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硕士的实践平台建设研究

2018-04-04付淑换张杰吴雪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硕士导师应用型

付淑换 张杰 吴雪华

(南京审计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行各业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国于2009年开始推出全日制专业硕士,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数量,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数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硕士为具有较好的职业背景,某一特定职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硕士主要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研究生。专业硕士作为社会高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储备力量,培养过程需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拥有在所学专业领域较扎实和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设置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环节,根据培养专业未来可能的职业方向,建设一批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实践平台[1]。实践平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与传统的单纯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灌输理论知识不同,它能将学生专业技能和心理置身于实际情境当中,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从而提升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变化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一、在培养专业硕士的高等教育单位外部建设一批企业实践平台

学科和专业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在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学科要根据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学科、专业的纽带作用,结合自身优势,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一批具有特色或者相对优势的实践教学平台。首先,学科所依托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通过加强与学科所属行业、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的合作,建立培养单位外部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硕士进行实践训练,参与到合作单位的实际项目当中。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实践单位提供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生,而合作单位为实践研究生提供实训岗位,并且解决研究生在实践期间的生活保障问题。在实践期间,单位可根据未来可能的岗位招聘计划,对进入单位实践的研究生进行针对性的岗位训练。对部分优秀的实践研究生,每年可以吸收到合作单位就业,实现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专业硕士与合作单位的无缝对接。其次,研究生培养单位可发挥自身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寻找相关企业共同成立研究机构。研究机构每年根据企业需要,设立研究主题。在研究过程中,企业吸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进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完成后,经研究机构中高等教育单位专业人员指导修改,再重新回到企业,在企业内部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工作,由研究生全程观察试点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改进的方面等,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单位和企业的产研结合。再次,要发挥学科、专业内部团队教师的作用。研究生除直接进入合作单位进行定期的实践外,还可以采取时间、空间上分散的形式进入到不同的合作单位进行实践训练。这就要发挥学科、专业内部团队教师的作用。学科、专业内部的团队教师拥有横向课题。这些横向课题承担了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研究成果间接对社会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部分成果甚至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研究生可以参与到这些横向课题当中,以课题为载体,在对企业所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方面的训练,培养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个教师承担的横向课题可能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作用十分有限,但整个高等教育培育单位合计的横向课题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要充分发挥团队教师的力量,将每个教师的作用聚集起来,将分散的单个力量转化为团队力量,为专业硕士的实践平台建设发挥作用[2]。

二、将实践平台搬进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

实践教学是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一环,应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但专业硕士还需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单位外部实践平台的实践时间有限,因此,除建设培养单位外部实践平台外,还需要加强培养单位内部相关实践平台的建设,让专业硕士随时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专业相关的实践模拟,能时刻感受到所学专业职业方向面临的实际情况。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内部加大与专业硕士的专业相关的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并配备完备的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将实践平台搬进校园。在建设模拟实验室的同时,培养单位要形成自身的案例教学集。案例教学集收集国内外最新与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每年进行一定比例的更新。案例集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历届研究生在实践单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培养单位内部导师和实践单位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案例的研究报告。学生在培养单位内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在实验室里进行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的模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3]。培养单位要建立起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内部导师队伍,鼓励教师到专业相关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为专业硕士的内部实践教学提供师资力量。培养单位要定期系统地梳理学科、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把握此领域内的最新变化和趋势,组织研究生进行研讨和专业模拟实践。对校内导师难以指导的一些实践项目,培养单位可以不定期聘请校外实践导师进行实践案例讲座;对部分实践课程,可以聘请校外实践专家走进校园,采取专题系列形式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并根据未来自身职业规划学习所需知识。培养单位要通过内部组织研讨、专业模拟及不定期的实践专家讲座形式,构建研究生与社会现实的交流平台,更好地把握所学专业未来所需要的能力要求。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目前,对专业硕士的考核主要针对研究生个人,其实践环节的考核大部分停留在研究生是否进入了企业实践、学位论文是否进行了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案例的研究[4]。但对于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何,是否真正参与到了实践单位的相关项目当中,尤其是实践过程中除专业水平外其他方面的能力,如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创造性解决问题、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缺乏评价监督机制。研究生培养单位无法对实践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导致很多研究生进入单位实践后流于形式,往往只做一些简单的接待等工作,无法真正接触到专业相关内容。虽然很多培养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制,即研究生由培养单位的内部导师和实践单位的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但在现实当中,由于实践的校外导师工作繁忙或者主观不愿意等因素,往往对研究生的指导落不到实处。这就导致研究生培养出现在培养单位内部时校外实践导师不管,在实践单位实践时校内导师不管,甚至校内外导师均不管的局面,研究生的实践流于形式。

