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2018-04-03王惠茹
王惠茹
开学初,听了一位年轻老师上的英语写作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介绍人物”的书面表达。教师展示的范文是介绍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孙思邈的故里就在我们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身边的伟人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练习写作,另外,教师带了一个magic box,里面装着全班同学的姓名条,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展示学生的作文。这节课之所以成功,就是这位老师有效运用了“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致。这里,让我们重温理论,再现“支架式”教学——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一、“支架式”教學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潜在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要介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要找到最适合的介入点,即: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会话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有效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方法。
这位老师一开始给学生讲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Learn to introduce a person in English ,紧接着给出了自己写的有关“药王孙思邈”的简介,让学生注意范文中的蓝体字,即:学生仿写时要用到的短语、句型。教师使用“支架式”教学理论来指导学生套用例句,仿照范文,学习英语书面表达。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构建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即: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只是为学生构建知识大厦搭好“脚手架”。
二、“支架式”教学的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本节课中,老师先给出了自己写好的范文,并将重点短语、句型标识出来,为学生后面的写作作准备。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中国古代“药王”孙思邈的介绍,阅读时学习有关人物介绍短文的行文结构,以及所用到的短语、句型,并记录下来。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模仿范文写一篇完整的人物介绍短文。探索内容包括:确立写作思路,列出写作提纲;确定要用的句型以及关联词;尝试使用学过的经典句式,例如:从句、强调句型、倒装句、非谓语结构、感叹句等。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脚手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下面短语的帮助下,进行group-work的讨论性写作:be born in / on,show interest in,at an early age,with the help of,make progress in,at the age of,Graduate from,at home and abroad,be known for / as,make contributions to,inspire sb to do,In addition to / besides / apart from。
四人小组边讨论边写作,然后由某个同学从magic box里抽出姓名条,抽中的同学给大家朗读他的作文。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掌握当前所学知识,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三、“支架式”教学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让其主动认识到如何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方法。尽管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区域定位不准,支架搭建不当,支架出现超前或滞后等诸多问题,但在英语教学中,积极、主动、大胆地为学生适时提供“支架”,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最基本的职责。“支架式”教学牢固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了课堂,增进了情感,可以实现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同步发展。同时,“支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而且有条件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们要不断尝试和创新“支架式”教学,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英语。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