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2018-04-03彭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造影剂螺旋造影

彭杨

(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峨眉山 614200)

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尤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为常见。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包含平滑肌细胞增生、内膜损伤等。临床上一直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血管病变诊断金标准,同时还包含有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1]。16层螺旋CT扫描范围大、扫描速度快,当前在下肢动脉成像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着安全、可靠以及无创等优点,实现对患者病变血管流入和流出等情况的准确反映,能够更好地支撑支架植入术等手术的开展[2]。该文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进行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30例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11例、19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8.3±2.7)岁,患者存在有下肢皮温降低、肢体坏疽、静息痛等表现,30例患者中5例患者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9例患者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血管造影剂 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120~150 mL,造影剂注射速率 3.0~3.5 mL/s。

1.2.2 扫描方法 常规消毒,自肘前静脉注入造影剂,设备型号:SOMATOM Emotion 16 CT机。层厚2.5~5 mm,重建层厚1.25~2.5 mm。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自横膈至髂嵴水平平衡,明确造影剂出发层面。自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上5 cm增强扫描,扫描至踝关节,扫描长度1 100~1 200 mm,使用造影剂跟踪软件触发扫描,触发阀值 85 Hu,扫描时间 20~35 s。

1.2.3 图像处理 扫描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处理。选择骨溶解技术移除骨盆和下肢骨,图像上传至PACS系统保存,选择同一名放射科技师进行图像重建,原始图像由两名医师分析讨论后给出诊断结果。

1.2.4 分型 (1)广泛型,病变累及多处下肢动脉;(2)小腿动脉型,病变集中在小腿动脉;(3)股腘动脉型,病变集中在股、腘动脉;(4)髂动脉型,病变集中在髂动脉位置;(5)腹主动脉型,病变位置以腹主动脉下段为主。

2 结果

30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患者分型:广泛型、小腿动脉型、股腘动脉型、髂动脉型、腹主动脉型分别7例、4例、13例、2例、3例,1例患者未出现异常。5例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16层CT中未能清楚显示病变段,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中检查与16层CT检查结果相一致。

3 讨论

3.1 影像学检查方法

当前临床上利用影像学检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有四种:(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检查可准确显示患者病变位置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病变动脉解剖形态,进行动脉搏动强度、动脉压力等指标测量,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能重复性检查,操作简单,当前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但是彩超检查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检查人员专业性等因素影响,同时会受到肠腔气体、肥胖等干扰,很难为医生提供真实、准确的病变血管情况,很难满足外科手术治疗需要;(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临床上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动脉病变诊断金标准,在细小血管检查方面有非常高分辨率,能够实现对患者病变位置、形态、血流等情况准确显示,但是这种检查方法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患者需要住院检查,增大患者经济负担和压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机体功能衰退,无法满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要求,导致这种检查方式的应用受到限制[3];(3)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法,这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血管检查方法,具备无创性、安全性等特点,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但还是存在对钙化不敏感、检查时间长等不足;(4)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如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备覆盖范围大、扫描速度快等优势,当前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检查中有广泛应用,优良的后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对患者病变血管形态的清楚显示,明确病变位置、程度等,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指导。

3.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优势

相比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6层螺旋CT具备扫描范围大、视野广等优势,不仅可以明确充盈血管情况,同时还能够显示患者闭塞段血管改变情况,尤其在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等情况下,更具诊断优势,明确患者病变原因,实现对患者严重狭窄和闭塞的准确评价[4]。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16层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还能够以不同方法实现对薄层图像的重建,如VR重建、MIP重建等,均可获得优良的血管影像。总之,16层螺旋CT的应用在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术后检查方面提供重要参考,属于一种理想诊断方法。

3.3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图像特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出现在大型动脉,与下肢动脉粗长、承受血压大等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类型多为股腘动脉型和广泛型,本组股腘动脉型13例,广泛型7例,与文献报道一致。血管重建图像病变显示范围受到患者病变实际情况而存在不同表现,部分周围有侧支血管形成[5]。MIP图像血管显示清晰,有非常高的对比度,其反转图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较为类似,能够实现对患者下肢动脉闭塞和狭窄的清楚显示,准确区分骨组织和钙化组织。VR图像有着非常强的空间立体感,在血管及周围组织显示良好,检查中可切割、旋转,在重叠血管方面有非常好的检查效果。有研究表明,VR图像在直径2~4 mm小血管方面有非常高的准确性。SSD图像有着非常强的空间立体感,但具体应用中容易受到阀值设定影响,同时无法实现对细小血管的准确显示,在管壁钙化方面显示效果较差。VE图像在实际应用中融合计算机仿真图像处理技术和螺旋CT血管成像基础,采取调节阀值方式以及伪彩技术,能够实现对血管腔内钙化斑块的清楚显示。

3.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临床应用意义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上能够明确患者主要发病部位,为临床医师各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尤其在明确血管段病变程度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当前临床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型方面缺乏统一性标准,多数学者为了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相比较,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五型,包含广泛型、小腿动脉型、股腘动脉型、髂动脉型、腹主动脉型,由此具备直观性和便捷性,病变范围的确定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指导[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和威胁,如果未给予及时性治疗,疾病发展至晚期必须要进行截肢。因此,为了及时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尽早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实现对患者病变血管流入和流出等情况的准确反映,能够更好地支撑支架植入术等手术的开展。虽然螺旋CT血管成像在动脉病变评价方面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细小分支显示方面,还远远低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水平,但是属于一种非常好的疾病筛查方法。

该次研究表明,30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患者分型:广泛型、小腿动脉型、股腘动脉型、髂动脉型、腹主动脉型分别7例、4例、13例、2例、3例,1例患者未出现异常。5例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16层螺旋CT中未能清楚显示病变段,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中检查与16层螺旋CT检查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情况的准确清楚显示,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造影剂螺旋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奇妙的螺旋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