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陶瓷文化术语的特征及英译

2018-04-03欧飞兵

关键词:译介术语陶瓷

欧飞兵

(景德镇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在世界文化版图上,一些低势位文化出现去边缘化运动,这是经济兴盛引发的文化自信重拾的表现;而某些高势位文化则陷入去中心化境地,这是经济衰败导致的文化魅力丧失的结果。中华思想文化虽暂为低势位文化,却蕴含了消解全球性困境的有益启示,能够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流光溢彩的中国陶瓷文化是世界文化树的重要分枝。“中国陶瓷文化术语”为中国陶瓷文化之精髓,具有民族性、科学性、人文性和符指性等特征。要提高中国陶瓷文化术语的翻译效度与传播效能,则须对其特征做深入探究。

一、中国陶瓷文化术语的特征

“思想文化术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1]5,“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诠释和翻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和中华思想文化的关键”[2]13。中国陶瓷文化术语作为中国陶瓷文化话语体系的本质与核心,具有以下特征:民族性,意即中国陶瓷文化术语为中国人民所创造,富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科学性,有两层含义,既指中国陶瓷文化术语不悖术语学的属性和规范,又指中国陶瓷文化术语包含一定的科技信息;人文性,即指中国陶瓷文化术语包孕着独特的文化表征及意象;符指性,是指在中国陶瓷文化术语里蕴藏了深邃的符码意指和话语含义。这些特征共同规约着中国陶瓷文化术语的对外翻译与传播。

二、中国陶瓷文化术语的翻译

陶瓷文化术语的翻译坚持以诠释术语集的文化意蕴为根本,因为解释性超越了传统的规定性与描写性,成为“术语学研究的新趋势”[3]150,还因为全球化浪潮已将翻译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囿于语言文字技能的操作”提升为“跨文化的交流、阐释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协调”[4]89。中国陶瓷文化术语指涉深广,限于篇幅,我们仅对陶瓷材质、陶瓷器物、陶瓷装饰、陶瓷窑炉、陶瓷习俗和陶瓷交易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术语进行译写。

(一)陶瓷材质文化术语译介

陶瓷的主要材质是黏土和釉料。制瓷泥料以高岭土为最,其英文名Kaolin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我国瓷器的釉色有装饰之用,品种甚多,其中一些术语独具历史意义与文化蕴涵。

例1三彩:Sancai

三彩陶瓷中最为人知的是唐三彩,此外有辽三彩、宋三彩和明三彩等。“三彩”有时被译成tri-color或three-color,有时译作Sancai;译法各异,使人莫衷一是。其实,“三彩中的‘三’不是个确数,其意为‘多’,即三彩上所使用的颜色不是三种而是多种”[5]26。Tri-color和 three-color仅达到了表层的形式忠实,没有完成文化传真,也没有实现深层的意义等值,不如由Sancai取而代之。据此,可将三彩的衍生术语唐三彩、辽三彩、宋三彩和明三彩 译 为 :Sancai ceramics in the Tang Dynasty(succinctly Tang Sancai),Sancai ceramics in the Liao Dynasty(succinctly Liao Sancai),Sancai ceramics in the Song Dynasty(succinctly Song Sancai) 和 Sancai ceramics in the Ming Dynasty(succinctly Ming Sancai)。

例2青花釉里红:Underglaze Blue and Red

顾名思义,该釉是由“青花”(Blue and White)和“釉里红”(Underglaze Red)构成,创于元代。青花釉里红兼具民族性与国际性,“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6]43。“青花釉里红”常被译作blue and white with underglazed red,blue and white with copper red colors,underglazed blue and underglazed red 或underglaze blue and red等。令人不解的是,作为对同一概念的指称,几个译名有时竟出现在一篇文章中,这显然背离了术语的单义性。在译名中加上copper,表明译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为“釉里红的深沉艳丽”的确是由釉料里的铜所致。殊不知,“青花的素净雅致”是因釉料钴而来,莫非还要在译名中加上cobalt?综观之,青花釉里红不仅意味着一种釉彩名称、一样装饰手法,而且代表一类瓷器。三位一体的文化指涉无须尽显在译名中,否则有悖术语的简明性。

例3五彩:Wucai

五彩瓷中的“五”类似三彩中的“三”,并非确数,故不应译成five-color。五彩似乎可译作polychrome,但一个“多彩艺术品”之意又不足以囊括其丰富文化内涵。以清代为例,康熙五彩结实而坚硬,称硬彩,又称古彩;雍正五彩因施粉之故显得细腻而柔软,称软彩,又名粉彩。总之,五彩是各代的统称,指涉较多,不同的维度其意义相异,需要不同的命名。对此国内学界没有严格区分,致使出现同义术语和多义术语,而国外的分类则有助于消除歧义[7]:一般五彩瓷,主要是明代五彩瓷和清早期五彩瓷(包括釉下蓝彩,亦即青花五彩),称为Wucai;清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后期五彩瓷和素三彩称作famille verte;素三彩中的墨地五彩称famille noire,黄地五彩曰famille jaune。

