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软着陆”探析
——浅议课堂教学三组关系的处理
2018-04-03叶建福
叶建福
(龙海市程溪中心小学,福建 龙海 363112)
“软着陆”是“航天学”的词汇,意思是“放慢速度,调整方向,确保安全,确保成功”。引申到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和盲点,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搭乘学习之机“软着陆”。收放自如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厘清三组关系,即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进退自如。无论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障碍跑比赛,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真正的数学活动、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起跑线,都不能输在转折点,否则“提前起跑者”与“正常起跑者”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愈演愈烈。[1]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软着陆”呢?
一、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刚柔并济
数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学生学习内容“刚”性的结论,拔苗助长而忽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成为了纸上谈兵。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无缝对接时,学生不仅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学习。因此,教学实践中不仅关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针对性,而且要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均衡两者的关系。[2]例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单元后,不少学生出现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混淆,面积计算公式与周长计算公式混搭,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的学习状况。为此,在整理与复习教学时,教师应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如,通过设计一道“我是小法官”的判断题:“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与联系:周长用长度单位,面积用面积单位,两者之间不能比较大小;反其道而行之,如果知道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聚焦“过程的教育”。根据三年级上册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4”可以推出:“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周长除以4”,再根据本单元学习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计算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果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一条长的长度,怎么求出长方形的一条宽的长度呢?这样水到渠成地整合了新旧知识,收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与学科本质——虚实结合
从学习的角度分析,教师除了重视师生、生生互动之外,还要辩证地处理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数学学科的本质”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是具体的、现实的、存在个体差异的,这是实然状态。学科本质是学科的核心知识、关键技能、理念和规律,这是数学活动的应然追求。数学教学就是要兼顾两者之间的差异,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实而虚,虚实结合,才能真正保证学生数学思维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揭示面积的概念后,当学生初步建立了1平方米的空间观念时,教师拿出面积是1平方米的纸模放在地上,质疑问难:“同学们,你们猜猜在这一张1平方米的纸上能站多少个人?”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有的回答5个,有的判断10个,有的猜测15个……于是,教师干脆指名几位学生站在这张纸上“练兵”:那我们来亲自试试吧。这时有几位学生蠢蠢欲动了,为了防微杜渐课堂成为“菜市场”,教师适时提出要求:那么我们一小组一小组来吧,看看能站多少人。然后分组进行,学生便按组有条不紊的上来,并且很快就算出了可以站几个人,这便是结合实际来体验真实的数学学习。
三、面向全体与发展个性——进退自如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同时做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与“学生数学学习个性化的发展”呢?就当前而言,应当积极倡导“软着陆”实验研究,并固本强基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冲刺学生将要达到的新水平。为了“更上一层楼”,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每节课三省:“学生现在在哪里?学生将走向哪里?学生如何走向那里?”对于学生们已有、已知的教学资源,应当恰如其分地加以巧妙引导和利用。[3]
例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时,优化设计练习出现一道数学难题:一篇文稿5000字,王叔叔平均每分钟打49个字,102分钟能打完吗?部分学生这样计算:49≈50,102≈100,50×100=5000(字),认为能打完文稿;还有一部分学生模仿教材中的估算例题这样计算:5000÷49≈5000÷50=?或者5000÷102≈5000÷100=?因为学生还没学习除数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的除法,于是教师把上述练习题改为:一篇文稿,王叔叔平均每分钟打49个字,102分钟能打完多少字?全体学生基本上能够列出算式:49×102,但是三年级学生还没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是计算方法,教师又循循善诱学生“退”回到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意义”内容上:49×102可以看做求102个49的和,可以看做100个49的和加上2个49的和,49×102=49×100+49×2=4900+98=4998(字),因为4998<5000,所以102分钟不能打完这篇文稿。虽然其中其实渗透了四年级才能学习的“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但一些优秀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其中奥妙。这样既面向了全体又兼顾了个体,既让一般学生“吃得饱”,又让优秀学生“吃得好”。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软着陆”,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的三组关系。如果没有搭建认知脚手架,数学素养就荡然无存,学习效率急转直下。由于传统教学根深蒂固,实施新课改理念很难一步到位,那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软着陆”,打造高效课堂的“硬起飞”将会大打折扣,甚至失控。这要求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地想方设法,以采取科学措施保证数学课有色、有香、有味,并努力做到色、香、味俱佳,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1]张徐生.让数学教学“软着陆”——数学学习的亲和力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
[2]王玉珍.实现课例教学化归软着陆[J].基础教育论坛,2015(30).
[3]潘小明.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