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训练的起点:树立“读者意识”

2018-04-03朱碧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写日记说明文

朱碧霞

(永泰县东门小学,福建 永泰 350700)

当前,作文研究领域理论层出不穷,技巧花样繁多,却掩盖不了作文教学的惨淡。语文教师最怕的还是教作文,学生最怕的还是写作文,作文教学效益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教师在寻找作文教不好以及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发展出许多技巧,但学生无法自觉地运用这些技巧,生搬硬套,为技巧而技巧。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教师未能认识到作文教学的核心观念——“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时的对象意识,是指在写作中心里存有倾吐或交流的对象,为要使人感动,使人信服。

一、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缺乏“读者意识”

由于缺乏“读者意识”,小学生写作时普遍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写不出”,不知道从何写起,感觉无话可说,认为每一天的生活大同小异,无聊乏味,不值得去写。之所以写不出,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学生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乏发现素材的眼光”。解决之道是观察,用心生活,但所谓的“观察、用心生活”都太笼统,不足以解决学生的“素材荒”,之所以写不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读者意识”,学生以为写作文就是写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自己认为没意思的事就不值得写。其实不然,许多时候自己觉得没意思的事,别人却觉得很有意思,比如农村的学生觉得干农活没意思,但对于城里的学生却是新鲜事,如果把干农活这件事细细地写出来,城里的学生一定爱读,因此写作文要有写给谁看的意识,这样就会发现写作素材是取之不竭的。二是“记流水账”,每一部分内容平均用力,主次不分,中心模糊。比如记一次出游,学生会从出发写到回家,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平铺直叙。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读者意识”,如果有意识地去思考读者关心的是什么,读者感兴趣的是什么,读者的心理是什么,就会知道重点该写什么了,也就会开始谋篇布局了。

二、作文教不好的原因——缺乏“读者意识”

由于缺乏“读者意识”,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常陷入误区而不能自拔,其中有两个最典型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写日记”。不少教师认为写日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事实上收效甚微,因为大多数学生写日记主要是记录自己今天所见所闻所感,忽略了写作训练的重要方面——写作技巧,其中包含细节描写。由于写日记没有明确的读者,有的学生甚至把日记锁在抽屉里,视为秘密,不让任何人看,所以在日记中许多细节就不用交代,自己知道就行了,更不会去考虑什么其他的写作技巧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日复一日地写日记,写作水平却未见有多少提高。因此,写日记除了保存记忆和宣泄情绪之外,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多大作用。

第二个误区:写“真情实感”。以为作文有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其实不然,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真情实感与“真”有关,好文章不仅该是“真”的,也该是“善”的,“美”的,是“真”“善”“美”的统一,有些文章是“真”的,却不是“善”的,比如网络愤青的言论,无底线发泄内心的愤懑,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是“真”的,却不是“善”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美”(对文章来说是指形式美)。人有审美的需要,对于“美”,人总是感到赏心悦目的。所以写“真情实感”并不是写作的灵丹妙药,更何况作者有主观上的“真情实感”,读者未必就能感受到“真情实感”。作者认为是真的,读者却认为是假的;作者凭空捏造的,读者却认为是真的。如何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呢?最好的方法是提供细节,细节越丰富,感觉越真实。

三、对“读者意识”的片面理解

虽有不少的著作、文章提到“读者意识”的重要性,但大多数袭用现成的理论。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理解片面,缺少完整、清晰、深入的论述。特级教师郑桂华在《具备一点读者意识》《怎样培养学生习作中的“读者意识”》两篇文章中谈到 “读者意识”时十分强调读者的身份(读者是谁),其中举了两个课例,一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读者介绍“我们的学校”(属于说明文),二是要求学生以专家访谈的形式对“行人乱闯红灯”这一现象展开议论(属于议论文)。[1]无独有偶,叶黎明博士的著作《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也提到相同的观点,叶博士的这部著作是近年来作文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学术界评价甚高,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著作,只是零星地谈到“读者意识”,未辟专章,也未辟专节,寥寥数语,几乎是一笔带过。书中写到“在三大文体中,议论文和说明文因其写作的目的决定了这类写作必有预设的读者……读者意识是议论文和说明文写作的关键要素”,[2]由此可以看出郑老师和叶博士持有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写议论文和说明文需要有“读者意识”,二人都没有提到写记叙文要有“读者意识”。这绝非偶然,乃是他们对“读者意识”片面的理解,导致了他们只关注读者的身份(读者是谁),而忽略了读者的心理,自然把记叙文排除在外了。记叙文(日记除外,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日记是私人写作,不关注读者,也可以说读者就是作者自己)更关注的是读者的阅读心理而非读者的身份(读者是谁),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作为一篇记叙文始终关注读者的心理,运用悬疑、铺垫、剪裁、反语、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不断地调动读者的好奇心以及情感,使读者获得阅读的快感,更受到心灵的震撼。事实上,议论文使人信服,说明文使人知道,记叙文使人感动,这三种文体都需要关注读者的心理。

