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融合教育成本和收益的思考
2018-04-03汪斯斯
汪斯斯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对融合教育成本和收益的思考
汪斯斯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文章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的视角出发,分析融合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结果表明,融合教育安置形式下的成本支出低于相对隔离的特殊学校或特殊班,但融合教育的低成本并不是当前我国推行融合教育的主要驱动力,而是从一切有利于残疾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教育的私人收益和外部收益两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融合教育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应继续大力推动残疾人融合教育的发展、完善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和重视残疾人教育的统计研究。
融合教育;教育成本;教育收益;非经济收益
一、引言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的总体目标。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规定:“大力推行融合教育……提高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的能力,不断扩大融合教育规模。完善中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2017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2017年7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强调“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国家在过去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密集出台特殊教育相关的政策文本,从宏观政策层面予以融合教育支持,表达了大力发展融合教育的决心。
关于融合教育,国内大量学者对其展开了理性的思辨和探讨,因此我们从来就不缺乏对融合教育的理论思考,也不缺乏本土化的实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的随班就读(Learningin Regular Classroom,英文简称LRC)试验,被认为是属于全球融合教育的运动范畴,是西方融合教育与我国特殊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1]。但是一直以来,在融合教育的相关研究里,我们似乎忽略了发展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和意义。早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拉曼卡宣言》里就提出:“实施融合教育的学校……提高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益,并从根本上改善了教育的成本-效益比[2]”。也就是说,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的视角来看,发展残疾人的融合教育是一项“划算”的行为,它具备一定的效益。
二、融合教育的成本分析
毫无疑问,残疾学生的教育成本高于普通学生。残疾学生除了常规教育消费外,还包括额外的教育投入,包括学校要为他们增加课时、增设专门的教学人员和辅助人员、增设各类功能教室、购置评估工具、调整校园和教室环境等[3]。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估计,教育残疾学生的人均花费约是普通学生的2—4倍[4]。据我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估算,2010年残疾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约是普通小学生的7.9倍,是普通中学生的6.2倍;残疾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约是普通小学生的7.9倍,是普通中学生的5.6倍,表明国家对残疾学生的教育花费投入远高于普通学生[3]。因此,在残疾学生教育成本高于普通学生这一结论已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进一步比较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的教育成本。分析融合教育的成本问题,主要在于比较融合和隔离两种教育安置形式下的成本差异。
综合国外的相关研究,他们一致认为与相对隔离的教育环境相比,融合教育的安置成本更低一些[5-7],因为隔离式的教育意味着学生需要隔离的空间、额外的学习材料和设备,并提供隔离教育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OECD对八个国家的调查表明,隔离安置环境下的教育成本约是融合环境下的7—9倍[8]。Capper等提出,如果把25%—60%的残疾学生隔离出普通班级,他们的教育成本会增加至每人5,122美元;如果把这些学生安置在特殊学校,教育成本则会增加至每人6,399美元[9]。相对较低的教育成本成为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融合教育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印度为例,融合教育在印度的出现带有更多的强制、义务的性质,并非是一种选择,因为这种相对“划算”的安置形式让更多的残疾学生沐浴在教育的保护伞之下[10]。Mani指出,印度由于资源有限,无法负担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的高额成本,与融合的安置环境相比,隔离的花费更大,于是融合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11]。设想一下,在印度的农村地区如果只有一所学校,那么这所学校必须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残疾学生,因为这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以印度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整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成本相对较低的融合教育,能直接提高残疾学生的入学率,进而快速提升整个国民的教育规模。与印度不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权运动等一系列的社会运动中自然孕育了融合教育的思潮,进而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强调在具有接纳、归属和社区感氛围的邻近学校里为特殊儿童提供平等享有高质量、年龄适当的教育服务机会[1]。在此基础之上,他们进而探讨融合教育高性价比的问题。但这只是作为融合教育的附属价值存在,最主要的还是看重它对残疾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目前有关融合教育成本问题的探讨有限,但从理论分析来看,它的成本依旧是低于相对隔离的安置环境。首先,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的融合能够实现与普通学生间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包括物理空间、学习资料、休闲娱乐设施等;而隔离的安置环境则需要重新规划物理空间、购买学习资料、添置专业设备设施等。其次,普通学校能够共享特殊学校的资源。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随班就读的日益重视,各级随班就读资源中心逐渐建立起来,它一般设立在特殊教育学校,为普通学校提供专业资源支持,既包括必要的特殊教育设施、设备、资料、教学具等物质资源,也包括能提供诊断、评估、康复训练等服务的专业人员。