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4-03李明月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明笔者区域

李明月

(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幼儿园,福建 同安 361100)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和引导,均需以其对幼儿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为支撑,只有做好了观察,才能对幼儿因材施教,并将活动一步一步引向深入。[1]懂得观察的教师,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解析其原因,多次调整不同的措施,做到真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让幼儿区域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一定的观察意识,但观察缺乏目的性。大部分幼儿教师有一定的观察意识,但观察缺乏目的性,不知道要怎么观察,也不知道本次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二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察,缺少连续性观察。部分教师没有锁定观察的对象,也就无法持续观察幼儿,而是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观察记录也是零散、片面的,这样的观察存在不客观、不详细的弊端,对于后续的分析以及调整区域活动的作用不大。

三是流于形式、应付的观察,未深入分析、调整。还有教师为了观察而观察,观察过后未用心分析解读幼儿行为,也就无法做出相应的改进调整,导致观察的无效性,让观察流于形式。

二、提高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有效性策略

(一)明确目的,全面观察

全面观察是指教师对活动区整体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实践研究表明教师应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根据区域活动的开展,确定不同的观察目标,洞悉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存在的差异特征,从而因人施教。

1.观察区域活动前的入区安排

能否合理安排入区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效果。笔者针对幼儿入区过程存在等待、拥挤、桌子四散摆放等问题,以有效地利用入区时间,优化入区管理为目的,组织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最后做出以下调整:小班、中班——在桌子的附近创设入区的牌子,孩子分散取牌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这样既不拥挤也不用等待,又显得较为公平,特别是收区时一点也不拥挤,非常方便;大班——创设“我的区域我做主”相关版块,让幼儿在入园时自主选择好区域后再去户外活动,最后由值日生把牌放回原来的位置,这样减少了幼儿区域选择的时间及拥挤现象,也能很好地督促值日生工作是否落实。

2.观察区域活动中的空间设置

研究发现,小型的、更细致区分的、隐蔽的区域能使儿童更快地投入游戏,使游戏维持更长的时间,以及产生更复杂的游戏”[2]笔者以区域空间的设置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取向、成长需求为观察的标准,组织教师们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得出观察结论,然后根据观察结论,对各班区域活动空间进行优化设置。比如笔者在走廊创设大班的管道及棋类游戏、中班益智操作游戏、小班娃娃家长廊等,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获得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最大效益。

3.观察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分配

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3]为此,笔者组织教师观察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材料的适宜性;是否体现了它的层次性、多功能性及低结构等;幼儿是否能很好地与材料互动等。比如,测量是大班数学区域活动内容,刚开始教师提供高结构的材料,测量的尺子及所要测量的物品及记录卡,在观察了解孩子已经掌握测量方法后,教师提供测量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如尺子、毛根、积木……

(二)选择对象,重点观察

1.选择观察对象,进行侧重观察

针对走马观花式的泛化观察现象,笔者要求每次选择一至三个孩子进行重点观察,主要记录所观察幼儿是否能专注于某个活动;是否对所投放的材料感兴趣;是否能自己解决区域活动中的问题,不怕困难,不断尝试等。或者要求选择一个区域,观察幼儿在其中的表现,主要记录该区幼儿的操作情况、对同一种材料不同的使用情况、孩子们的合作等的情况,仔细了解幼儿在所观察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从而便于有针对性地提供更适宜的材料并给予合适指导。

2.针对特殊幼儿,进行跟踪观察

针对班级里较为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幼儿,笔者采用连续一周跟踪观察的方法,然后分析出这些孩子的活动行为,并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标准,分析出这些行为背后的优缺点,从而寻找、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其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

(三)详实记录,积累观察数据

1.合理设计记录表格。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只能有选择地观察,为了能尽量了解到每个幼儿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幼儿自己记录区域活动情况的表格,诸如“成功分享”“我的问题”等。过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了解分析幼儿行为。

2.多种记录形式,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应该具有持续性、完整性,记录应该是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记录。

(1)文字形式。

(2)表格形式。

(3)照片、录音或视频形式。

(四)深入分析,注重观察分析、调整的有效性

教师明确观察的目标,用各种形式详细记录观察的数据,最后还要对观察过程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观察实录:建构区小明选第一次用小雪花片成功地构建了一个人,他兴奋向笔者炫耀。面对小明注视笔者的热切目光,笔者及时地表扬他。继而,笔者笑着对他说:“真像,他能站吗?”小明德马上尝试让他站起来。可以站,但是由于上面比较重,一会儿就倒了。小明没有放弃,他在底部进行了改造,并向笔者炫耀:“老师,你看,站起来了。”笔者又说:“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一样吗?”于是他又构建了一个“女孩”。所构建的“小朋友”中有男孩,有女孩;有高有矮;发型还不一样。最后评价环节,小明并未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

分析与调整:案例中小明对自己即将进行的建构有简单的计划。他能借助雪花片建构表现出对人物外形特征的认知和再现能力;可以看出他的自信和成功的愉悦;小明的建构过程比较主动地运用了多种感官联合进行活动,尤其对他人信息的倾听和接纳。笔者的提示让他意识到人有男女、高矮差异,继而他又内化理解,进行自我调整,表现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的评价环节,小明都没有主动举手,教师给了机会,他的讲述也一般,今后应创设更多的机会加强大方自主讲述等方面的培养。

猜你喜欢

小明笔者区域
分割区域
小明照相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做不到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