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的作用与指导
2018-04-03许勇
许 勇
(江苏省连云港市塔山中学 222000)
一、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
数学学习的课前指导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科学地作好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根据我们调查,有许多同学数学学习课前不预习,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听讲,没有办法预习.由于没有充分的学习准备,有时候一节课下来有许多地方没有听懂,课后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补习.有的同学听课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
预习时虽然不能把新内容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去预习总能读懂一些.对自己读懂的内容,学生就对它会产生兴趣.对虽经努力仍未读懂的东西,学生对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2.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不预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除了能锻炼带记的能力外,丝毫无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课前预习能够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预习对培养自学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法.自学能力就是独立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一个人为什么要有自学能力呢?首先,自学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如,在老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同学阅读的速度快,对所阅读的内容分析概括得既准确又全面.有些同学则不然,不仅阅读速度慢而且回答问题时抓不住要领.前者是有自学能力的同学,他们的学习速度快、掌握知识所用的时间短、学习质量高.后者则是不具备自学能力的同学,结果相反.其次,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既包括以老师指导传授为主的上课环节,也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阶段复习等以自学为主的环节.
二、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
课前预习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地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有效地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学习知识的目的相和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呢?
1.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预习指导,要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习,在方法上给予指导,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断的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明确地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去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断的条件,三角形要相似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1)两三角形中有两组角对应相等,(2)两三角形中有一组角对应相等,夹这两个相等角的两组边对应成比例,(3)两三角形三组边都对应成比例.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方法
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教师事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设计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还会想到那些问题等等,教师都要全面考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前应充分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案,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对每个问题应配上相应的练习题以强化概念,也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与例题相仿的练习题给学生.当学生养成一定的习惯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列出提纲,总结求解方法,加强自我学习、归纳、整理、小结的能力.总之,预习的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要明确、要有可操作性、要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3.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数学复习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刚开始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和预习作业,并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在预习提纲中,有的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出来,有的问题可能还不太明白;同时,在预习作业中,有些类型的题目学生会解决,有些类型的题目学生无法解决,要求学生在不懂之处做上标记,有待课上解决.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课前预习,学生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有了有效的预习,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