例4郎窑红:Lang-kiln Red(Oxblood/Sang de Boeuf)

清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建窑(史称郎窑),仿烧明永乐、宣德的红釉瓷(获名“郎窑红”,简称郎红)。国内将其译为Lang kiln red,Langyaored,Langyaohong或 Langhong,不知这些译名能否被外国人接受。郎窑红釉鲜艳夺目,淡薄时如鸡血,人称鸡血红;浓郁时若牛血,又称牛血红。牛血红在英文中是Oxblood,在法文里曰Sang de Boeuf,常见于外语文献。这两个外文名存以偏概全之嫌,且极易引起不愉快联想,故不宜用作术语主名。术语译写在不违背单义性、简明性等类别属性的前提下,应注意术语的人文性与民族性,尤其应对“中国所特有的术语进行‘英语正名’”[8]42。

(二)陶瓷器物文化术语译介

陶瓷器物文化主要蕴含在造型里。陶瓷造型有壶、瓶、罐、板等基本式样,每种式样又包括多种型构。造型的复杂多样给器物文化术语的翻译带来了挑战。

例 5 美人肩瓶:Vase Shaped as a Beauty(or Beauty-shaped Vase)

在对外资料中,“美人肩瓶”被译成beauty shoulder vase。此误译忽略了术语文化特性,扭曲了源语文化具象。此类瓶“口小、颈细、肩圆、体长,不单肩部像美人,整个器物看上去亭亭玉立,娇艳欲滴,宛若窈窕淑女一般”[5]28。鉴此,翻译时应进行陶瓷意象重构,以突出术语的民族文化特征。

例 6供春壶:Boccaro Teapot with Gnarls(Originally Made by Gong Chun in the Ming Dynasty)

该壶全称为“供春树瘿紫砂壶”。紫砂壶原产江苏宜兴,是中国陶瓷除景德镇外的又一张世界级名片,然而该术语之核心概念“紫砂”的译名错综杂乱,如 purple clay、purple sand、purple granulated、Zisha等,其中“紫”有时还被译作dark red。如此之多的同义术语既不标准,又失规范,却登上了高校教科书、国际峰会、联合国总部等大雅之堂,其乱象堪忧。

探察英语世界,宜兴陶瓷已获称谓boccaro,无须再名之Zisha,此时术语的民族性应与国际性对接。“供春壶是我国紫砂艺术史上开后世以自然形态入壶之先河的一件作品,有着跨时代的价值和意义”[5]27。此壶表面呈树瘿(gnarls)状,创制者姓龚、名春,现名供春乃龚春之误。该陶瓷术语译介依循源语文化具象,借用国际通用称谓,反而增强了术语的翻译效度与传播效能。

(三)陶瓷装饰文化术语译介

陶瓷的釉彩、器型皆可作装饰之用,其中,图形符码以象征、隐喻、抽象等方式表现了精神寄寓、民族心理、社会风俗乃至历史印记等文化内蕴,值得探掘和玩味。

例 7昭君出塞图:Wang Zhaojun Marries Chanyu

作为真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可歌可泣,被传颂至今,常用于陶瓷装饰。同一名称,在高校教材里被翻成Zhaojun Goes beyond the Great Wall as a Bride[9]48,在首都博物馆标牌上被译为Princess Zhaojun Being Given in Marriage to the Xiongnu King。何种翻译可望成为通用英文术语,尚待商榷。

“根据史料,‘出塞’可以理解为走出长城,但被译成Goes beyond the Great Wall,错误便出现了,因为Goes beyond没有走出、只有超出(be more than)之意”[5]27。As a Bride 未能明示该术语的核心蕴涵。第二译概括了昭君远嫁西域的史实,但昭君并非真正的西汉公主,她原本只是一名宫女。可见,两个译名作为术语,在语言、知识和文化等特性方面均存在谬误,不宜推介给英语受众。至于译名无法容纳的有关王昭君和单于的信息,可以注释形式添加在术语条目之下。

例 8鬼谷子下山图:Guiguzi Descends the Mountain(to Rescue His Disciple,Sun Bin)

绘有鬼谷子下山图的元青花大罐属稀世珍品,其艺术成就与文物价值令人仰止。如此瑰宝在英语资料中,却被草率地翻作Gui Guzi going downhill。该译名舛讹百出:鬼谷子不是姓“鬼”名“谷子”;going downhill是指走下坡路、每况愈下;鬼谷子乃战国谋圣,胸怀匡扶社稷之才,区区山丘(hill)岂能容他?

