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而教:创建学习中心的课堂

2018-04-02鲍道宏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技能课堂

鲍道宏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课堂教学呈现什么形态,不是天经地义,也不是必然如此,而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千千万万人自觉努力的结果。在千千万万影响课堂形态变革者中,塑造课堂形态的教师的作用最为直接、最为有效。当然,清醒的人们自然也会看到,课堂并非一个泥团,可以任由我们掐捏:人们可以创造一种课堂形态,顺应与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也可能固守一种形态,阻抗新时代的到来。本期集中讨论的主题,“为学而教:创建学习中心的课堂”,正反映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当今世界课堂变革的基本趋势。

一、何谓“为学而教”

“为学而教”是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真实学习而教。

首先,为学生而教,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否定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为学而教”的教师十分清楚,学生不是等待我们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更不是我们手中随意指使的木偶。学生是和我们一样需要尊重的生命个体,任何教学方式或方法都必须在这一前提下使用。因为教学行为说到底是一种伦理行为,所以“为学而教”的教育学坚持教学要以一种符合伦理的方式进行。显然,自由、民主与平等是当今社会最根本的生活伦理。一切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回答它的有效性之前都要接受这一现代伦理的审核。

秉持“为学而教”信念的教师相信,学生发展是教学的全部理由与价值。从教育的基本社会职能说,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手段好与不好,运用恰当与否,都必须看它是否沿着目的设计的基本思路运行,是否有利于目的的实现。因此,教学需要技能,也应讲究方法。但“为学而教”的教师在重视教学技能与方法的同时,不会迷信技能与方法。一旦远离、抛开或违背“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教学技能与方法的运用都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为此,需要对其保持警惕。

其次,“为学而教”注重为学生真实学习而教。“真实学习”并不是一个好的概念,而是在人们长期以“虚假学习”代替“学习”,造成“学习”概念内涵扭曲之后一种不得已的选择。“真实学习”是相对“虚假学习”而言的一个概念。什么是“虚假学习”?学习者缺乏主动,完全被外在的力量驱使,甚至一直受外在力量驱使的学习,就很难说是真实学习。学习者只是记住了符号,鹦鹉学舌,不明白其意义的学习,学与不学,既不能改变他的观念,也没有改变他的行为,这样,很难说在他身上发生了真实学习。现代学习研究认为,“学习应能反映出对人内部变化的影响,改变学习者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由此引起学习者作用世界的方式的改变。”[1]学习是一种状态的改变,它改变了学习者在世界中的行为方式,反过来又通过学习者行为改变世界。用这种思想反观中国古典智慧,让人不胜感叹。《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在这里说的,不是独立的几个动作,而是古人眼中“学习”的完整过程。“博学”让你知晓,但这只是“学习”的初步阶段,学习者接着要对自己刚知晓的东西反复拷问。这样,刚刚知晓的“新知”对还是错,全还是偏,深还是浅,经过这样的辨析,外在的知识开始内化。改变开始了,学才有了成效。当然,最终的改变不仅改变学习者的思想,也改变学习者的行为。笃行之,是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真实学习的表现。至此,真实的学习发生了。所以,《中庸》才会接着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不论古今、无论中外,智慧并不因国度与时代的不同而改变。这是“为学而教”最好的诠释,是创建学习中心课堂的智慧基础。

二、与“为学而教”相对的两种教学

与“为学而教”相对的教学,一种是“为教而教”。在一些人看来,教学就是教师的技能展示。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独自获得生命活力。因此,用同样的程式去教,不管你是城市学生,还是乡村学生;不管你是沿海学生,还是大山深处的学生;不管你是热爱学习的学生,还是已经厌学的学生,那套程式可以不变应万变。教师的修炼就是不断操练这种程式,教学就成了这套技能的反复表演。

你可以看到一位教师天南海北地去教学生,可以看到一位教师刚刚来到一所陌生的学校,推开教室门就可以走上讲台。这样的教学,完全凭着教师的气场与技能,对学生形成一种威压,逼迫学生就范,配合教师,创造一场场让人惊喜的“意外”与“精彩”。如果透过这华丽的外表细细推敲,这类所谓教学,本质上就是为教而教,与对学生的关怀、尊重、呵护与学习的发展没有关系。

这种教学,有的教师可以把它做到极致、做到炉火纯青。外行或未必那么外行的人可能在一阵阵惊叹中报以喝彩与掌声。

可是,在这近乎“完美”的技能表演中,最经不起拷问的是“意义”。我们有权力让学生配合成人的神技表演吗?教学可以无视一群学生的特点、可以无视一位学生的个性吗?教学已经“进步”到可以不必在意“因材施教”原则了吗?

