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4-02朱旭旭倪海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双主校企育人

朱旭旭,倪海亮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根据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导向要求,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专业课程讲授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以大力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人社厅《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探索 “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1]育人模式,积极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以理论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探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深刻总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关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认识

西方国家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方面具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在借鉴西方国家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校企合作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本土化实践路径,是高职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度的时代课题。高职院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的科学内涵,并根据政府、企业和自身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局域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四川省六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之一,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核心,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断践行现代学徒制的科学内涵。

1.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企业和高校双主体育人和“师傅带徒弟”的育人模式。在西方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现代学徒制逐步发展成为在政府的引导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载体,以双师团队为关键”[2],为合作企业培养出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化、高素质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从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类型看:可以分为校企双主体型、学校主体型和企业主体型等三种模式。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软件学院、管理系、艺术系等已经探索出成熟的校企双主体型培养模式。同时,学校也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部分专业也全力开展学校主体型的培养模式,科学践行“大国工匠”精神实质,力争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1.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班级授课制优势互补的结晶”[3],是规模发展的传统职业教育向内涵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转变的客观要求。在教育部和人社厅指导下,全国各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已经呈现出以下特点:1)学生身份双重性。被纳入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学校老师的理论课程,也有企业师傅的专业技能传授过程,是学和做、用和学一体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双重身份不断凸显。2)办学和育人主体多元化。在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既有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也有行业协会、企业、培训机构等主体的参与,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形成多元主体共同保障的育人机制。同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育人主体,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多元化育人体系。3)培养过程标准化、规范化。以企业用人要求为标准,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要求。并且,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密切配合,“实现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法对接等方面的协作、互补与契合”[4],使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原则

高职院校加快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也是开创双主体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现实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探索校企联合、多主体办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高校本位”和“企业本位”原则,有效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而且,还要坚持校企双方权利对等的原则,促使学校和企业切实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双方共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因为高校和企业之间属于不同的领域,两者之间的边界效应明显,这就要求在探索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过程中,需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5]的原则,有效推动现代学徒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发挥自身职业教育的优势,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始终坚持科学的育人原则,深化校企共同培育专业人才的领域,为实现校企之间互利共赢、健康发展而努力。

2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困境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激发了高职院校寻求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践道路,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科学实践路径。然而,如果仅依靠地方政府牵头,促进地方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双主体育人机制的实施。而且,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原因,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也将阻碍校企合作育人的广度和深度,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持续健康发展。

1)顶层设计缺失。

目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在国家层面主要局限于导向性和建议性的文件,“尚未组织利益相关方共同制订统一的学徒培训教学标准,未对学徒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做出明确细致统一的要求。[6]”而且,缺少相关具体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保障,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考评机制缺失,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也严重不足。现代学徒制涉及到大量的资金问题,一旦缺乏制度约束往往会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比如,学生的薪酬、工伤、医疗等方面的利益如何保障。同时,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和制度法律保障,校企双方责任制度不健全,将使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停留在形式层面。因此,没有完善的顶层设计作为保障,校企双方对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结果评估等方面很难达成共识。

2)企业参与力度有待加强。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积极抓住现代学徒制发展机遇,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以增强办学活力。但是,由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周期一般需要3年,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来说投入大、周期较长,直接影响了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然而,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吸引力几乎为零。并且,“招生即招工”要求企业支付给学生实习工资,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在招生和就业挂钩的情况下,“一旦合作企业用人需求饱和,极有可能退出试点。”[7]而且,一部分学生凭借企业的实习经验,毕业之后直接到别的企业就业,必将增加企业参加现代学徒制的风险。企业在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由于经济回报、人力资源回报等得不到保障,严格影响到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积极性,更也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持续推进。

3)双主体育人实践机制有待完善。

推进现代学徒制、完善企业和高校共同育人机制,要求有效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和学用并重的目的。但是,校企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学生工学交替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作为保障,这就需要校企双方首先协商一致,再谈合作育人的问题。因为没有政府制度明确规定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往往会出现推卸责任、相互扯皮的现象,缺乏主动担当责任的意识。而且,在学生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过程追踪、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校企双方也缺乏有效衔接,往往出现校内教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师傅指导的实践内容不相匹配、评价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现代学徒制育人的实效性。特别是校企双方教学的默契度不够、衔接不科学,常常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严重挫伤学校、企业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急需完善的双主体育人实践机制做保障。