据史料,鬼谷子姓王名诩,隐居鬼谷,自称鬼谷先生,人尊其为鬼谷子。为避免以上悖谬,“可将鬼谷子译为Guigu-tzu或Guiguzi;既忠于王诩隐居鬼谷的史实,又没有背叛源语中尊贤崇德的文化传统”[10]152。该术语的译介着力在语言特性、知识特性与文化特性方面进行修正、提升或补充,有利于在英语世界建构更为立体的陶瓷文化术语概念。

例9凤求凰牡丹花卉图:Male Phoenix Attracting His Mate among Peonies

在旅游外宣手册里,“凤求凰牡丹花卉图”仅被翻成phoenixes and peonies。区区两三词,虽不悖术语的简明属性,可是没有展现器物神韵。凤凰、牡丹是具有民族意涵的中国文化符码,揭示民族符码的文化意指是译者职责所在。原译“没有达‘凤求凰’之意,也不能传‘凤’求‘凰’之情,跟罐上栩栩如生的描画更是相去甚远”[5]28。改译保留了术语的民族文化特性,完成深层文化移迁,并实现名词术语化。

例10三公图:Three Chanticleers

在对外宣传时,“三公图”被译作bird-and-flower painting;此译名实指花鸟画,与原意毫无关联。《三公图》是刘雨岑(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在抗战时期所创作的、以“三公”(三只雄鸡)为主要题材的系列瓷板画的统称。刘雨岑为其画题上“文采翩翩气势雄,大支松下立三公”等款识,以表达对抗日将士的敬佩之情。如此厚重的文化寄寓,绝非 cocks或 roosters所能承载,而chanticleer(意即雄鸡,尤指神话故事中的)与画家心目中如同神一样存在的英雄们在意蕴上便高度吻合。

(四)陶瓷窑炉文化术语译介

入窑烧制是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制瓷工序,事关产品成败。窑炉在陶瓷设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窑炉文化因此成为陶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译介陶瓷窑炉文化术语,要注重传递其中所蕴蓄的历史文化意义。

例 11 官 窑 :(Wareor Porcelain from)Official/Guan Kilns

该术语在对外翻译中出现误译,原因在于没有辨识其深刻人文性。官窑一般指官府搭建的窑炉(Official Kilns),有别于民窑(Folk Kilns),官窑中专事御用瓷器的称御窑(Imperial Kiln);或指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Guan Kilns);还转指由官窑烧制的瓷器(ware or porcelain from Official/Guan Kilns)。由此得术语译名。

例 12钧窑:(Ware or Porcelain from)Jun Kilns

钧窑的译法在形式上同官窑无异,该窑亦属宋代五大窑,且其出产的瓷器(钧瓷)名闻遐迩。钧窑始建于宋代钧州,即今河南省禹州市。这一点需在译介中予以明示(In the Song Dynasty Jun Kilns were located in Junzhou,which is now named Yuzhou City,Henan Province),“以增加术语翻译的可辨性,有助于译语读者跨越文化障碍,更好地理解术语的文化内涵”[11]95。但凡属地之古今称谓不同的地名窑,如宋代的定窑(位于定州,即今河北省曲阳县)、耀州窑(位于耀州,即今陕西省铜川市)等,在外译时均应作如是处理。

(五)陶瓷习俗文化术语译介

陶瓷习俗是陶瓷行业世代相沿的习惯和风俗,规范着陶瓷的生产制作,反映了陶瓷人的生活面貌。陶瓷习俗文化术语含义蕴藉,做好挖掘、甄别和译介工作,对继承陶瓷行业传统、传播陶瓷习俗文化,具有切实意义。

例13烧太平窑:Firing Taiping Kilns

太平窑并非真正的窑炉,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形似圆筒窑的文化景观;在对外译介中被翻成Peace Kilns,貌似准确,实则不当。“烧太平窑”意在纪念太平军及祈求和平,此习俗在景德镇已逾百年。“由是观之,‘太平’一词乃双关语,兼及太平义军与太平盛世”[12]54。该术语译介符合术语学的规范,具有科学性,并以重构陶瓷文化意象的方式,实现了术语民族性和人文性的外化与迁移。

例14祭拜瓷祖:Worshiping Zhao Kai,Founding Father of Porcelain

行业神(god of trade)崇拜是中国各行各业承继的传统,瓷业也不例外。在陶瓷发展进程中,促“陶”变“瓷”者是东晋人赵概。他被后世瓷工尊为祖师爷,受到供奉与祭拜。该习俗延续至今,相仿的习俗还有:祭拜高岭土神(Worshiping Kaolin God),祭拜风火神(Worshiping Tong Bin,Wind-and-fire God)。

(六)陶瓷交易文化术语译介

陶瓷交易中一些有生命力的术语相沿至今,虽简略形象,但含义隐晦,不深入当中便无从探知其文化内蕴与实际所指。

1.同陶瓷品相有关的交易文化术语

涉及品相的交易文化术语涵盖了陶瓷的出土、保存、烧制等方面,其译介须顾及术语的综合特征,以利于异域读者完成对中国陶瓷文化话语的心理建构。

例15品相:State of Being Preserved Perfectly or Imperfectly

“品相”指陶瓷等藏品的保存程度。例如:这东西品相好,真品货,有看头。(The article has been preserved perfectly.It is genuine and worth being appreciated.)

