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环保行动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2018-04-02易增加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袋鼠袋鼠落地

易增加

(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指标之一,是公民素质、社会治理先进性提高的标志。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4年6月,由厦门市海沧区宣传部联合《海峡导报》共同发起“向台北学习垃圾分类不落地”的动员,并向全市征集“垃圾不落地”的卡通logo设计。延奎小学一位同学创作的萌萌小袋鼠卡通形象深受大家喜爱,被确定为Logo,以袋鼠的育儿袋寓意“袋”走垃圾,“袋”“袋”相传。延奎小学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文明袋鼠环保行动的德育实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

一、全面参与,培养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作为最典型的公共管理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学校方面,必须从人员上确保师生、家长全员参与,从场所上确保校园、家庭、社区全面覆盖。2014年6月,学校率先在厦门市教育系统启动“垃圾不落地”环保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采取“1+2+4>7”的模式,以一个孩子带动一对父母和四位祖辈,通过走进社区、工厂、商家、景区等公共场所,以知识宣传、知识抢答、现场演示、小品表演、歌曲传唱、文明劝导等形式,把垃圾分类知识带给社区的居民,倡导身边的人做一个垃圾分类不落地的文明“袋鼠”。此活动有力发挥小手的力量,让一个孩子带动一户家庭辐射一片社区,发挥学校对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影响力,让更多的居民加入到环保活动中来,推进家校社区全员参与,在环保实践活动中树立环保理念。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率,让垃圾找到自己的“家”,学校根据不同场所,配备蓝色、绿色、橙色、红色大小不同的4色垃圾桶和垃圾袋。对学生的每个家庭,要求亲子不拘形式、利用家庭的旧物品等资源改造成四色垃圾桶,保障垃圾分类硬件设施。为提升垃圾投放准确率,组织学生制作精美的垃圾分类示意图,引导学生准确投放。师生及家长在垃圾分类宣传、投放的实践中,环保行动得到规范、环保理念不断升华,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全面评价,培养责任担当

垃圾分类的推进与持续,一定需要一套完整又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为确保垃圾分类落实到学生、班级、办公室、校园、家庭及社区,学校制定并实施了覆盖学校、家庭、社区的完善评价体系。

1.“争章夺币”学生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等方面的良好表现,及时奖励袋鼠章,袋鼠章盖在每人专用的本子上,袋鼠章专人管理,每天盖一次,每个学生每累计10个袋鼠章向教师置换一张袋鼠币。袋鼠币作为每学期“袋鼠跳蚤市场”上的货币,换取自己心仪的物品。“争章夺币”的个人评价,不仅提升环保行动的精神动力,更是提升学生个人对垃圾分类不落地的一份担当。

2.“积卡升级”班级评价。在校园公共场所对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化、垃圾变废为宝、志愿服务等方面做得好的同学,由当天值日行政和值日教师奖励学生袋鼠小卡,奖励的袋鼠小卡不属于个人而是交给班级,班级累计10张小卡,向段长换取1张大卡,每张袋鼠大卡计入“文明袋鼠班级”评比项目加分,每年段每周评选文明袋鼠班级1—2个,奖励“文明袋鼠班级牌子”和“1只小袋鼠雕塑”。

班级的“垃圾分类”单独评比,每天按照“有分类、分对类、垃圾减量”进行量化,每周评选垃圾分类优秀班级,奖励1只小袋鼠雕像。班级对以上两项评比累计3只小袋鼠雕塑,向段长置换1只大袋鼠,累计2只大袋鼠,说明这个班级在垃圾分类方面已经很优秀,孩子们应该分享文明成果,全班每个同学奖励一个定制的袋鼠钥匙扣或袋鼠文具盒或袋鼠书签等等,引导学生为集体争取荣誉,不仅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更是为集体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3.“日查周评”教师评价。垃圾分类不落地,教师应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办公室放置四色垃圾桶,学生值日生参照班级垃圾分类的评比办法进行检查评比,每周评选垃圾分类优秀办公室2—3间,奖励小袋鼠雕像及其他定制奖品,引导教师做垃圾分类的榜样。

4.“自评互评”家庭评价。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不仅学生要懂得垃圾分类,随着厦门市政府对此项活动的高度重视,许多小区加入垃圾分类群体。学校的教育优势在于可以借助学生,通过小手拉大手,发动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家庭评价内容要求:第一,家庭备有四色垃圾桶,懂得分类常识,日常生活有垃圾分类;第二,能正确分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垃圾产生,做到垃圾减量化;第三,能对一些可回收垃圾资源化,亲子制作环保DIY;第四,发动身边亲人朋友加入垃圾分类行列,为美化家园一起行动。

家庭评价分为家庭自评和同学间的小组互评,家庭自评由孩子每天自评登记,但每个家庭每周要上传3张垃圾分类照片到班级QQ群里,与大家分享。为了让自评更真实,同小区的同学组成若干小组,周末与社区工作人员互访互评计入小册子。每学期由学校和社区共同评选“文明袋鼠家庭”,奖励“文明袋鼠家庭”牌子、奖状和1只小袋鼠。通过家庭垃圾分类的评价体系,激发家长和孩子承担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服务计时”自愿服务评价。鼓励每位家长参与“文明袋鼠环保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间计入专门设计的记录册,每年志愿服务达到50小时,发放文明志愿服务荣誉卡,奖励学校新年音乐会门票等福利,激发家长积极参与文明袋鼠环保自愿服务行动。通过自愿服务活动,培养家长对社会公共管理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通过完善的积分升级制评价体系,让家、校、社三个层面共同发力,使“垃圾分类不落地”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中,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全面升级,培养文明素养

为促进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环保行动内涵不断提升,形成了1.0版“文明小袋鼠垃圾不落地”、2.0版“文明小袋鼠垃圾要分类”、3.0版“文明小袋鼠垃圾变宝贝”、4.0版“文明小袋鼠文明我先行”,通过升级环保活动的交互实施和不断推进,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文明公民道德素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发挥文明小袋鼠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学校教师自编自创了《文明小袋鼠》校园剧,倡导垃圾分类,该节目参加福建省第五届艺术节戏剧现场展演比赛获得一等奖。为了传唱垃圾分类的文明新风,学校教师创编了《文明袋鼠之歌》并制作成MV,希望借助音乐的力量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让垃圾分类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时尚和生活文化。

文明小袋鼠不仅是环保使者,更是文明偶像,发祥于延奎小学的“文明小袋鼠环保行动”已成为区域性生态文明建设的品牌项目,2016年2月被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评为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文明袋鼠形象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受到新华社3次报道。《文明袋鼠真厉害环保理念传帮带》录像课例收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国教育干部网络培训课程。垃圾分类不落地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教育理应先行。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发挥家、校、社的合力作用,把垃圾分类不落地环保行动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活动、融入学校文化;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家园的环保行动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让环保理念、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于润物细无声中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金宝国.浅谈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2]凌平柱.浅析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J].科学之友(B版),2009(6).

猜你喜欢

小袋鼠袋鼠落地
袋鼠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我自己可以做
小袋鼠
袋鼠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
小袋鼠等
聪明的小袋鼠
蹦蹦跳跳的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