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赛博化的实质问题

2018-04-03杨艳

商洛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赛博体育运动身体

杨艳

(商洛学院 体育教学研究部,陕西商洛 726000)

赛博(cyber)源自希腊语,是掌舵、调节之意,广义的理解为统治、管理、调节或控制。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赛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已成为推动现代科技演化的主流话语,改变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信息的方式,成为引领各类文化发展方向的“坐标系”,在这一形势之下,传统文化形态存在的中心被削弱。

体育赛博化不仅赋予体育新的形式,而且正在试图异化以身体为主体的运动,在享受体育赛博化便利的同时应警惕技术价值在体育场域中的扩张,技术过度扩张会致使人类身体运动能力发生退化。体育赛博化的未来发展需要把“生命态身体”塑造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以身体活动为中心,提升人的智力水平,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出发点,构建“身、心、社”一体化的体育赛博文化范式,实现生命态身体的本性回归。

一、体育赛博化的质疑与概念拷问

要正确看待体育赛博化的发展,首先要搞清体育的概念问题,才能形成对体育赛博文化的科学认知。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体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形式源自劳动,是劳动实践的创造。但是,对于体育的概念应当如何理解和诠释,当前国际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界定,对于体育内涵和外延的把握尚存在争端。这一问题认知的不足和缺陷也势必导致学术失语、理论失效、话语缺位等“体育学虚置”[1]的状况。哲学认知论把概念看成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2]。体育反映的客观对象是“身体”,其所特有的属性或本质属性是“活动”,而且这种活动是一种专门的活动形式,因为人体除了处于睡眠之外基本都处于活动状态,比如:洗衣服、做饭之类的活动自然不能称之为体育,因此,“专门性的身体活动”就构成了体育的内涵;而外延则是体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即:通过身体活动来提高运动水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现对人的道德教育、智力教育和审美教育目标,内涵和外延构成了体育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与运动相关的肢体活动都可以视为“体育范畴”,而应当体现体育运动的专门属性。

体育赛博化是以赛博文化为运动媒介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从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替代性的体育赛博,如:电子竞技运动(用虚拟的网络空间替代身体运动)、义肢参赛(用假肢替代人体器官)、方程式赛车(用车速之间的对抗替代人体运动速度的对抗)等;一类是辅助性的体育赛博,如:足球门线以及篮球运动中的回放技术、网球鹰眼技术这些高科技设备正是裁判员身体赛博化的具体体现,以及TeXtreme丝束展开碳织物制成新型滑雪板、Clap式冰刀、PTT纤维织制的经编弹力泳装、TPU材料跑鞋、TDI聚氨酯塑胶跑道等。通过分类也可以看出,体育赛博化为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在体育领域的嵌入弥补了人体的部分缺陷,增强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舒适感,提高比赛的公平性、安全性和竞赛水平,成为推动体育发展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伴有种种批判与质疑之声,其中,“吸睛度”较高的就是电子竞技运动体育“正名”及义肢参赛的纷争问题。首先,在国际上有关电子竞技的表述有Electronic game、Video game、Cyborgame、E-sport等。2003 年国家体育总局给予了电子竞技运动(如“实况足球”“魔兽争霸”“星际争霸”“CS”等)归属体育的正名“身份”,在确定的99个正式项目中,电子竞技运动的序列编号为78,并将其看成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是一项有助于提高选手身心素质水平的体育活动[3]。尽管电子竞技运动的体育范畴得以认可,但是依然没有消解与体育关系的混乱争议。《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主要依赖机械动力推进的项目、分项和小项均不能被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这种依靠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替代“身体活动”,用“智力”对抗取代“身体”对抗有违体育发展的初衷,缺乏对身体“力与美”的追求,不符合体育的本质和价值追求,不能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4]。以义肢参赛为例,义肢是用来取代肢体的暂时或永久功能性障碍的人造肢体,义肢没有统一的规格标准,可人为增加肢体长度,义肢可采用高强度、高弹力、高轻的材质,这种新的人造运动系统不会产生乳酸堆积,减少体能消耗,可以承受比正常人更大的对抗性压力。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科技在体育中无序地延伸和过度膨胀,体育比赛也将不再是体能和智能的对抗,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科技的较量,运动员也将成为“机械工程人”,甚至运用基因重建、转基因技术来改变运动人体的生物类属性,彻底失去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和存在价值。

二、身体与技术崇拜博弈终端

体育赛博与体育本身是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赛博技术与体育运动的广泛嵌入与融合成为推动体育运动技术变革与完善的潜在力量。体育运动过程中追求的身体技术是对当前不合理运动结构的改良,探索最合理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路线轨迹,这种技术的改革范式以身体为核心,产生对身体的高度崇拜与价值认同。体育运动中的赛博技术嵌入是借助外在的力量来改进人体的运动结构形态,表现出人体要选择性适应赛博科技,才能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人体在这一过程中是被动的、消极的技术适应。这种身体技术与赛博技术之间的博弈很好地诠释了体育赛博化的实质,折射出身心二分的体育哲学话语,引发了人的具身性退化现象,使体育教育走向自我解构的状态。