如2015年南京市成立了市级随班就读资源中心,随后在各区的特殊学校陆续挂牌成立了区级的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支持区内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这样由区内一所资源配备相对完整的特殊学校来支持区内多所特殊教育资源配备相对不完整的普通学校,比较来看,融合安置环境下的教育成本要低于相对隔离的环境。但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融合教育的低成本是以一定的支持保障体系为基础的。最初,我国的随班就读以一种较为经济、便捷的方式使残疾学生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扩大整个特殊教育的规模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国家在特殊教育相关政策里更多地强调“全纳教育/融合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术术语替换,而是致力于教育质量,从过去关注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的“量”转向今天“质”的提升上来。重视残疾学生融合的“质”也就意味着相关支持体系的逐渐完善,包括建立各级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各普通学校有机会共享资源中心或特殊学校的资源,也就带来了融合教育环境下的低成本。
因此,综合以上对融合教育成本问题的分析可见,与相对隔离的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的安置环境相比,融合教育的成本更低,这点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一些国家受制于成本和资源而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就难以给予质的保障。我国的融合教育经历了从关注“量”到注重“质”的转变上来,逐渐完善相关的支持体系,从而带来融合教育的低成本。但推行融合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促进残疾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融合教育在教育成本支出上的优势只能成为它的附属价值之一,不应成为最主要的关注点。
三、融合教育的收益分析
一般说来,教育收益从产出形式来看,有经济方面的收益,也有非经济方面的收益,例如,教育对健康、生育、婚姻、家庭内部生产等方面的影响。从教育收益影响的对象来看,主要包括私人收益和外部收益。因此以下将从私人收益和外部收益两方面出发,分析他们各自的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
就残疾个体而言,其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与教育密切相关,这也是他们教育私人收益最直接的体现。由于缺乏大规模的样本数据,我们难以估算特殊教育的收益率,更难以在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安置环境下进行收益率的比较。但融合教育环境下残疾学生有更多与普通群体接触、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增强对社会的感知,从而获得成功的生活体。这一切都是融合教育非经济收益的体现,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甚至要大于经济收益,特别是对一些重度残疾程度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较难通过就业获得经济上的教育回报,我们可以更多地寄希望于个体的非经济收益。
在外部收益上,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的匮乏,我们难以通过量化的方式估算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但就融合教育而言,它能促进残疾人的社会交往,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提高就业和获得收入的可能性,增加社会劳动力的数量,从而缓解国家福利支出的压力,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发展。此外,通过融合教育,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有了可参照的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增强残疾学生的社会公共意识,减少残疾人犯罪的可能性,改善社会治安,体现了融合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非经济收益。
因此,尽管我们难以通过具体的数据估算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对个体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但通过融合教育能提升残疾群体的就业能力是不争的事实,既帮助他们获得个人报酬,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福利支出。我们在关注融合教育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非经济收益:对重度残疾程度学生而言,非经济收益的作用甚至要高于经济收益;对社会发展来说,如果没有非经济收益在减少残疾人犯罪、改善社会治安上的作用为基础,也就谈不上对融合教育经济收益的探讨。
四、启示
(一)大力推动残疾人融合教育的发展。毋庸置疑,发展残疾人的融合教育是一项经济、高效的教育投资行为,还能节约教育成本,从经济学成本-收益的结果来看,国家应该大力推行融合教育。但融合教育的高性价比并不是我们发展融合教育的主要驱动力,关键在于它能给残疾个体和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特别是非经济收益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应扩大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的能力,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另一方面,考虑融合教育的收益和现在我国仍有一定数量的残疾学生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特殊学校存在的功能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是“隔离”的,而是同样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融合实践,宁波达敏学校的“社区融合”教学模式就是特殊学校探索融合的成功典范。
(二)完善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我国融合教育成本上的优势是以一定的支持体系为基础的,特别是各级资源中心的建立,实现了更加广泛范围内特殊教育资源的共享,但这种优质的低成本只是少数,因为整体看来,目前我国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并不健全。资源中心作为整个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关键,它同时也是融合教育有效管理和活动开展的枢纽。2003年教育部发文在全国选择了100个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实验,但后续调查发现,全国各级资源教室或资源中心的数量并不多,真正有效发挥作用的就更少[12]。其次是人员的限制,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资源教师进行资源教室的运作与管理。第三是国家顶层政策设计层面只是一味强调要推进融合教育,并认可支持的重要性,却没有明确如何推进和支持融合教育。因此,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大对融合教育“人、财、物”的投入,重视资源中心的作用,并在融合教育政策层面提供具体的保障措施,以立法明确和落实相关部门责任。融合教育的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不投入,而是有效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融合教育健康、长久的运作。如果缺乏相应的支持,融合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它的成本优势也得不到显现。
