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接触视角下严复译作中的外来词

2018-04-03姚欣

商洛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天演论外来词严复

姚欣

(伦敦大学学院语言心理系,英国伦敦 WC1E 6BT)

语言接触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往中必然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从宏观上说,它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部落及族群之间,出现双语或多语现象;从微观上说,它涉及到交际者的对话,包括语码转换及语码混用,也包括洋泾浜、克里奥尔语及对外来词的借用。

近代以来,中国是语言接触及文化接触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伴随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从最初被迫接受西方外来思想和文化,到为了改变国家、民族民运而主动学习并了解西方文化,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大量西方学术著作及作品的翻译。严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译作中有大量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是我们观察语言及文化接触的重要材料,也是我们观察外来词在汉语中不断演变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分析翻译者语言策略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严复对外来词的接触

严复对外来词的接触和使用,始于他翻译西方学术著作来醒世救国的初衷。其外来词的翻译方式是他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后的选择。

严复出身于传统的文人家庭,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接受过良好的文言训练,运用文言对传统文化进行过研究[1],并写作大量文章,如《文钞》《〈老子道德经〉评语》《〈庄子〉评语》《〈王荆公诗〉评语》等。这样的训练使其语言表达深受传统汉语书面语的影响。

严复又是一名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学者。他先是在福州船政学堂接触到西学,之后,又赴英国留学,广泛地接触了西方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学术著作。他深感传统文化的不足,1895年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4篇文章,从学术的角度对比分析中西在社会政治、学术及文化上的差异,对传统文化的闭目塞听及缺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批判[2]。他认为“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但国人固守传统,“使至于今,吾为吾治,而跨海之汽舟不来,缩地飞车不至,则神州之众,老死不与异族往来”;如果“士生今日,不睹西洋富强之效者,无目者也”。这必然导致“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他救国、强国的思想和愿望,使他有了翻译西方著作的急切要求,成为翻译西著的第一人。当康有为从梁启超那里看到严复《天演论》的译稿后,感叹“眼中未见此等人”,承认《天演论》是中国西学第一者也[3]63。同时,严复也是翻译数量最多的学者。他在短时期内翻译诸多的作品,如1898年翻译了英国赫胥黎著《天演论》,1902年翻译英国亚当·斯密著《原富》(即《国富论》),1899年译述、1903年出版穆勒著《群己权界论》,1904年翻译英国甄克斯著《社会通诠》,1904—1909年翻译孟德斯鸠《法意》(即《论法的精神》),1909年翻译耶方斯《名学浅说》,1914年翻译卫西琴《中国教育议》等。

严复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怎样取一方之长补另一方之短,也更明白救世救国要有选择地翻译西方学术作品。这是他翻译策略和翻译方式的体现,也使他对西方著作中外来词的形成自己的态度,出现一些独特的做法。

二、严复翻译外来词的方式

严复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外来词,并且为了更好地达意,他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式。《天演论》《原富》等著作偏重意译,如《天演论·译例言》“译文明取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义”[4]78其《天演论》无论是在著作的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与原文相比都有较大的出入,或增加内容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改动原著的内容,或有意忽略原著的内容,或改变原著的例证,或曲解原著内容,以突出自己所欲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不仅如此,为了吸引中国知识分子和学者的注意,他翻译时特意增加了中国的人名、地名和中国典故,大大超出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如《天演论》的《察变第一》增加“彭祖”“老聃”的名字[4]83,《制私第十三》增加“李广”的名字和故事[4]105。其《群学肄言》则以直译为特色[3]76。总体而言,这些译著用古雅的文言来翻译,所以,在外来词的翻译上,他意在先从古文中选择意译的方式,其次才选择音译词翻译那些在古文中找不到对应意义的词语,如人名、地名以及西方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当然严复自己也创造了一些词汇,尽管这些词汇至今保留下来的很少[5]137。严复对外来词的翻译,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意译词

意译词是用来表达外来概念或事物的词,即从源语言中借来但以意译的方式进入汉语中的词,通常包括整体意译、对应意译和意译加类名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整体意译。整体意译就是根据外来词的意义,在本族语中选择能表达其意义的旧词,或者使旧词出现新的意义,或者运用本族语中的语素组合成新词。如“国会”“权利”就是运用汉语的语素组合而成的意译词。这种意译的方式,在严复的译著中最为常见。比如严复《天演论·导言·三·趋异》:“天演者,以变动不居为事者也。使与生相待之资于异者非所左右,则天择之事,亦将泯焉。使奉生之物,恒于生相副于无穷,则物竞之论,亦无所施。”[4]88其中的“天演”“天择”“物竞”就是意译词。“天演”表示进化。其译作中“演进”“演”都表示相同的意义。“天择”表示自然选择,“物竞”表示自由竞争。这三个词,都是按照源词语的意义,运用汉语已有的语素组合而成。

