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本教学的探索研究

2016-11-16王番娟

新一代 2016年15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王番娟

摘 要:数学教材中每节内容,少不了例题教学,而例题教学是学生应用新知识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例题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考查内容,解题格式,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例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一、利用创造性原则,挖掘例题的潜在价值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潜能人皆有之,而学生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性,教师应对所授例题充分挖掘它的示范性,在深入钻研例题后进行恰当改编,设计新的问题刺激思考,培养创造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ABC中,cosA=,tanB=2,求tan(2A+2B)的值。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 p133-134 例6)

此题的目的是强化二倍角公式及和(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为了充分挖掘此题的教学价值。

解法1:在△ABC中,A,B,C都是锐角或钝角,且cosA=>0,所以A是锐角,

∴sinA===所以tanA==×=,所以tan2A===

又tanB=2,∴tan2B===-

所以tan(2A+2B)===

解法2:在△ABC中,A,B,C都是锐角或钝角,且cosA=>0,所以A是锐角,

∴sinA===所以tanA==×=

又tanB=2,∴tan(A+B)===-

于是tan(2A+2B)=tan[2(A+B)]===

变式:已知tan?琢,tan=?茁,tan(?琢+2?茁)的值

解析:?琢+2?茁可以看成(?琢+?茁),?茁两个角,又可以看成?琢,2?茁两个角。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两种方法,思维就开宽了,解法变化虽然简单,但让学生复习了二倍角公式,又复习了和差公式,这可一题多解,又从研究教材的角度,探讨出例题的潜在价值。

二、利用探索性原则,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逐步分析,由因导果是解决数学题的常用方法,但如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发展到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分析,使他们从变化无穷的数学题中,领悟、发明和探索出它的内在规律,这就需要教师能针对例题,将新旧、繁简问题挂勾,创设思考情境,培养探索精神。

例如:请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将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填入下表;再将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填入表格中:(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 p13探究)

问题:

①取值范围的含义,

②观察角终边所在位置,回忆三角函数定义:一般地,设角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则sin?琢=,cos?琢=,tan?琢=

③你能准确判断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让学生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自行探索。

④填表:(见下表)

通过以上的答问和填表,学生不难解决此题问题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利用数学美原则,提高学习兴趣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数学上创造》中精辟地论述“数学犹如一个筛子”,缺乏这种审美感的人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创造者,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无与伦比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深处感受数学美,在教学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师生共同探讨数学内在美。

以上是笔者对高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粗浅分析,当然,要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要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学习带有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兴奋的心时,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强烈好感,从而将他们对一节课的局部兴趣,转化为对整个数学的持久兴趣。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