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提升理解及解题能力

2018-04-08李敏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孔乙己意识初中语文

◎李敏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不仅是发现的基础,同时也是思维的开端。新课程改革更为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应当全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基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进行探究、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解题能力,最终实现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1]。所以,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为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设疑导学,调动课堂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教学初始阶段,学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良好的设疑导入设计,调到学生的兴趣。设疑导学,问题的设计需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能够通过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去探究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如,在进行“孔乙己”教学前,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孔乙己的话剧,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剧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疑问,通过结合话剧,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作用、结局的三句话,同时分析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结合教师的疑问,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环境去进行想象,自己去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提问的方法。

二、思维引导,培养发现问题能力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在问题发现及解决方面存在鲜明的特征。首先,发现问题属于语文这门学科事实性问题,其次才属于跨学科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的问题意识主要是基于阅读来开展的,语文问题主要是通过组成文章的字、词、句、段落、篇组成,亦或是通过对约束限制语言表达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或是针对教材文章当中各种因素所进行批判、质疑而引发的,也可以是在知识积累、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去查找问题。从局部分析,问题可以是“用字用词准确吗?有无歧义?如有,哪种意义更恰当”、“语句表述合乎逻辑吗”、“修辞恰当吗”、“选择材料精确吗”等。从文章整体角度分析,问题可以是“文章的论题和内容是什么”、“文章的结论和意义或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够得出这个结论(即作者对内容的表述分析所形成的理由)”、“结论同作者自身背景的关系是什么(即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文章结构布局合理紧凑吗”等。基于初中生实际情况与语文基础来说,要想直接发现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需要通过教师进行有效的思维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逐渐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最终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2]。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当学生全面了解教材内容以后,教师再抛出问题“这篇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主题的?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上述一连串的问题,本身是递进的关系,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会主动去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自然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针对后面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各个人物,去揣摩各个人物当时的真实想法,自然也就能够更为深入的掌握文章主题,领悟文章正是通过针对菲利普夫妇性格特征的刻画,寄予自身的情感批判。

三、方法传授,促成问题生成及解决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过程中并非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进程,而是学生自行进行知识构建的进程。而上述这个过程属于学生通过经验、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达成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方法的传授,使得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去促进问题生成,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参考学生的实际能力,针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通过主动准备完整、充分、典型的感性材料,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去进行主动的探索,真正促成问题的生成及解决。比如,在进行“雪”教学的时候,布置预习时提出以下要求: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细读自认为精彩的语句;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种雪,分别有什么特点?记录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去尝试解决问题,同时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让各个小组之间提出问题,尝试利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去利用他人提问训练法、自我提问训练法以及言语化训练法等去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在长时间的练习过程中将其转变为一种习惯,最终将这种习惯转变为一种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显然是不现实的。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综合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去进行提问、思考,同时去尝试去进行深入理解,并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真正为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张晓明.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7(36):71-72.

[2]管玉凤.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2):188-189.

猜你喜欢

孔乙己意识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