例 16 (a)生坑:Being Excavated Newly and Preserved Originally

“生坑”指东西是新出土的,保持原始状态,又称热坑、生鲜或鲜货。例如:您放心,货肯定生鲜。(Out of question,the article is newly excavated.)

(b)熟坑:Being Excavated Years Ago

“熟坑”则指出土多年的东西,一般带有包浆;出土许多年的,或称老生坑。如:看物件,够年份,保准熟坑。(It is definitely an antique that was excavated years ago.)

例17(a)水坑:Being Excavated from the Water or Wet Place

“水坑”意即从水里或者很潮湿的地方出土。例如:水坑货往往受沁重。(Articles excavated from the wet place tend to be infiltrated by water.)

(b)干坑:Being Excavated from Dry Place

“干坑”即指从干燥的地方出土。如:干坑货通常沁色较浅。(Usually there is little infiltration of water intoarticles excavated from dry places.)

例18路份:Being Exquisite or Not;Grade

“路份”指器物档次、精美程度。路份高,一般指精品;路份低,则是大路货。例如:这件瓷瓶出自御窑厂,路份不低呀。(The porcelain vase is exquisite as is from the imperial kiln factory.)

2.同陶瓷鉴定有关的交易文化术语

涉及鉴定的交易文化术语包含了器物的真伪、流通、认可等方面,其译介须考虑术语各种特性,以利于中国陶瓷文化话语在异域的概念建构。

例19开门:Being Recognized by Buyers

“开门”主要指藏品受买家认可,流通好,有赚头。比如:明初的官窑货,绝对开门。(As an official ware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it must be recognized by buyers.)

例 20掌眼:Inviting a Professional to Authenticate Article

“掌眼”意即请行家里手鉴定器物真伪。“掌眼”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需上手触摸。比如:这件东西很难断代,得请人为你掌掌眼。(It is hard to decide the year of this article,so you have to ask a professional to authenticate it.)

例21打眼:Seeing Fake as the Genuine

“打眼”意即在交易中看走了眼,把赝品当真货。比如:他眼光毒着呢,看东西很少打眼。(He has an eye for authentication,seldom seeing a fake as the genuine.)

例22有一眼:Having High Artistic Value

“有一眼”指艺术价值较高。比如:这件美人肩瓶有一眼,值得把玩。(The beauty-shaped vase has high artistic value and is worth being fondled appreciatively.)

3.其他方面的陶瓷交易文化术语

陶瓷交易中涉及藏家道行、收藏体验等方面的术语,也颇值得关注,其译介可通过术语适度国际化,促进中国陶瓷文化话语民族性的对外确认。

例 23 (a)虫儿:Bug;Figuratively Veteran Merchant or Collector

“虫儿”是指熟悉行情、精明老到的店家或藏家,像虫儿一样,能钻各种空子。

(b)棒槌:Wooden Club(Used 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Figuratively Rookie Collector

“棒槌”则指新入行的、看不出器物好坏的生手。譬如:

古玩市场上,虫儿不少,棒槌也有。(In the antique market,there are quite a few veter an collector s as well as rookies.)

例24 (a)吃仙丹:Drinking Elixir;Figuratively Feeling of Happening to Pick Up the Genuine

“吃仙丹”意即捡到遗漏的真品时,感觉就像吃了仙丹一样。譬如:你这么高兴,莫不是又吃仙丹了?(You are so exhilarated.Pick up the genuine again?)

(b)吃药:Taking Medicine;Figuratively Feeling of Buying Fake

“吃药”在行话里指买到假东西,上当了。如:他郁闷得很,最近老是吃药。(He’s depressed for he’s often bought fakes recently.)

三、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边缘文化和中心文化恢复对话与交流已成大势。推介中华文化,不仅是促进民族文化跃迁之举,更是实现世界话语权力分割之为。“瓷器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凝聚着中国文化的信息,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13]218。中国陶瓷文化术语的探掘、阐释和译介,有助于中国陶瓷文化“话语结构双轨化及话语表征双语化”[14]74,有助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猜你喜欢

译介术语陶瓷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欣赏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
陶瓷鉴赏
奥运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