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重视研究生在实践单位的实践过程,建立实践过程的评价反馈机制[5]。研究生在进入实践阶段后,培养单位要安排内部专业导师全程跟踪实践过程,每个实践单位至少安排一位专业教师直接对接,责任到人,定期与研究生探讨实践的进展、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派内部专业教师进驻实践单位,与研究生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的研究;对实践指导不力的教师建立问责制度。对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单位指导人员,培养单位可以给予一定的荣誉,如聘为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兼职教授等,给以精神上的激励。校外实践导师繁忙的,可以在进入实践单位后由其指定一到二位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培养单位在考核研究生实践过程时,应重在实践过程中成果的形成,比如有无形成与实际项目相关的案例研究、是否参与到企业的专利或项目当中并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看法,注重对在参与的项目中运用所学理论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

培养单位在考评过程中除重视研究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外,还要建立反馈机制,注重研究生除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的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考察。研究生除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外,还需要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其他素质,如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承受力等。研究生通过在外部单位的实践,置身于社会实际环境当中,在多方面全面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大部分培养单位在学生实践完后,缺乏相应的跟踪反馈机制,对研究生在实践单位除专业水平外的表现并不知情,忽略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提升。培养单位要联合实践单位,共同建立实践过程的跟踪反馈机制。在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培养单位。在进行实践前和实践后,培养单位可以对研究生各方面的素质进行专业测评,以便于分析实践的效果。在实践完成后,为全面了解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单位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形式,并随机抽取一部分实践单位进行实地走访,对研究生在实践单位的专业技能、团队精神、适应能力、心理承受力等全面素质采取360度评估反馈,即通过研究生本人、研究生在实践单位的同事、上级、有项目往来的相关部门同事,与研究生本人负责的工作有往来的其他公司人员等对研究生的表现进行调查。研究生培养单位甚至可以聘请专业机构对研究生除专业理论外的岗位素质进行全面测评,全面了解研究生的表现。针对研究生在实践单位的真实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单位要采取相关措施,在回校后及时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教育,如:心理承受力,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培训;人际交往方面,可以开设人际交往与沟通相关课程。培养机构由于受限于人力、精力等情况,也可以委托社会三方机构来进行研究生实践的跟踪调查和反馈,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实践过程中的培养方式。通过长时间的信息反馈和积累,培养单位可以建立庞大的实践信息数据库,为未来开展实践平台建设及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四、发挥政府功能,实现研究生培养的高等教育单位与企业共赢

政府要发挥服务功能,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实践单位提供良好的条件,从信息渠道、经费、政策等方面支持实践平台的建设。信息渠道方面,政府要牵线搭桥,充分挖掘所管辖范围内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优势,深入调研和分析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建立相关信息平台,及时将企业实践的需求和有实践需要的研究生信息发布,搭建连接沟通的桥梁,实现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的高端人才和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经费方面,政府要拨予专项经费支持。在经费拨付方面,与传统只拨付给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同,政府还需要拨付一定的经费给予与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建实践基地的实践单位,或者明确规定,拨付培养单位的专项支持经费,多少比例必须用于提供实践场所的企业,用于实践平台建设,调动实践单位的积极性。政策方面,政府对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较好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有研究生参与的项目形成的专利等给予优先申报通道,在相关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相关建议,鼓励企业或提供相关平台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甚至给予一定的推广。政府还可以对提供实践平台的企业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就提供实践平台的企业而言,由于培养单位无法对其进行考评而导致在研究生进行实践时缺乏对其进行指导的积极性。这使得不少专业硕士在企业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未能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效果。政府参与的考评机制则可以对企业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对于指导研究生成效显著的实践平台,政府可以给予公开表扬,并且给予一定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对指导研究生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以评定政府认定的实践指导教师或产业教授,给以专项荣誉;物质上,政府可以根据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反馈及进入实践平台实践的研究生的信息反馈,按实际表现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政府还要努力促进研究生实践平台的成果转化。一方面,对研究生在实践期间参与的项目取得的政策咨询报告、专利、案例研究等成果,政府提供相关鼓励措施或平台予以鼓励或推广,促进研究生成果的交流;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是研究生自身通过实践是否能达到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素质的需求。提供实践平台的企业在研究生实践后能吸收多少研究生进入本企业就业或者由实践企业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指导后协助其顺利就业,可以作为政府考评实践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6]。通过政府的参与,实现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目标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行业高端人才的需求,并实现相关的成果转化,促进产研结合,从而实现培养单位和企业的共赢。

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变化下未来研究生培养的一大趋势。专业硕士主要培养应用型研究生,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是确保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要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平台。实践平台的建设需要发挥研究生培养单位、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使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满足我国社会转型及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雪.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2]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3]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 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4]王成端.互惠共赢模式下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4(1).

[5]嵇凤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路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5).

[6]王家华,张杰,谷瀛.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果评价研究——基于南京市某高校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调研[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5).

猜你喜欢

硕士导师应用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导师榜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爱情导师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