(一)运动技术与体育赛博技术分野

从人类生命演化的过程来看,人既要意识的主观性,又需要改造自我的中介之物——工具。意识本能是人内在力量的自我作用,而工具价值则是借助外力作用的干扰促进人的发展,这如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是在“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5]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体育领域中的技术作为一种“类技术性”的活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运动技术(或身体技术)与科学技术(或赛博技术)。这两种技术对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均表现出共同的价值取向——省力模式。但是,运动技术是局限于人的生物属性范围内的活动方式,通过选择最科学合理的动作技术使之展现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协调、更优美的运动本质。体育赛博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嵌入,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外在力量的有效工具,渗透到体育运动的自然属性当中,具有高等智慧的一个生物群体成为了人与其他生物类属性划界的标志或界线。

自原初体育伊始,以狩猎、采摘和简单的种植为主要活动的体育雏形,就出现了运动技术与赛博技术的分野。石器技术体系的建立昭示着赛博文化的诞生,这也成为人与动物区分开的重要标志。原始时代的赛博技术的建立为体育发展创造了时空场域转换的物质基础,并表现出“前向性”的特征。体育运动技术的形成源自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因为体育活动具有身体教育的专属性和特殊性,早期的劳动、祭祀歌舞、军事、游戏等活动方式仅仅是体育的早期形态,具有“潜体育”的性质。运动技术的出现使人类从一般活动脱离开来而走向专门性的肢体活动。另外,在赛博技术尚未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不可能产生体育赛博,如:用于生产劳动的石头、梭标、鱼叉等工具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满足体育健身、体育竞赛需求,构建三位一体健身体系[6]。因此,体育运动中的技术与体育赛博中的技术是一个相互分割,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共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二)传统的身体观与体育赛博中的身体辩争

体育本身就是通过人的身体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无论是以生存为目的的生产劳动,还是种族、部落之间的军事操戈,以及以娱乐、休闲养生为目的的健身活动,都是通过身体文化所体现,进而构成了体育活动的身体语境。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从身体出发而非意识的哲学体系,如:“近取诸身”“抵厥身”“慎厥身”“吾日三省吾身”等[7]。中国传统的身体哲学价值样态营造一个有关身体“应然”的叙事话语,以致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强调“修身为本”的实践方法,民族传统体育多表现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价值系统,构建了以身体为核心一元论体育哲学观。随着体育社会化的不断拓展,“运动态的身体”价值观逐渐被“身体——心智”二元论体育观所取代,呈现出身心二分的哲学脉络,这也是体育教育的具身性体现(embodiment)。培养会思考、有感情的身体已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体不再是体育缩减的符号与标志,体育也不仅仅是单一向度的身体活动,而开始走向身心兼备的教育过程,这也是体育教育理性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运动态身体”观的淡化,为赛博文化的嵌入创造了条件,身心二分的体育哲学观引发了人们利用赛博技术来提升心智层次,传统身体观的失语引发了人的具身性退化现象。赛博本身就是一场智力的对抗,体育赛博化也表现为从外显的智力向参与者智力的竞争或机械外力的竞争,体现出体育对身体教育的消解。体育赛博化把身体定位在物质载体的层面上,身体的力量几乎没有显示出来,强力的工具理性拉大了体育教育“身”与“心”的距离,使体育教育走向自我解构的状态。

(三)身体崇拜的原始记忆与技术崇拜的赛博科技嵌入辩微

从古奥林匹亚竞技对“力与美”的追求到现代奥林匹克“科技奥运”口号的提出,揭示了人们崇拜意识的演化过程。古希腊有一句至理名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以及中国传统哲学对“身体观”的感悟都印刻着早期人们对身体崇拜的原始记忆。技术的出现昭示着人类在“人化自然”的同时,社会意识与人类自身的进步[8]。在体育领域对技术的崇拜成为赛博融入的催化剂,在阿伦·古特曼[9]看来,体育本身具有量化与记录的特点,由此形成了以体育技术为逻辑主线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诉求。但是,人体本身正是由于客观存在缺陷与不足,单纯从技术层面上已经难以满足体育精神和审美领域的需求,这为技术领域的科技嵌入创造了条件,人的身体代具就很自然的出现了,如:赛车、翼装、弓箭、猎枪、药物等。由此形成了由“身体崇拜→技术崇拜→赛博科技融入”的演化逻辑。身体崇拜是体育运动的本初底色,技术崇拜是人体运动潜能的深度挖掘,而赛博科技的嵌入又为身体和技术的变革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如:鲨鱼皮游泳衣、流体力学的皮划艇、一级方程式赛车等。赛博科技在体育领域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带有工具性质运动装备,更形塑着体育运动技术与人体发展的实践方式,对于体育运动的转向表现出强势性的规则话语。

