然默认为系统设置的时间即1998年,但通过检索条件的设置,WOS的检索结果是2008—1997年近10年的数据,共 938篇,检索时间是2017年10月6日;CSSCI虽然是也是默认时间,但检索出的结果是2002—2017年的近15年的数据,共925篇,检索时间是2017年9月20日。

利用EXCEL和文献计量SATI和CiteSpace等工具对WOS和CSSCI的样本文献的时间分布、高频关键词、研究领域、知识基础、核心作者、核心机构等进行单元分析。其中,在进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过程中,除了“Node Types”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外,其余参数阈值均为系统默认值。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分布特征

1.时间分布

对来源于WOS核心合集的938篇外文文献和来源于CSSCI的925篇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进行绘图分析,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1 研究论文数量的年份分布情况

高等教育大众化自20世纪末开始,地方院校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院校概念,随着承担大众化功能的日益加强,地方院校的身份更加凸显并多元化。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对地方院校的研究始于2002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最早则出现于2008年。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地方院校研究早于国外。从2012年开始,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超过国内。2015年,国外研究成果数量出现峰值,国内则出现在2011年,并且最近五年不断降温。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虽然有所回落,但没有国内相关研究回落明显。

2.国家—地区—作者分布情况

国家合作分布情况。从频次看,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西班牙、芬兰、荷兰和瑞士等42个区域居前。另外,在2011—2013年间,土耳其研究成果出现了迅速增长的现象。从中介中心性看,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瑞典、西班牙和巴西等国家的重要性比较明显;从算法的重要性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典、中国、西班牙、德国、荷兰和加拿大等国家比较重要;从半衰期看,马来西亚、意大利、荷兰、芬兰、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的影响力较大。

国外合作机构分布情况。从频次看,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国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等25个大学机构居前。其中,在2013—2015年期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相关成果影响比较大。从中介中心性看,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影响比较大;从半衰期看,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等影响较持久。

国内合作机构分布情况。从频次分布看,依次为池州学院和教育部、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等共计26个机构。其中,除教育部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外,其余均为大学机构。教育部在2002—2005年和池州学院在2011—2012年间出现突现情况。从半衰期看,仅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和池州学院呈现出一定的影响力,但在中介中心性上则无差异。

国外作者合作分布情况。从作者合作频次看,埃普顿(Epton T,7)、诺曼(Norman P,7)、希兰(Sheeran P,5)、埃兹科维茨(Etzkowitz H,5)、格雷罗(Guerrero M,4)、布伦南(Brennan A,4)、乌尔巴诺(Urbano D,4)、克鲁格(Kruger J,4)和罗曼诺斯基(Romanovskyi O,3)等,其余均为2的共计58人。其中,在2013—2015年期间,埃普顿(Epton T)和诺曼(Norman P)突现情况明显。在中介中心性方面,除了布伦南(Brennan A,0.01),克鲁格(Kruger J,0.01),阿德通吉(Adetunji H,0.02)和迪尼(Deeny P,0.02)具有一些影响力外,其它中介重要性均不大。在半衰期方面,埃普顿(Epton T,1)、诺曼(Norman P,1)、埃兹科维茨(Etzkowitz H,1)、布伦南(Brennan A,1)、克鲁格(Kruger J,1)、格雷罗(Guerrero M,2)和乌尔巴诺(Urbano D,2)具有一定影响力。

国内作者合作分布情况。从作者共现频次看,邹晓东(9)、阙明坤(6)、付八军(6)、徐军伟(5)、彭华安(5)、刘巨钦(4)、阙海宝(4)、柳友荣(4)、陈汉聪(4)、陈霞玲(4)、潘泽谷(3)、冯睿(3)、黄董良(3)、刘元芳(3)、刘林青(3)、彭绪梅(3)等,其余频次均为2,共67位作者。从半衰期的影响力看,阙海宝(9)、陈霞玲(3)、徐军伟(3)、邹晓东(2)、阙明坤(1)、付八军(1)、彭华安(1)、柳友荣(1)等8人有一定的持续影响力。从Sigma(∑)值的重要性看,邹晓东较为重要。其中,在2011—2014年,邹晓东(4.07)突现明显,在2015—2017年期间,阙明坤(3.42)和付八军(3.42)出现突现明显。

