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的倾听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8-04-02蒋艳雪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佐藤蟋蟀全班

蒋艳雪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8)

倾听是营造学习共同体的文化重点之一。倾听不仅是交流的基础,更是与人相处的一块基石。然而,笔者一直心存疑虑,为何如此反复提醒倾听?难道以往的课堂,同学们没有倾听吗?为何那么多研究共同体学习的老师,都发现学生不善于倾听?

一、学生倾听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随着课堂结构的改变,学生倾听不再轻松。

以往的课堂注重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演,学生游戏、表演多样翻新,教师不需要组织学生倾听。心理学依据表明,“人们产生和维持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在过去的课堂,学生很大程度上会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所吸引,只要课有趣,游戏吸引人,故事动人,学生在无意情况下就能自然、轻松地倾听。但是这样的学习只是一步一步跟着教师走,学生只习得知识,而缺少自我探究。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共同体正是这样一种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为何要如此强调倾听?恰恰是因为很多时候同伴的发言“不好听”。在探究过程中,同伴只言片语的表达、模糊不清的话语、缺乏感染力的语言、只说给自己听的“悄悄话”,甚至与听者相悖的观点,都给学生的听课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二)倾听对象单一,习惯根深蒂固。长久以来,学生倾听的对象是教师。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说过:“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而学习,正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2]仅仅向教师学习是不够的。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讲求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内在自我世界对话。而对话需要倾听,倾听同伴、倾听文本、倾听内在世界就变得尤为重要。走访了成千上万间教室的佐藤学教授观察到:“现在的学生的身体只在以自我为中心、以一米为半径的圈子中活动。要做到让这样的学生能竖起耳朵倾听教室另一个角落的学生说话,与远处的学生发生互相交流,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反反复复的努力。”[3]这样的困难在每一间追求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都存在。

二、倾听的维度

倾听文本讲求反复咀嚼文本,倾听内心世界则是不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独一无二的见解。同伴间的相互倾听,无论是组内还是班级交流,都需要耐心。从台湾林文生校长讲座分享中,从以下五个维度可让学生的倾听更加丰富:1.理解: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来自课文哪里?2.比较:和我想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谁的想法更有创意?更具体?更简洁?更打动人?3.评价:他的想法什么地方值得学习?还有什么建议?(说出理由:切忌笼统、模糊、抽象,越具体、越细腻、越明白越好)4.批注:随时批注是倾听的关键,快速捕捉,提炼有价值的信息。5.创新:我能想出更好的想法吗?或是更与众不同的想法?

以林莘校长《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为例:

师:(出示学习单:与《蟋蟀的住宅》类似的文章小片段)这篇描写蟋蟀的文章与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请先独立思考,再和同伴交流,时间8分钟。

生1:课文写住宅很干燥,文章里写很潮湿。

生2:我没听清。

师:这是很厉害的发现,可惜有的同学没听清楚。那么他到底说了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请生再次汇报,全班同老师一起做上批注。)

生3:这篇文章写蟋蟀的“巢穴”,而课文用的是蟋蟀的“住宅”。

生4:这篇文章每一段内容都不一样,而课文是抓住住宅写蟋蟀选址、挖掘、建造。

师:这个同学非常厉害,他是在前一个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生4:这篇文章的文字是写给大人看的,课文是写给小孩看的。

师: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同学发言和别人重复,这是会倾听的表现。大家都关注内容,那么从写法上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生5:这篇文章语言详细、具体、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课文语言精炼、采用举例子的方法。

(根据黑板板书)师总结串联:大家的发现很棒,我只发现了一点,大家却发现了这么多。学习单讲述了蟋蟀巢穴、蟋蟀成长习性,而课文写了蟋蟀住宅的选址、建造、挖掘。并且两者在表述上不同,一个用巢穴,一个用住宅。课文的文章更适合小孩看,那么今天作业就是在学习单上寻找哪些片段是课文中没有出现过的,请你将它改成童话。

在案例中,从理解层面看,学生能够就不明白之处发问,也切合了课标在三、四学段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4]从比较层面看,谈发现时,学生力求自己的答案绝不与他人雷同,这和学生的认真倾听不无关系。从评价层面看,学生能根据前一个同学的发言,产生联想,完善自己的想法,善于学习,这已然进入了高品质的倾听状态。从批注层面看,从教师到学生,无一例外都在做批注,方有最后的总结,有学生对同伴发言了然于心的课堂景观。

三、倾听的具体策略

由于倾听困难重重,不良习惯又根深蒂固,所以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室,就十分讲究润物细无声,讲求贴近人性的方式,讲求文化氛围的熏陶。

(一)师生倾听的姿态。倾听从姿态开始,优秀教师的教态会考虑到与每位学生的联系。曾有一个误区,为了显示与学生在平等地位,许多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将身子蹲得和学生一样矮。然而大量实践证明,因为此时教师不在学生视线中,全班其他学生仿佛失去了教师的约束和关注,开始放空、走神,或者和同伴天南地北地聊天而偏离了话题。或者学生起立发言,教师的身心灵都在关注这个学生,全班其他学生也同样陷入了一个被教师“抛弃”的、毫无秩序的状态。在低年级的课堂尤为如此。因此教师最好的姿势,是要站在一个全班都能看得见的位置,对着说话的学生侧耳倾听,时不时点头微笑给予回应,而教师的眼睛,仍应该环顾全班,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倾听的姿态,最好如同“小陀螺”一般,学会360度旋转。当同学发言时,整个身体朝向同学,由于共同体的U形座位,学生可以更方便看到彼此表情,为倾听提供了便利。

(二)教师倾听的评价语。教师的评价语应当关注学生的倾听品质。首先教师应当虚怀若谷地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正如《教师花传书》一书中提到:“我们在听到学生的发言,就要想到这一发言是由教材中的哪些语言引发的。或者是其他学生的哪些语言引发的,抑或者是这位学生自身之前的哪些发言引起的。”[5]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方可给出对学生倾听的评价:“这个同学的思考是依据刚才XX的发言,非常了不起,会听的孩子,掌声鼓励!”“这位同学能从同桌的观点得到启发,非常棒!”“会倾听的同学是最会学习的人!”或是在同伴讨论前的指令中,即要求同学们:“一个人说,其他同伴要很认真听哦!”在讨论结束后,针对倾听的状态给出点评:“刚才这个小组XX发言,其他人身体都凑过去,非常仔细在听。”等等。

(三)学生倾听专注力、持久力训练。专项倾听训练可通过故事倾听、游戏倾听等方式来训练。例如教师说一段话,让学生倾听共有几个“一”,或是寻找反义词;又如教师说一段“乌鸦”和“乌龟”的小故事,要求同桌一人伸手掌,另一人用手指抵在手掌下,当听到“乌龟”两个字时,手掌需抓住手指,手指要赶快逃离,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也可采用复述的方式,如让学生复述前一个同学的发言,或让同学发言时,先阐述同伴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3.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59.

[3]〔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4.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5]〔日〕佐藤学.教师花传书[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1.

猜你喜欢

佐藤蟋蟀全班
原因
蟋蟀的决心
捉蟋蟀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蟋蟀的小屋
全班都“疯”了
佐藤学: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了
佐藤海山的诗
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
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