运动技术是体育合理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赛博技术的价值驱动使人们由运动技术的开发开始走向赛博科技的比拼,科技层次不同的国家,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也就变得不再公平,这有违体育运动竞赛的初衷。因此,也就出现了禁止使用鲨鱼皮游泳衣的规则限制,刀锋战士的奥运之旅也是赛博科技嵌入的认同分歧,隐喻了体育赛博化的认同分歧与矛盾争端。在体育场域中,一味过度地依赖于机械或技术的力量,诠释的就是一种对技术神话的顶礼膜拜,但是技术的过度扩张必然有悖于传统体育构成性规则——身体崇拜[10]。因此,身体崇拜和技术崇拜的博弈、冲突与协调构成了当代体育的规则话语,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着体育的未来走向。

三、构建“身、心、社”一体化的赛博文化范式

西方哲学派系中对生命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反思与推崇,使哲学理论体系得以深入和完善。生命哲学(Philosophy of life)得益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的权利意志论、斯宾塞的生命进化学说及居约的生命道德学说[11],主体哲学的认识由认识论转向生命哲学,加大了生命与精神的对立,并把身体提高到一个更高的位置[12],确立了“一切从身体出发”“以身体为准绳”的哲学命题。黑格尔的“精神认识论”(Epistemology of spirit)[13]哲学把生命的“唯一实体”阐释为“精神实体”,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把认识提升到精神的高度上,精神的本性就是“认识自己”,即精神对自身的认识[14]。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并不仅仅是肉体形式,而是有精神、有意识的生命体,因此生命哲学与精神哲学并不存在截然对立的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系统整体,人的精神活动和身体活动是合二为一的。

体育赛博化不能脱离体育之“本体”属性,不能脱离“身、心、社”之外,此处的“身”是指身体、“心”是指心理、精神、心智,“社”是指社会引导和教育。体育在科技话语的干预之下,赛博成为身体的一种救赎工具,替代人体的运动技能,已然造成身体的闲置状态,技术主体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对赛博技术的过度依赖,导致自我感缺乏,带来运动参与过程中情感、愉悦、自信、激情的缺失,也难以发挥体育在教育场域环境中的职能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仅仅是一种比赛的工具,而游离于“身、心、社”之外。正如约翰·奥尼尔所描述,身体在科学的话语场域环境中,“身、心”被明显分裂开来[15],“身心二分”状态导致体验生命、失去自我的不满和控诉,甚至引发更深层次的对现代社会的不满,身体也正历经技术的改造,身体的解体与变迁引发对现代体育的焦虑。

体育赛博化从器械到机械、机器、以及人工智能,体育形态发生了蜕变,专门性的身体活动被外在的嵌入工具所替代,而表现出体育运动的“去身体中心化”色彩,而更多地崇尚心智模式的开发。这种认识方式无疑把精神哲学置于首要位置,而忽视了生命哲学的价值意蕴,这也是体育赛博化所引发的种种异化现象使生命态身体失范的表现。因此,体育赛博化的未来发展需要把“生命态身体”塑造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以“身体活动”为中心,提升人的智力水平,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出发点,构建“身、心、社”一体化的体育赛博文化范式,实现生命态身体的本性回归。

四、结语

体育赛博化的本质是技术场域和体育场域中身体的相互渗透[16],在技术高度渗透身体以及体育运动实践的这一赛博化过程中,我们应该警惕技术价值在体育运动形态中的过度扩张。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身体活动,同时也不可或缺科技嵌入的潜在力量支撑,由此引发了身体与技术之间的博弈争端,双重力量共同决定着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同时,二者之间矛盾的冲突与协调也是推动体育发展的内在力量或潜在力量。因此,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体育赛博化发展进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正确地加以处理才能实现当代体育发展双向传承与双轨流动。

[1]张磊.范式理论观照下的体育概念研究之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32-37,46.

[2]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7.

[3]王恒志,高鹏.“电子竞技算不算体育”引热议电竞项目需“正名”更需正确发展[N].科技日报,2013-03-28.

[4]黄璐,张玉明.电子竞技运动若干理论问题商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6-8.

[5]王宪,赵光旭.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看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0(6):52-57.

[6]何胜保,高红斌,杨春,等.融摄与对话:《周易》哲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发微[J].体育科学,2013,33(10):93-97.

[7]王健.陕南地区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6,30(2):90-96.

[8] 张成岗.西方技术观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4):60-67.

[9]阿伦·古特曼.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M].花勇民,钟小鑫,蔡芳乐,译.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12:51-57.

[10]傅盛裕.竞赛推手还是“科技兴奋剂”?[N].文汇报,2012-9-10.

[11]王德伟,孙继尧.电子战的赛博空间维度的识别[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30(11):111-117.

[12]苏令银.论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4):28-34.

[13]黄尚军,胡奇志.谈义肢在赛场上的使用而引发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6):104-106.

[1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3.

[15]约翰·奥尼尔.身体五态—重塑关系形貌[M].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9-30.

[16]代志星,高鹏飞,刘海莲.身体的缺场:体育赛博化嵌入的多重镜像[J].体育与科学,2015,36(2):109-114.

猜你喜欢

赛博体育运动身体
OnePlus 8T赛博朋克2077限定版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体育运动
赛博朋克
阿丽塔与“赛博朋克”世界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从城寨到屋村,寻找隐藏的赛博朋克之城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