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诗文的几种方法
2018-04-08张旭
张旭
摘要:针对现在学生阅读文言诗文的现状,提出几种可操作的阅读方法:预读法、抄读法、解读法、品读法和诵读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乐在语文(诗文)中,学习更轻松。增强语感,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文言诗文;阅读方法;预、抄、解、品、诵读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生应反复诵读,熟读成诵,铭记于心。同时还要加深理解,咀嚼英华,体味其丰富的蕴涵。我们现在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中的“文言诗文”在全套教科书的阅读部分大约占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因此,在阅读这一板块里有着现代文阅读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在的学生,虽然从孩童时期就在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教导下开始背诵古诗,甚至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但却不一定真正理解诗文内容及主题,也没有人去指导他们深入研究这些传统文化,特别是农村孩子,在家里根本没有古书可读,自然对文言诗文知之甚少。读文言诗文的时间很少,因而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多数学生拿到一篇古诗文,觉得满篇皆生,不知如何断句,对文章的意思和内涵就更不知所云了。笔者认为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文言诗文的一些方法,以弥补不足。其阅读方法如下:
第一、“预读法”。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具体操作是:语文老师可事先布置预读问题。如: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结合预习提示和语文工具书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及作家作品、背景常识;给一些较长、难懂的句子试着划朗读节奏线,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多次,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可请家长辅助,督促、检查学生的“预读”情况,最好是:在“和谐互助”教学改革实验的情况下,通过 “师友”互助,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互相检查,以达到更好效果。因为同学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更便于交流。上课,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和交流感知环节上,进行点拨、总结、评价,适时鼓励学生做好预读,为深入研究诗文内容打好基础。如:《唐雎不辱使命》可设置如下预读问题:1.生字注音:雎、怫、跣、抢、傀、缟、挠。2.解词、翻译:以大易小、使唐雎使于秦、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轻寡人、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天下缟素、休祲降于天。3.作者、作品简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4.朗读并翻译课文,概述大意。5.复述故事梗概,理清情节结构。
第二、“抄读法”。这种对于积累语言很有好处,其主要目标是:熟悉文本内容,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初步明确学习的重点,提出自己的难点。
具体操作是: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标出生字难词、名言警句;勾画并抄写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记录在阅读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并摘抄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材料;结合课后的“研究与练习”确立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种方法可在“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研读共品环节中进行:老师先提出研读问题,师友合作研讨,然后在课上展示,其他师友评价,最后老师总结。如: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积累名言警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第三、“解读法”。其主要目标是: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等。
具体操作是:结合语境以及上下文去理解疑难词句的意思;利用古汉语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去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口头或书面翻译精要片段,以便深入理解文章;思考解答课后的“研究与练习”题和相关教辅资料题,强化能力训练。这一方法可在“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总结提高环节上完成。如:在学习《出师表》一文时,在理解、积累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诸葛亮提出的的三条建议,特别是亲贤远佞的重要,理解他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感。
第四、“品读法”。其主要目标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等方面作鉴赏性阅读和评价。
具体操作是:从文体特征出发,整体把握文章的类型特征;领会、感悟文章内容所蕴含的东西,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揣摩赏析作者的写作技法和语言艺术;与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其异同点,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把文章放在具体时代和历史发展中去宏观分析,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指导学生写简要评论,以加深对课文的审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的能力。可在“拓展延伸”环节上进行。
第五、“诵读法”。其主要目标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具体操作是:反复朗读,其义自现,力求熟读成诵;用心品味,背诵名篇、名句,形成记忆;扩展阅读与文章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整理读书笔记,梳理已学知识,做出小结;练笔写读后感或者赏析文字。
以上阅读文言诗文的方法要行之有效的话,还得有教师的点拨启发,示范性的解读、品读、诵读。当然,这些方法,不能只局限于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多读课外名篇、名段,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在语文中,学习更轻松。在运用这些方法时,不必篇篇相同,步步到位;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各有侧重。对文言诗文的教学要突出一个“读”字,古之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古之读书人“口舌成疮”日誦不辍。久而久之,语感也越来越强,以至形成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大大提高了语文素养,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