(三)重视残疾人教育的统计研究。关于残疾人教育的相关统计研究,目前我国还相当匮乏,主要在于缺乏公开的大规模的微观调查数据,在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统计指标里也缺乏细化的指标,这就加大了研究的难度,不利于我们进行相应的估算,考查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对残疾个体和国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虽然经济收益并不是我们发展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主要驱动力,但通过对经济收益的估算,能帮助我们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区域、不同安置形式等形式下教育收益的差异,明确残疾人教育发展的不足和侧重点。因此,未来国家应针对残疾人的教育、生活、家庭等多方面展开大规模的调查,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在已有的教育统计年鉴里添加相关指标,如融合教育的投入经费指标、不同教育阶段的投入指标等。这些都有利于研究的开展,从而为政府把握残疾人教育在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由此合理调整或制定政策。
[1]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4):125-129.
[2]UNESCO.The Salamanca statement and framework for action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EB/OL].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information/nfsunesco/pdf/SALAMA_E.PDF,2017-08-24.
[3]汪斯斯,邢芸.人力资本视角下的残疾人教育成本和教育收益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6,193(7):3-11.
[4]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Inclusive education at work: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mainstream schools[EB/OL].http://browse.oecd-bookshop.org/oecd/pdfs/product/9699081e.pdf,2014-12-02.
[5]BeloinK,PetersonM.Forricherorpoorer:buildinginclusive schools in poor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2000,47(1):15-24.
[6]Frattura E,Capper C A.Segregated programs versus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service delivery for all learners[J].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2006,27(6):355-364.
[7]Cosier M E,Causton-Theoharis J.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predictors of inclusive education[J].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2011,32(6):496-505.
[8]Peters S J.Inclusive education:an EFA strategy for all children [EB/OL].http://www.eldis.org/vfile/upload/1/document/0708/DOC16941.pdf,2017-07-15.
[9]Capper C A,Frattura E,Keyes M W.Meeting the needs of students of all abilities:how leaders go beyond inclusion[M].Newbury Park,CA:Corwin Press,2000:7-8.
[10]Mukhopadhyay S,Mani M N G.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C].In R.Govinda (Ed.)India education report.A profile of basic education.New 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00.
[11]Mani M N G.Inclusive education in India:issues and challenges[C].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Workshop on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Prospects and Challenges.New Delhi:NIPCD and Planning Commission,2001.
[12]彭霞光.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4,173(11):3-7.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 Cost and Education Benefits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Wang Sis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Jiangsu 210038)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education cost and education benefit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ducation expenditur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special school or special class.Low cos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s not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current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ces,but for all the disabled students’benefits.Inclusive education can bring corresponding economic and non-economic benefits for both private and external sides.We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improve the support system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emphasize the related statistical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inclusive education;education cost;education benefit;non-economic benefit
G760
A
2095-0438(2018)01-0006-04
2017-10-16
汪斯斯(1985-),女,湖北荆州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融合教育。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高教立项课题“残疾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成本-收益分析”(D/2015/01/149)的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项目。
[责任编辑 刘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