4)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在建设“双一流”高校思想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也积极引进高学历、学术背景深厚的优秀人才,为高校发展注入新鲜师资活力。但是,由于引进的硕士、博士走出学校出来之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理论素质很高,企业经历缺少”[8],很难带领学生深入开展实训,更难以适应企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而且,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经过本科教育培养方式培育出来的,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与传统的大专教育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但是,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采用本科教学体系和模式,与大专院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极不匹配,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高校直接从企业引进动手能力强的高级人才,但这些师傅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也不利于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都存在师资力量相对缺乏现象,这就增加双师型教师培育的难度。并且,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费投入,增加高校的经费投入,直接加重了高校的财政负担。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造成“高职院校的双师型素质缺口很大”[9],不利于现代学徒制工作全面深入持续开展。

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开展试点,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也是增强高校办学活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弘扬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需要校企之间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完善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构建科学的管理和考评体系,着力解决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1)实现国际经验的本土化。

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构建完备高效的现代学徒制体系,拥有较高的声誉与吸引力”[10]。目前,比较成熟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瑞士的三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制度等几种模式。梳理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突出表现在国家制度保障、行为规范、津贴补助、企业自主参与等有效举措。然而,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国家政策滞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严重阻碍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深入推进。这就要求在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企业发展要求和自身办学需求,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国际经验的本土化,逐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2)完善双主体育人机制。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针对高校与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参与不积极等问题,要加快完善高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机制,激发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学校要慎重选择合作企业,把具有行业引领性、标志性企业吸引到现代学徒制中,有效实现校企联合组建强大的“双导师”育人教师团队、共同完善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深化校企之间教学条件的共建共享,有效加强现代学徒制中校企联合育人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以利益导向的根本属性,“明确行业负责制定学徒制标准责任、突出企业核心地位”[11],激发企业育人主体的积极性,使“学中用、用中学”的人才培育理念得到全面落实,进一步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快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激发双主体育人机制活力,也成为新时代增强高校办学效果的重要着力点。

3)构建科学的管理和考评体系。

构建长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为前提。这就要求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首先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形成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费用的机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构建科学的教师教学生、师傅带学徒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有效提升现代学徒制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科学评价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对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已成为促进高校与企业深度持久合作的关键抓手。根据现代学徒制工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同体构建全学程、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课程考核评价采用教学、生产、鉴定并行的操作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12]。同时,定期组织参加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参与到对任课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评价,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果。构建全方位构建管理和考评体系,增强以能力为本位的情景化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的效果,以有效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 高职院校视域下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路径

深化校企合作领域,培育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是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自从2015年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动以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深化现代学徒制合作领域的实践路径,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学校在获得政府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积极营造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参与环境,有效凸显双主体育人机制的优势作用,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专兼职教师资源库,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团结协作,更离不开科学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导向作用,将赋予现代学徒制更多的发展空间。”[13]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有效规范校企合作的流程和形式,不断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战略指导。而且,根据校企合作的需要,政府要加强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的政策扶植力度。特别是在政府采购、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给相关企业相应政策倾斜,在税收方面给与其适当减免或者补贴,以增强相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参与现代学徒制培育工作中比较突出的企业,需要给与相应物质和精神奖励,有效增强合作的持续性。在完善的顶层设计保障下,运用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作为根本保障,以激发校企合活力与生机。

2)营造企业参与环境,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在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参与下,企业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和学徒的特点,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考评委员会,探索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环境,有效激发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企业与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互利共赢发展的长远规划,把校企合作中的资金、设备、人员和场地等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投入的资源得到最大利用,不断增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信心。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绵阳职业教育集团,有效推动企业人才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力求为行业用人提供区域内更高的统一标准,切实增强校企合作的规范性,有效保障校企合作的良性健康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过程中,要强化企业的人才储备理念,加强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为企业培育出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

3)完善双主体育人机制,提升培育能力和水平。

高校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教育基础上,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共同选拔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师傅,明确责任与待遇,加强对企业师傅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培训”[14],全面提升企业师傅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校企共同选拔校内导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他们深入企业实习,不断优化学生实践方案,增强教师对实践教学任务的了解和认识。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运用,把握学科的理论前沿问题,不断提高教授内容的有用性。同时,校企双方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完善双导师教学团队、统一学徒制考核标准”[5],以提升高职院校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校企双方深入了解,深化合作领域,完善双主体育人机制,以增强校企联合育人的实效性。

4)强化专兼职教师队伍,打造特色师资资源库。

在深刻分析学校师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现代学徒制要求,积极优化教师队伍,完善师资资源库建设,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体系。一方面,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进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的企业师傅作为兼职教师,与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共同组成强大的教师队伍,并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师资资源库,以满足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学校借助军民融合的地域优势,寻找与本地区的军工企业合作,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进入学校兼职上课。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引导青年教师加入现代学徒制教学队伍,鼓励高年级优秀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在专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强大的基础上,加快探索高职院校导师制教学培养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贯彻到育人全过程,全面提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双主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一种基于双主仲裁机制的安全编码采集模块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应发挥“双主”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双主”教学方法在新装备教学中的探讨
优化“双主”模式,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