3.学科领域共现情况分析

学科共现分析仅能对外文文献进行分析。外文文献领域有商科与经济学(Business & Economics,191)、教育与教育研究(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184)、管理学(Management,99)、经济学(Economics,81)、工程学(Engineering,73)、环境科学与政策(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72)、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70)、政治与法律(Government & Law, 62)等97个学科研究领域。其中,突现学科领域有全科和内科医学(1998—2011年)、社会问题(2010—2011年)2个学科,二者的Sigma(∑)值分别为1.01和1.06。可见,地方院校发展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

(二)研究热点趋势与领域

1.研究热点

从对外文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在高频关键词方面,该研究领域频次为10或以上的研究热点(频次,中介中心性,半衰期)依次为创业型大学(84,0.16,6)、高等教育(65,0.11,6)、创新(56,0.03,4)、大学(49,0.04,5)、知识(47,0.09,4)、科学(44,0.09,4)、教育(43,0.04,5)、技术转移(38,0.05,5)、管理(37,0.13,6)、绩效(36,0.02,6)、治理(33,0.06,7)、学生(32,0.09,4)、愿景(29,0.17,4)、产业(27,0.06,3)、政策(27,0.03,4)、模型(25,0.03,5)、影响(23,0.09,6)、机制(23,0.11,4)、美国(22,0.02,5)、三螺旋理论(21,0.02,4)等共计45个。在1996—2012年期间,高频关键词“技术(technology)”为突现词,突现值为4.39,其Sigma(∑)值为1.06。

通过对国外文献排序在前28个高频关键词年度趋势线分析可知,排在前15个的高频关键词年度分布趋势线的R平方值高低依次为:绩效(performance,0.803 6)、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0.711 2)、公司(firm,0.462 7)、影响(Impact,0.415 3)、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0.391 8)、管理(management,0.320 4)、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0.310 7)、教育(education,0.234 0)、政策(Policy,0.217 8)、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0.195 2)、模型(model,0.168 1)、政治(politics,0.158 9)、治理(Governance,0.129 7)、学生(student,0.111 8)、创新(Innovation,0.111 6)。因此,国外研究热点的趋势依次为绩效、高等教育、企业、影响、技术转移、管理等。

从对中文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来看,频次为5以上的高频关键词(频次,中心度,半衰期)依次为独立学院(338,1.36,6)、创业型大学(116,0.52,6)、地方院校(80,0.17,6)、高等教育(71,0.28,5)、办学模式(27,0,1)、应用技术大学(25,0.16,1)、应用型本科院校(25,0.03,5)、人才培养(23,0.03,5)、人才培养模式(19,0.06,3)、民办高校(19,0,4)、创业教育(10,0.09,5)、教育质量(9,0,1)和教学质量(9,0.01,1)等共计28个。其中,按照Sigma(∑)值的排序,创业型大学(20.25)、高等教育(2.18)、办学模式(1.04)、应用技术大学(7.18)、应用型本科院校(1.13)、教学质量(1.03)、规范管理(1.01)等7个比较重要。突现关键词分别为规范管理(1998—2003年)、办学模式(2004—2005年)、高等教育(2004—2005年)、办学定位(2006—2008年)、教学质量(2006—2008年)、创业型大学(2011—2017年)、应用型本科院校(2011—2017年)和应用技术大学(2014—2017年)等9个。

通过对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研究热点的年度分布情况分析可知,前18个高频关键词的年度趋势R平方值分别为:独立学院(0.070 1)、创业型大学(0.054 7)、地方院校(0.189 1)、高等教育(0.019 9)、办学模式(0.411 5)、应用技术大学(0.382 7)、应用型本科院校(0.000 02)、人才培养(0.171)、人才培养模式(0.002 2)、民办高校(0.031 1)、创业教育(0.068 7)、教育质量(1)、教学质量(0.25)、教学改革(0.035 7)、办学定位(0.75)、新建本科院校(0.942 3)、应用型人才(0)、图书馆(0)。因此,教育质量、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应用技术大学和教学质量代表着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

