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培养模式下《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探讨
2018-04-08刘保华
刘保华
摘要:本文结合社会需求和教学现状,围绕学生,提出侧重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思路,就知识体系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两方面提出在课堂教学、知识模块训练、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如何进行合理的衔接和综合训练。
关键词: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 应用能力
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工程经济学是本科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工程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主要是塑造学生以技术一经济系统为核心的思维解决工程项目方案决策问题,培养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实战能力。
一、工程经济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高校教育改革方向和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高校对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也愈加倾向实践类课程学时的比重,就《工程经济学》课程而言,就有50%以上的重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有或新增实践学时,使教学更注重以应用能力为导向,为社会输出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传统理论教学偏重学术培养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逐渐打破,这要求高校老师不仅在教学思维方式上有大的调整,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应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新的构建,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理论教学,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培养模式要求课程教学应是完整的理论-实训-综合能力培養的教学体系,并配以对应的课程考核方式。
(一)教学目标分析
工程经济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决策。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系统地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技术方案经济论证的工作流程,并具备灵活运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对从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过程中的投融资管理、项目的后评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要具备上述能力,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以下内容模块:等值计算、项目投入产出要素计算、项目经济评价、融资方案、不确定性分析、价值工程等。
(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教学体系的设计是否理想体现在能否有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分为几个阶段,课堂教学、知识模块训练、课程设计和综合能力培养,实施过程要合理衔接。结合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程不但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几大知识模块,还必须具有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及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操作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图1展示了教学体系构建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全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保持互动,学生从工程经济学知识的模块学习和训练再延伸到其他课程知识的配套积累,从而增强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体系的开展
(一)导向型课堂理论教学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效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模块非常重要,在教学思路上要配合后面的课程设计环节,第一堂课就引导学生明白这门课要实际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工作环节以及应该配备的知识,全程的讲解和知识模块的训练都具有导向型。建议采用项目导向型教学法,课堂选用的项目案例内容和课程章节内容衔接,在学生总体了解项目经济分析的思路框架之下去针对性的学习每一章节,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这样,在后期的课程设计环节,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进行项目的市场背景调查分析、数据测算及经济效果分析时更容易融会贯通。
(二)课程设计选题和内容安排
在设计选题上,为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效果,教师要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某具体实践项目以重建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在具体的项目场景下理解和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几个部分内容:项目总论、规划方案、市场分析及预测、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收入和运营费用测算、经济效益分析、风险分析等。课程设计内容与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模块一致,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践中,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决策涉及的知识是多学科的,工程经济学是核心课程,之外涉及的课程如施工组织设计、进度控制、财务管理等。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一个相关的毕业设计来构成综合知识的链接,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作为技术和经济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上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筑学生的决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