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解决习作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以五年级下册《童年趣事》为例

2018-04-03廖旭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后教画面感选材

廖旭华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6)

问题解决习作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试写初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寻找破解之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修改习作。问题解决不同于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来自教师方的外力驱动,问题解决则来自学生主体一方的内驱动力。这种模式必须以生定教,才能教有所依。它适合第三学段,因该学段的学生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基础,教师可适度放手,给予自由表达的空间。下面以《童年趣事》一课为例,谈谈问题解决习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放手尝试,摸清学情

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生活”课文学习结束后,笔者将写作主题及要求告知学生,具体如下:以“童年趣事”为题,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表现童年的美好,注意选材的独特性;将故事过程写具体,突出 “趣”。随后学生在50分钟时间内当堂独立写作,完成一篇完整习作。

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已有的写作经验和语言积累,独立进行素材选择、文章立意、构段谋篇及遣词造句,最大程度地施展自己的自主性与创造性。[1]此阶段对于挖掘学生的写作才能与潜能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对于第三学段的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这样建议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样的“先写”过程与结果真实可信,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先写”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能,展示他们习作最为真实的面貌,充分暴露他们的真实困难与问题,避免教师主观判断与学生真实问题之间的差距,为“后教”提供依据。

二、分析写情,确定教点

课堂教学是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2]那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谁起主要作用呢?毋庸置疑是学生的学。教服从于学,学制约着教;教以学为依据,学接受教的服务。[2]问题解决习作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以学定教,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此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问题解决习作教学模式以“真实的写情”为教学基点,学生的写作实际得到充分的尊重与考虑,教师的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依学而教。

在整理习作样本时,笔者发现从选材的角度看,学生能根据习作要求从“趣”字入手,选材范围广泛,可谓“趣”味万千。《“热”衣服》《贪玩的后果,悲》《惊喜礼物——鱼头》《与爸爸“过招”》《海水真甜》……从这些标题便能感受到乐趣、情趣、傻趣。再细读习作内容,不少作文童趣无穷,令人忍俊不禁。学生先行独立写作,倒是尝出了一番意想不到的好滋味。

阅读学生习作初稿后,笔者陷入思考之中:后教课上,该教些什么?是否像通常那样,进行事无巨细的指导,零敲碎打地对遣词造句一一点评?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为需要教而教。于是,静下心来再次翻读学生的习作,笔者发现过半数的文章选材虽紧扣“趣”,但字里行间的趣味略显不足。

究起原因可概为“话中无画”,“趣”的行为、语言等缺乏重锤敲打,文章缺乏画面感。笔者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本次习作的核心问题。

此阶段即完成了“后教”中“诊断”工作。这一“诊断”结果关系重大,决定着教师该何处“下药”,若“诊断”不准延误了“病情”,花再多时间学生也改不出好文章。“诊断”准了,这“药”就能下得准,“病”得以根治,学生的习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三、依情施教,解决问题

针对“话中无画”这一“病症”,笔者首先借助教材《童年的发现》中描绘“我”无意识破坏课堂后奥尔加·伊万诺夫娜老师发怒的一幕,让学生自读,再组织讨论作者是如何让文字具有画面感的。经过交流,学生明白了要想文字具有画面感,场面描写不可少,人物细节描写要具体。某学生习作中运用以上方法这样写(片断):

有小偷!我赶紧顺手从厨房抄起一把水果刀,直奔楼下杂物间门前。我凝神站稳,警觉地伸手去开门。但刚一碰到门把手,手就像触电般缩了回来,“如果歹徒有枪?那我岂不死定啦!”我飞一般地上楼从床下拿出一块铁板,生怕小偷跑了,我躲在铁板后面,拿着水果刀向杂物间大声喊道:“你已经被包围了,不要做无谓的抵抗!”嘴上喊着,但仍冒了一头的冷汗。说罢,我突然把门使劲打开,整个人缩在铁板后面,心扑扑直跳。

品读完优秀片段,学生已体会到人物细节描写及场面描写的绝妙之处,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所得,有的还提出修改意见,让优秀片段更精彩。随后学生当堂动笔,选择自己文章中缺乏画面感的一两处片段进行修改。学生将所学进行迁移,对症下药。待学生修改后,将修改后的片段与修改前的片段进行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习作经过“后教”课的洗礼后,收上评阅,当中90%的学生作文中描绘的画面更生动了,通过一个个捧腹大笑的动作,一句句逗比的话语,亦或是一个个场面展现“趣”的画面,文章的趣味如涓涓细流从字里行间流露而出。

总之,问题解决习作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习作教学的惯性思维,不再是为教材而教,为作文题目而教,而是为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而教,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教。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一定能治愈“写作困难症”,最终达到乐于写作的境界。

[1]施茂枝.先写后教的异相与原理[J].语文建设,2013(10):22-24.

[2]刘虹.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再思考[EB/OL].[2013-07-09]. http://blog.sina.com.c.

猜你喜欢

后教画面感选材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中“后教”的方法探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
“先学后教”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