与“为学而教”相对的教学,还有一种是“为知识而教”。当然,这种教学中,“知识”往往被简化为教科书,甚至教科书中一篇课文,或一章内容。“是否讲清楚”是这类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讲清楚了”往往也是他们最大的骄傲。可是,不管我们是否做过教师,几乎每个人都做过学生,而且时不时还得从工作岗位上临时下来,去做几次或几天学生,凭着做学生的经验与做人的良知,我们怎么回答这类教师的“骄傲”?讲清楚了,学生就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就能理解了吗?自认为理解了,就了然于胸,可以化为践履了吗?如果我们足够诚实,可能还会提醒这类教师,遇到一些学生可能真的不想听,或真的听不懂,“讲清楚”了又有多大价值?

知识是写在教科书里的一串串符号,它们与学生原来的经验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对学生的未来到底有什么用处,教的人不管,学的人不知,这样的教学怎么值得“骄傲”?

三、探索“为学而教”

“为学而教”不但不是自动生成的课堂状态,甚至也不是无条件实现的课堂状态。即便在面对知识经济迅速崛起、信息化日益充分的今天,在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的中国,“为学而教”,创建学习中心的课堂仍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克服难以预想的困难,因此也需要教育者工作矢志不移的努力。本期集中刊发的一组文章,介绍了多名教师从不同视角展现的各自思考与努力,这些思考与努力汇聚到一个方向,即“为学而教”,创建学习中心的课堂。

蒋雪艳老师集中探讨“学习共同体”课堂中,学生相互倾听过程存在的困难。她在自己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改革中发现,学生之间只言片语的表达,模糊不清、缺乏感染力的语言,只说给自己听的“悄悄话”,甚至与听者相悖的观点,都给学生之间的倾听交流造成很大阻碍。她还发现,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的表达,不说协作学习中的同学,就连乍听“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教师,也感觉听不下去。她从理解、比较、评价、批注、创新五个维度引导学生丰富表达的内容,探索教师改变倾听姿态、倾听评价语以及加强专项倾听能力训练三条策略,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实现协作学习过程中有效倾听。黄少清则从课堂协作学习中个体关怀、团体协作等情感态度与方式上,探索保证每位学生都在学习的小组,学生能在学习中合作探究、分享学习经验。通过建立互利互惠关系的学习小组,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愿望与可能。

本组文章中,邓燕萍的探索视角最为独特。她把研究视角伸向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王财花的课堂。她的研究发现,王财花能把习以为常的“教”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王财花课堂最显著的特征。王财花是一位充满智慧老师,总善于抓住教学过程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把“学”变成“玩”,在“玩”的过程中实现真实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她对教学内容加工取舍,正是“用教材教”的生动例证,她给课堂“瘦身”,让学生集中精力学在“问题”上,学在“困难”处,学在反思中,从而实现学生真实的学习。

四、“为学而教”,永远在路上

“为学而教”,从本质上讲就是为明天而教,为未来而教。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只等教师灌输,不再只死记硬背。课堂教学着力培养的是扎根学生经验之上的主动学习的意愿、学会学习的方法、深刻体悟的智慧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言,“今天的课堂,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2]教师的作用正从权威式的传递知识转向“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判断学习者的需要,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等办法加以补充”。[3]

重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这一判断,依然能感觉到它重大的现实意义:“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的确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无疑也是最值得为之奋斗的事情。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正走在这一自觉追求的道路上,逐渐汇聚成体现时代要求的教育改革洪流。

参考文献:

[1]Anne Edwards.Let’s get beyond community and practice:the many meanings of learning by participating[J].The Curriculum Journal,2005(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6-13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72.

(鲍道宏,教育学博士,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猜你喜欢

学习者技能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