在《原富》中:“赊贷法者,版克出财以贷民……民欲贷,则联数家有力者为之公保,至少无下二人,名保诫”[6]220。其中,“赊贷”为意译词,表示贷款;“公保”为意译词,表示公证人。

第二,对应意译。对应意译就是源语言的结构和词义对应汉语的结构和词义,此类意译词也被称为仿词。如supply and demand译为“供求”,legal tender译为“法偿”,这些是双词的对应翻译;还有单词对单字的对应翻译。如forgive严复最初译为“宥”(现译“原谅”);exchange严复译为“易”(现译为“改变”);space 严复译为“宇”(现译“空间”);time严复最初译为“宙”(现译“时间”);category 严复最初译为“伦”(现译“类别”);property最初译为“德”(现译“属性”)[7]。 严复用单字对译单词的意义,更符合古汉语的词汇特征。

第三,音译加类名。这是音译向意译转变中的一种翻译方式,取源语言中词的部分音读,再在其后加上汉语表示意义所属类别的一种词。如《天演论·导言七·善败》“漫载一舟,到澳洲南岛达斯马尼亚所,弃船登陆,耳目所触,水土动植,种种族类,寒燠燥湿,皆与英国大异,莫有同者。”[4]95其中,“澳洲”“英国”皆为音译加类名,表示外国地名。严复这种意译词的形成,是他为适应中国的文化传播而进行的有意识选择。

(二)音译词

音译词指词义和语音均借自外语的词,其中词义是源语言单词几个意义中的一个,而语音则按照接受语言的语音系统加工而成[5]153。音译词大量出现在严复的译著中,成为严复译作外来词的主要部分。如《原富·译事例言》:“计学,西名叶科诺密,本希腊语。叶科此言家,诺密为聶摩之转,此言治,言计,则其义始于治家……故日本译之以经济,中国译之以理财。”[6]11其中的“叶科诺密”是音译词,“叶科”“诺密”是音译的语素。

在《〈原富〉按语》中:“今如荷兰之香业,则以辜榷而价逾经……然如邮政之事,则欧洲诸国,转赖辜榷而邮费大廉。……伦敦都市,候雇之马车,几百万辆[6]11。其中的“荷兰”“伦敦”等是音译外来词。

在《社会通诠》第7章《工贾行社分》中:“不佞所以言宗法社会者止此,学者欲知其制之详,则有郝略尔之《希罗邑社》一书在。夫希腊市邑,乃宗法社会之极制,其中有必非后世社会所可几及者,不幸有弱点焉,遂为天演之劣败。至于罗马种民,亦以是始者也,虽其美善逊于希腊之所以,然以及时知变,而拓辟疆土,遂跨亚、欧。”[8]409这段中,“郝略尔”是人名的音译;“希腊”“罗马”是国家名的音译;“亚”“欧”皆为洲名的音译。

严复著作中的音译词,主要是人名、地名,如严复将人名Locke译为“洛克”,人名Rousseau译为“卢梭”,人名Spencer译为“斯宾塞”;地名Constantinople译为“君士丹丁讷波尔”(今译“君士坦丁堡”),地名Portugal译为“波陀噶尔”(今译“葡萄牙”)等。此外,他还采用音译这种方式翻译了部分新思想、新观念。如president译为“伯理玺”(后译为“总统”),doctor译为“达格特尔”(后译为“医生”)。 音译词是中外语言接触的状况下,严复采用的主要翻译方式。因为,表达地名、人名以及外来新思想、新观念的词很难在汉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来表示。但严复的这些音译词,其语音以及表达方式不太符合大众的口味[9],所以在汉语的使用中较少保留下来。

(三)自造词

中外语言接触,使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这必然给汉语带来了干扰,使人担心外来词的大量入侵。所以,当汉字写的日语借词大量进入汉语之后,他在译作中为避免使用这些日语借词,而创造了一些新词。比如《原富·论人功有生利有不生利》:“今若取其简而易明,则试谓补复母财之款为母财,谓分给息租之款为支费,则母财支费二者相符之比例,大为民风勤惰敦薄之所关。”[6]241其中“母财”“支费”,表示资本和利息。严复创造的新词很多已经被其他词语替换了。

(四)词形借词

词形借词指借助其他民族的词形表达进入汉语的新事物、新制度、新思想。这类外来词多借助日语的表达而来,如《原富》“偏于民主之说者,常以额兵为可畏,而或害于民之自由,此其说良有以。观于罗马凯撒得额兵,而合众之局转为君主……则其事常至于害民自由也。”此例中的“民主”“合众”“自由”,均是日语的词形借词。另外如《群学肄言·译余赘语》:“东学以一民而对于社会者称个人,社会有社会之天职,个人有个人之天职。”[8]10其中的“社会”“个人”是词形借词。此外“民聚而有所部勒(东学称组织),祁向者,曰社会。”[8]10其中的“组织”也是词形借词。

