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只做一件事

2018-04-03◇张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作站儿童专业

◇张 丹

2008年6月18日,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正式成立,到今年整整十年了。十年来,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只做一件事”的执着,工作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十年的坚持,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成就,这既代表了广大教师对于工作站的高度认可,更代表了“小数人”的专注和工匠精神。在儿童数学教育的引领下,工作站创造了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创设了富有特色的研修活动,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征程。

工作站成果颇丰,这里只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三点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共同的价值追求

工作站的实质是学习共同体,而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共同价值追求下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无疑,发展和践行儿童数学教育是工作站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围绕着立足儿童发展,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忽视儿童的现象,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儿童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忽视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坚守儿童教育的立场,不断进行实践。因此,工作站在成立之时,就明确提出了“儿童数学教育”的主张,开始了相应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儿童数学教育还原了教育的本真,明确了教育基于儿童又为了儿童,所以很快获得了广泛认同。

1.儿童数学教育的要素与内涵。

儿童数学教育有三个基本要素:儿童、数学、教育。“儿童”是基本出发点,关注儿童是基本立场。“数学”在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替代,发挥数学独特的教育价值是重要任务。“教育”这一要素把“儿童”和“数学”连接起来,儿童数学教育就是利用数学学科育人的过程。因此,儿童数学教育是以儿童作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出发点,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以儿童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满足儿童发展需求,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

首先,吴正宪老师率领团队提出了“儿童观”:“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意味着儿童是具有丰富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生命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使得每一个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儿童是有潜力的人,但同时具备不成熟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儿童,要注意开发、挖掘儿童身上的潜能,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教师要包容、悦纳儿童的错误,并善于利用错误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新动力。

关于数学本质及其作用的认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起着关键的影响,工作站团队力求建立“多元多维”的数学观: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还包括数量、关系、图形、规律、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内容;数学不仅仅包括静止的结果,更包括生动活泼、富有创造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数学不仅仅需要演绎推理和证明,还需要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实验等火热的思考,还需要好奇、自信、毅力、实事求是……

2.思考的基本问题及核心观点。

为了实现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及价值追求,工作站团队思考了如下基本问题,并形成了核心观点。

(1)儿童到底应该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什么?

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儿童从数学学习中不仅仅汲取知识,还发展能力,浸润人格。其中,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而且在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启迪儿童智慧、完善儿童人格。

(2)儿童真实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方式是什么?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学习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新经验和旧经验不断“斗争”,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积极参与,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元认知因素互动交融。因此,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困惑,以及他们的好奇心,需要创设“低门槛、多层次”的学习任务,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在问题串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形成品格。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儿童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和教师不断对话的团队学习过程。这种相互倾听与分享的过程,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工作站团队在注重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尤其关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分享,提出了保证儿童“对话”有效开展的五大支撑:对话需要环境(如何创设有效对话的适宜环境)、对话需要活动(如何设计引发有效对话的活动和问题)、对话需要伙伴(如何构建对话共同体)、对话需要分享(如何促进儿童在对话中分享智慧)、对话需要读懂(教师如何根据对话读懂儿童)。

“儿童数学教育”思想内涵及实践策略的提出,不仅构成了团队的核心价值体系,更共同书写着扎根教育实践的“儿童数学教育论”。

二、教师的专业自觉

十年来,工作站成员们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成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果得到了发表。在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以这些成员为原型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专业成长,是每一位教师都密切关注的事情,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不少教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参加了那么多次培训,但是似乎成效并不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培训更多的是依靠外部期待和树立外部标准来“要求”教师。这种“外加”的发展模式,容易造成教师的懈怠甚至抵触。教师要获得真正成长,激发其内在主动性无疑是关键。而在工作站成员专业成长的经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自觉作为核心目标。费尔教授曾说,教师的解放和教育自由境界的臻达,不是外在的被动的过程,而是内在的主动的过程[1]。

