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2018-04-07苏志明
◎苏志明
一、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
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够承担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各地中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重视智育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的教育,尽管在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硬性要求,必须要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当中,各地也积累了非常多的成功经验,但是,在学校当中的实施措施,却所收到的成效甚微,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很多中学生排斥德育教育工作,其次是中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另外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所出现的各种行为,总则有背于德育工作的教育。究其原因来说,造成中学德育工作效果甚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突出的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严重的与社会生活相脱离,那么,很多的德育工作的内容就成了空话,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导致很多学生非常排斥这种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学校所教育的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存在的巨大差距,这样学生难以对德育教育形成普遍的认同感。其次是,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只注重德育理念的培养,而缺乏实际的行动,更缺乏较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更能够不断的提高一个学生的内涵。再次,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那么,学生长期的道德行为准则的形成,只是受制于学校生活的束缚,因此,很多的行为习惯无法在课堂当中完成,尽管我们开展的各种德育教育活动,但它并非是德育工作的全部。而且,学校的学习生活只是一个人行为生活的很小部分,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严重脱节,所以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与社会的德育教育所脱轨。最后,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教师以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方法,这样,在整个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那么这种手段,本身就有悖于教学常理,学生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到教学中,那么,所形成的德育理念,只是过脑不过心,一旦在生活当中出现有悖于道德的现象,学生的错误观念就会随之产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道德冲突问题。因此,要想使德育工作做得非常彻底,就必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全面配合。
二、德育工作生活化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之下,将德育工作方式,在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整个社会群体当中,对于这一工作非常重视,因此,学校和社会以及家庭必须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效率。
1.从生活当中找出德育教育的缩影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指出,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他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一种最为简单化的社会生活,其主要目的在于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通过这种简化的生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行为准则。因此,生活是教育的最大阵地,从生活当中能够找到德育教育的缩影,是提升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处在生活当中,往往是主动的受教育者,能够从生活当中体会德育工作所带来的各种益处,并且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准则,与生活与个人的吸引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不断的去体会生活,才能够从生活当中感受世态冷暖,真正起到净化心灵的效果和作用。
2.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为中学阶段,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事物习惯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角度来分析,所以,在自我意识高涨的过程当中,就萌生出更多的维护自己自尊的愿望,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想进行德育工作的教育。我就必须要扩大中学生生活的空间,以及学生的交往范围,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让学生接触社会的一些信息交流,从而产生各类对比,这样才能够发现,学校德育工作所存在的弱点。学生通过与社会接触,能够在行为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控制和反思,这样,他们的自我意识处于不断的完善状态,通过自己的独立愿望以及自我意识来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
结束语:总而言之,中学德育工作生活化,为德育工作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要想使德育工作能够在中学教育中落实,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扩展学生的空间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和接触社会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真正起到净化心灵的效果,提高其行为准则,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轶梅,丁日杰.关于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视角:德育生活化[J].教育探索,2006(04):94-96.
[2]任朝霞.德育,让学生怦然心动——上海市光明中学"中国风·民族魂"主题德育活动纪实[J].当代学生,2005(05):4-10.
[3]王文海.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状况刍议[J].天津教育,1996(0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