四、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

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甚至应该是作文训练的起点,大部分的写作技巧从中诞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呢?一要关注读者的身份,要知道你是写给谁看的,分析读者的身份背景、知识结构等,了解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二要揣摩读者的心理需求,了解读者关心什么,不关心什么。三要尊重读者,与读者平等交流,不要给读者感觉你高高在上,尽可能放低自己的姿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

可以说,“读者意识”贯穿写作的始终,从题目开始就要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好题目是钓饵,让读者“上钩”。所以在题目中不要泄露你的写作意图,如果主题、内容一览无余,读者就没有读的欲望了,要想办法让读者保持好奇心,所谓“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开头也需好好经营,许多教师认为文章的开头要开门见山,其实不见得,议论文、说明文也许要开门见山,记叙文就不一定了。如果一开头就开门见山,读者还有往下读的兴趣吗?因此,一开头就要学会制造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如何制造悬念呢?有两个方法,一是藏住过程,二是藏住结果。如开头“他发了疯似的从教室冲了出来”,读者一定很想知道他为什么他发了疯似的从教室冲了出来?也一定很想知道他发了疯似的从教室冲了出来究竟要干什么?两种悬念都有了,你可以写其中一种,也可以同时写两种。“读者意识”如何体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下文再详谈)。先说结尾,好的结尾不仅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又能再次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令读者遐想万端,咀嚼再三,回味无穷。如朱自清散文《背影》结尾“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既是结束,也是再次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因为读者也想知道“我”何时再能与父亲相见。

一般来说,小学生作文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如果学生建立了“读者意识”,写人就会凸显细节,记事就会制造波澜,写景就会调动五感,状物就会描摹特征。

写人离不开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如果学生有“读者意识”,自然就会突出人物外貌的特征,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许多同学在写人时,往往一开头就描绘人物的外貌,但孤立地写人物的外貌,读者是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觉得莫名其妙,应该在事件中描写人物的外貌,比如写“我的父亲”,在父亲为我操劳时出现父亲的外貌,看见他满头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此刻就好像是电影特写镜头,纤毫毕现,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读者就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许多学生会实录,人物在现实中说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就容易显得冗长拖沓,其中有许多内容可能不是读者感兴趣的,如果有“读者意识”的话,就会懂得剪裁,去芜存菁,以一当十,现实中人物说十句话,你只需写三句话。

记事切忌平铺直叙,从头说到尾,这样读者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因为人的专注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长时间不受刺激,阅读就变成一件乏味的事。当然如果题材本身特别新颖,事件本身跌宕起伏,读者自然容易受吸引。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题材可遇不可求,那么如何在平常的事件中,制造兴奋点呢?只要我们把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重新调整,奇迹就出现了。事件的发展按先后顺序一般可分为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步骤我们可以重新组合,人为地制造起伏,用以维持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让高潮尽量延后。有研究者指出,文章的高潮通常出现在文章2/3的地方,那么2/3的部分,就要层层铺垫,步步演进,埋下伏笔,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整个过程读者始终保持紧张的情绪,自然就有阅读的快感。

写景要能够使读者身临其境,人的感觉是丰富的,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读者在阅读时自然渴望得到完整的体验。因此在写景时就需要调动我们的五感观察、体验我们所身处的环境,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写出景物的特点。这样,读者就容易被感染,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世界。

状物要使读者过目不忘,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物”,有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写植物、动物需要突出特征,因为读者的注意力有限,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读者读过之后还是混沌一片。写建筑物,除了要突出特征,还需要安排好介绍的顺序,做到有条不紊,这样读者在阅读时思路才会清晰明朗。

以上这些写作技巧需要我们教给学生,但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学生领悟写作技巧的运用是出于对读者的考虑。当然,我们无法穷尽所有的写作技巧,甚至难免挂一漏万,提到的写作技巧也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讨这些写作技巧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而不是为技巧而技巧。

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就等于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写作的大门,从此可以拾级而上了,逐步地提高写作能力。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建立“读者意识”只是开始,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反复、长期、综合的训练。写作终究是一项技能,而非仅仅是知识。

[1]俞发亮.作文课,我们有办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19,38-44.

[2]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80.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写日记说明文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怎样写日记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