2.研究领域分布情况

对外文文献主要分为10个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分别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基于理论的在线行为干预(theory-based online health behaviour intervention)、随机控制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全球性需要(global need)、预防性服务(preventive service)、制度的灵活性(institutional flexibility)、临床学习环境(clin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well-being)、人口分析(demographic analysis)和行政学术资本主义(administrative academic capitalism)。

对中文文献主要分为8个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分别为独立学院、创业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和专业建设。

(二)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

在CiteSpace中,一个学科的研究前沿表现为涌现的施引文献群组。它从两个方面体现研究前沿的特征:描述观点的正文和引用的参考文献。具体来说,研究前沿是由形成文献共被引矩阵中的文献及其施引文献中使用的突显词或突显词的聚类来体现的。[8]所以,通过CiteSpace对外文文献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结果分7个聚类,分别是价值观(espoused value)、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大学衍生企业(university spin-off)、创业系统(entrepreneurial system)、企业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温和的官僚主义(softening bureaucracy)和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不同聚类除去相同8篇文献共涉及15篇外文文献代表着研究前沿的发展动态。通过共被引突现文献分析,共有8篇文献突现。其中,PHILPOTT K和PERKMANN M的2篇文献至今还处于前沿状态。因此,分析共被引前沿领域文献和施引文献的突现文献,共有23篇文献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通过CiteSpace对中文文献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可知,仅形成一个共被引聚类,即独立学院(independent college),这说明在国内研究前沿还未形成良好的态势。该研究领域关键性文献有《The Predicament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in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潘泽谷,2010,0.36)和《On the Dilemma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Perspectives of Multiple System Logic》(彭华安,2012,0.27)。另外,突现文献《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周济,2003)代表着国内研究前沿的发展趋势。

利用CiteSpace软件提供的聚类探索功能(Cluster Explorer)发现共被引频次6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共计19篇,8篇是突现文献;共被引中文参考文献共计11篇,这些文献是该研究领域重要的知识基础。

四、结论与启示

在实践回顾方面,20年来高等教育领域各项重大政策的实施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进程的真实写照。在政府推动下,地方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进程中,表面上是大众化教育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实质上二者并不必然构成矛盾,二者之所以构成矛盾,是因为外部推动的结果。面对所承担的任务与所拥有教育资源的不匹配性,地方院校发展经历着传统大学使命的演绎、挣扎和进化,地方院校在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中完成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时代使命。在研究趋势方面,国内研究影响相对不足,与欧美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年度分布上,这一本土化议题的国外成果超过了国内,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20年的地方院校发展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也可能是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在研究热点方面,国外研究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在研究前沿方面,国内学者更多关注的是独立学院,国外学者则对创业型大学研究较多。在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上,国外研究具有更加多元的理论基础,而国内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对单一且显单薄。

无论是实践回顾还是研究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20年都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地方院校发展的历史背景、动力、社会需求和院校治理等方面,与西方的社区学院、多科性技术大学、新大学和创业型大学等类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地方院校所面临的阶段性困境具有本土化特色。新时期地方院校发展亟待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推动构建院校群体发展共同体已成为新时期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本土化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迎接面临阶段性的挑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调整期、适配期和质变期。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院校发展更需要系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思维。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培养人的现代化,而且也需要院校的现代化。在当下“双一流”建设追求丰功伟绩之时,地方院校发展却相对滞后,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这种不平衡与不充分不仅表现在不同院校群体之间,也表现在同类型院校之间,尤其是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地方院校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而且地方院校自身内部由于外部与内部的原因也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现象,这也给地方院校治理带来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院校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已经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目标追求转向不同院校群体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所需要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卢晓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30.

[2]李立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17-27.

[3]金子元久.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来自日本的观察[J].教育发展研究,2006(5A):24-28.

[4]魏晓艳.大学扩招是否真正推动了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大众化、扩招与高等教育代际传递[J].教育发展研究,2017(11):26-35.

[5]房剑森.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6(7A):1-6.

[6]陈至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08(1):4-9.

[7]项贤明,葛岳静,李艳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1(2):1-6.

[8]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6.

猜你喜欢

大众化文献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大学求学的遗憾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