实际上,不少文献都指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教师的专业自觉。第一是专业认同,即教师在认可的前提下理解并接受自身的专业活动。专业认同是专业自觉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是专业反思,即教师应对自身及所从事的教育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专业反思是专业自觉的核心。第三是专业理想,即教师将教育活动内化提升为专业理想。专业理想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推动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更是教师专业自觉发展的最高境界和远大目标。

实际上,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是核心,但也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外部的专业支持和发展氛围,更需要教师的内在动力。在这方面,工作站探索出了富有成效的路径:创设氛围和机会,使得每位教师都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建立专业自信;围绕着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反思,并将反思的结果落实于教学改进中;专业自信的建立和专业反思的结果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幸福;教师在专业幸福中体会到教育的幸福,从而更加激发其专业成长的自觉。

这里要特别提到两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团队核心人物自身的榜样原型作用。吴正宪老师就是一个具有高度专业自觉的人。她曾经撰文写到过自己教育生涯的两次关键反思和追问。第一次是在追求升学率的大潮中,在吴老师所执教的班级已经取得了名列前茅的成绩时,她发现孩子们尚带稚气的脸上流露出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儿童变得暮气沉沉,于是开始反思“满堂灌”的教学,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自觉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艰辛探索。第二次是当吴老师第一次聆听关于“儿童心理学与小学数学”的报告时,她被深深触动,又一次开始了自觉反思与追问,开始了用心感悟孩子的每一点变化,用情激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的儿童数学教育探索之路,跃入了一个崭新的层面重新审视教育,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儿童、看教育。(详见参考文献[2])吴老师的这种示范作用使得专业认同、专业反思、专业理想等变得生动可见。

第二个要素是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工作站成员往往具有多种角色,他们在工作站中不仅要成为好教师,有时还要成为教育研究者、专业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甚至是一个区域教师专业研修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面对着这些新角色,面对着践行儿童数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他们创造了诸多的策略、方法、工具,这些都是扎根本土实践,又行之有效的。这种创造及其带来的效果,使得教师获得了专业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创造性幸福,“是具有创造性的或有所创造的生活的幸福,也就是取得了创造性成就的幸福”[3]。

在“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下,在鼓励创造的环境和专业支持下,在榜样的原型示范引领下,在共同体的互帮互助下,工作站成员获得了专业自信、专业幸福,激发了专业自觉,而这种专业自觉必将促进教师产生提高专业素养的强烈需求。

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指出,学习在本质上不仅是个体性的,更是社会性的。这一原则不仅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也指导着成人的学习。教师学习需要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这也是工作站自始至终强调团队协作、强调教师互动研修、强调团队建设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团队里,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共同价值追求,还有两个特征。特征之一,团队基于实践导向,在发现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做、学、研相互促进”的合作研修的方式,具体体现为“做中研—学促研—研中学—研促做”。“做中研”是指从教学实践中聚焦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检验解决办法的效果,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办法,做是学习反思的基础。“学促研”是指通过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减少采用解决办法的盲目性,做到有理有据,促进对实践问题的反思和研究,学习是反思研究的准备。“研中学”是指在研究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较为系统地学习一些围绕主题的理论,反思研究是学习的动力。“研促做”是指通过研究促进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引发教学实践的变革,提高教学效果。

特征之二,团队以促进多向共赢为宗旨进行了资源整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多方面资源的集聚和有效整合。工作站本着“帮想做事的人做成事,为能做成事的人搭台”的宗旨,形成了“1+10+N”的多方参与、多向获益的资源整合机制。事实表明,这种机制的辐射引领作用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有效促进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方面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时,工作站还建立了反哺教学实践的成果转化机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检验过的成果又构成了新的资源。

总之,经过工作站十年来的努力,积累了数学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诸多经验,也成就了小学数学教育和团队学习的一段经典!从经历到经验再到经典,工作站团队始终坚守儿童数学教育,不断总结提炼、不断探索创新、不断研究实践,促使儿童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学习,促使教师在成长中获得专业幸福和专业自觉!“十年只做一件事”,带给我们诸多感动、诸多启发、诸多思考,期待着团队更为精彩的下一个十年!

猜你喜欢

工作站儿童专业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德钧关爱工作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