三、严复翻译外来词的特点

语言接触必然产生外来词,但采用什么方式翻译外来词,则受翻译者的语言态度、语言策略、对语言接受者的判断、对自己语言的把握程度、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必然会在外来词的翻译中有所体现,形成外来词翻译的特点。就严复而言,其外来词的翻译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第一,从类别看,音译的数量大,但意译的意愿强。从严复外来词的翻译方式的数量看,音译词占大多数。有学者统计,严复《天演论》中有77%的译名采用了音译的方式,23%的译名采用了意译的方式[10]。这些意译词是最能反映严复翻译思想的词,也是他试图在读书人之中快速传播外来文化的一种策略。一方面,他强调其译文读者“多读古书之人”,另一方面,世俗用字不察,语义多歧。所以他尽量使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词语来传达文意,即便如此,他《群己权界论·译凡例》还说:“海内读者,往往以不可猝解,訾其艰深,不知原书之难,且实过之,理本奥衍,与不佞文字固无涉也。 ”[8]255

第二,从词义上看,尽量用古汉语固有的词及其组合来表达外来词中的观念和意义。换句话说,严复善于用中国化的词语来介绍西方外来词所记载的话语体系。如“以中国化的词语和逻辑来介绍西方的观念是严复话语体系的一大特色。”[11]如严复将西方的逻辑学(名)、数学(数)、化学(质)、物理学(力)的概念与《易》中的“经、纬、易”的概念作比。在《穆勒名学》中言:“夫西学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也。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以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12]

第三,从发展看,外来词在汉语中出现放弃、换用和保留等不同状态。这几种不同状态是外来词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果。首先,从严复翻译后一致延续至今的外来词。如《原富按语》“律师为专业……有陪审听献之员”,其中的“律师”“陪审”等都是与制度相关的外来词,如今仍在使用。如“今夫亚洲(亚细亚即古安息转音)。盖西人分大地五洲,其三皆命于希腊,始皆一壤之名,其后乃举以被其全洲。希人谓其国西地为欧罗巴、埃及与加达几诸部则曰阿非利加。”[6]24其中的“亚洲”“埃及”如今留用。其次,换用。严复翻译的其名称后被其他词语所取代。如严复将 induction和 deduction分别译为《易经》《春秋》中的“内籀”“外籀”,今改为“归纳”“演绎”。republican 译为“公治”,今译“共和”;monopoly 译为“辜榷”,今译“垄断”;monopoly law初译为“榷法”,今译“垄断法”;reasoning 初译为“思籀”,今译为“推理”;curry powder初译为“荣莉”,今译为“咖喱”;“beef”初译为“羹脯”,今译为“牛排”。这些换用的词语占有一定的数量。再次,弃用。放弃外来词最初的翻译方法,换用其他翻译方式来称说。一般是放弃音译形式而采用意译方式。如substance最初音译为“萨布斯坦思”,如今放弃音译词而采用意译词“本体”;existence初译为“额悉斯定斯”,现放弃音译词而用意译词“在、住、存、有”。university最初译为“优尼维实地”,今译“大学”;“哥理支”就是英文的college,今译“学院”;“斯古勒”就是英文的school的初译,今译为“学校”;Mauritiusz最初译为“摩理哈斯”,现为“毛里求斯”。音译之所以大量消失,是因为音译词在汉语中的传播比较难,马西尼认为汉语语素自身很难与外来音素一起组合成新的连接体,再加上汉语的表意系统同西方语言文字系统并无相通之处,所以音译词还必须经过字形的吸收过程[5]153。

总之,严复译作中的外来词,是不同语言接触中的必然产物,也是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它在使用中进入汉语并逐渐发生变化,出现多种使用结果,这是我们观察语言吸收与净化的重要材料。

[1]韩江洪.严复话语系统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40.

[2]欧阳哲生.严复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26.

[3]马勇.严复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4]严复.严复全集:第 1卷[M].汪征鲁,方宝川,马勇,整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5]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黄河清,译.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6]严复.严复全集:第 2卷[M].汪征鲁,方宝川,马勇,整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7]刘松.论严复的译名观[J].中国科技术语,2016(2):32-37.

[8]严复.严复全集:第 3卷[M].汪征鲁,方宝川,马勇,整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9]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73.

[10]杨红.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5):94-96.

[11]解庆宾,吴爽.西学中国化视野下的严复话语策略[J].保定学院学报,2017(1):75-80.

[12]严复.严复全集:第 5 卷[M].汪征鲁,方宝川,马勇,整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5.

猜你喜欢

天演论外来词严复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天演论》初版时间再探——以新近发现的“味经书屋本”为中心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浅析严复《天演论》中的术语译名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变译之更改策略研究:以严译《天演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