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析

2018-04-02洪丽玲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会交流课堂

洪丽玲

(福州市宁化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关注的中心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其理论的本质含义是:儿童在其发展的现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却能借助成人或具有相关知识的同龄人的指导而学会解决。他认为,儿童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交往会直接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即在儿童与比其经验更丰富或能力更强的同伴交往过程中,儿童可以表现出潜在的更高级的心理能力。[1]由此看来,与成人或同伴的共同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共同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立足于形成互助、互学、互惠的学习共同体,以实现共同成长。它改变传统的“独学”为小组成员之间的研究讨论,再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分享、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每组4-6人,小组成员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面对面学习,近距离交流。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知识,并主动向他人请教。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学会总结、提炼。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团队意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局限,变传统单一的交流为多元化的交流。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互勉互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006年,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进行了一项关于“雇主所认为的职场取胜的主要能力”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四项能力至关重要,“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便是其中之一。[2]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很多公开课上,教师常常频繁地把发言的机会给表现力强的几位学生,课堂成了少部分学生的舞台,大部分学生成了“看客”和“陪练”。而小组合作学习能给予每一位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在小组中,个体之间是平等的对话与交往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都得到尊重。小组成员的多元互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扬其所长,补其所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学习困难的学生,借助同伴的意见,获得启发,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帮助,进而为突破学习困难积累经验和方法。在合作互助的氛围中,每个学习个体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以小组为荣”的责任激励着每一位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式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在共同的探索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实现从“表层”到“深层”的飞跃,从而将书本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大课题,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设计有思维价值的主问题,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

主问题的设计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一堂课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过泛、过浅,而应提炼出一两个有思考价值的、指向明确的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人教版教材每一个单元组都有相对集中的主题和目标,教师应有单元整体意识,还需结合文本特质,设计讨论的主问题。主问题应有针对性,或者是对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或者是对表达方法、表达形式的发现和习得。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为例,这是一组童话体裁的文章,生动浅显的故事,蕴藏着人生的哲理。为了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调整重组,把单元组中的两篇精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放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教师抓住《巨人的花园》中巨人的“赶”和《去年的树》中鸟儿的“找”两个迥然各异的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探寻背后完全不同的情感世界,从中获得启迪。再如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丰子恺的《白鹅》,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老舍的《猫》和《母鸡》。这是一组写动物的文章,皆出自名家之手。在作者的笔下,高傲的白鹅,好斗的白公鹅,古怪的猫,慈爱的母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教学时,教师结合单元目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将合作学习的主题落在“发现作者的表达秘密”上,引导学生在“同样的动物不同的作者”“同一个作者不同的动物”的比照探究中,感受作者各具风格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精当的主问题设计,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反之,则会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适时转变教师课堂形态,是提升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

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我国教学常见的模式,教学的活动仍然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多向性的互动方式常常只是公开课上的“昙花一现”。而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传统学习的单一模式,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师与生、生与生、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互动中,由学生来发现、构建、迁移、扩展知识。教师站在台前讲授的时间少了,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或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研讨。教师的教学行为从站在讲台上的谆谆教诲,转变为适时的辅导推进。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教练,拟定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指出问题所在,提示精进之处。课堂上,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倾听者,善于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研讨中,捕捉蕴含的信息,引导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引发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如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一课,有学生质疑故事中的情节不合情理:向导明知救幼龟会给龟群带来灭顶之灾,为什么还要救?向导为什么不向“我们”解释却要顺从我们的错误建议?用几百只幼龟的生命来教育“我们”,这代价未免太大了吧?向导为什么不把幼龟抱回巢里去而是放到大海里,给了龟群一个错误的讯息呢?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并不急着解释,而是让学生结合“自然之道”这个主题进一步探讨,围绕“向导该不该救那只幼龟”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其实,在这一过程中,结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教育不是要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灌输某个结论,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创造。

(三)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是确保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训练,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实则无效。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到成员组成的合理性,可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适当的分组。小组讨论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思考的“深度”,才有讨论的“效度”。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操作员、讲解员等角色,各角色有各自不同的责任。比如,在开展小组讨论时,记录员必须记下每位同学发表的重点(用关键词记录在便贴纸上)。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根据记录进行交流,产生本组的结论。如果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学习成果传送时,这就是操作员的工作。每一组都有结论后,由讲解员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小组的分工可定期轮换。此外,教师应从规则和细节上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学会静心倾听,学会轻声交流,学会发表观点,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自我反思与修正,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

(四)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是促进高效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也同样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但是,仅仅只是在课堂上使用PPT或单纯使用电子白板,并不能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因为这些应用并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性。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最大功用在于教师可以即时获取较为全面的课堂活动数据。教师基于数据的分析,可以随时修正教学。笔者的班级是智慧教室实验班,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TBL学习模式的研究”。TBL(Team-Based Learning)是一种立足于学生本位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班依托Hiteach平台交互系统,学生人手一个即时反馈器(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IRS),每个小组配有一台共享白板。在教室无线网络环境中,学生利用即时反馈器进行教学的互动和参与,通过接受系统和软件,参与教学的结果会即时生成统计信息显示在屏幕上,所生成的数据被记录在后台。[3]教师通过反馈系统获取数据和信息,了解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精确诊断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即时反馈系统还具有随机挑人、挑组及抢权、评分功能,丰富了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营造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此外,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利用平板的即时反馈功能,把小组的讨论结果推送回教师端,学习成果得以即时呈现,便于教师捕捉学生的思维动向,调整教学预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交流研讨。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建立了新型的教与学模式,让课堂的交流互动更加全面,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为课堂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态”,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互助、互学的氛围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从整体上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甘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

[2]〔美〕薇薇恩·斯图尔特.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159.

[3]张奕华,吴权威.智慧教育理念与实践[M].台湾:网奕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3—16.

(洪丽玲,福州市宁化小学校长,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

猜你喜欢

学会交流课堂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