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德制造业发展现状综合评价研究

2018-08-29于清敏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顺德佛山全员

于清敏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成为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为此,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1],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顺德自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重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顺德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坚固厚实的实体经济、强盛丰茂的本土经济、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2017年,顺德区全区生产总值(GDP)3059.30亿元,比上年增长8.5%[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56.5∶42.0[2]。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高14.5个百分点,可见顺德制造业是顺德的支柱产业。顺德在广东省提出打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中,作为广东西线最强势的城市,定位为装备制造业中心。

由以上可见,顺德发展制造业对顺德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顺德的制造业发展状况如何?用什么指标评价顺德制造业的发展?怎样评价顺德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顺德提出发展制造业政策和方针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力求运用顺德统计年鉴、佛山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采用《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提出的科技、经济的考核指标,探讨顺德制造业在科技、经济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最后进行综合评价,运用数据说话。

1 顺德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2015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报告,报告明确了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指标[1]。表1具体提出了2013年、2015年、2020年以及2025年各年创新能力指标达标数据。

表1 中国制造2025创新能力指标

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是指:1)2006—2010年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2)2011年以后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 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3)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1.1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析

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其中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主营业务收入等各项指标占到工业相应指标的绝大部分。在统计年鉴中无法单独获得制造业相关指标的明细数据,因此本研究用工业相应指标数据替代制造业指标数据。以下是2011—2016年顺德、佛山、广东、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3-7]。

由表2可知,2016年顺德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76.56亿元,比2015年该指标71.81亿元上升,占佛山市该指标的39.29%,占广东省的4.57%,占全国的0.70%。从绝对量来看,2011-2016年五年顺德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处于增长趋势,从58.91亿增长到76.56亿元。

表3是2011-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3-7]。从表中可知,2016年顺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181.75亿元,占佛山该指标的30.60%,占广东省的4.79%,占全国的0.53%。从绝对量来看,从2011年至2016年顺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增长趋势。

表2 2011—20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数据

表3 2011—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表

根据公式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00%,利用表2和表3的数据得出2011—2016年比值如表4所示。

将表4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2011—2015年五年间,顺德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最高,均超过1.0,最高达到2012年的1.38。2011—2015各年均高于佛山市、广东省、全国该指标。其中2013年,《中国制造2025》规定该指标的达标标准为0.88,顺德、佛山和广东均达标,该指标分别为1.27、0.98和1.16。《中国制造2025》中规定2015年该指标的达标标准为0.95,2015年顺德、佛山、广东该指标分别为1.31、1.04、1.28,均达标。通过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就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方面看,顺德制造业相对于佛山、广东乃至全国都是投入比例最大的。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R&D投入相比,顺德还应该继续加大R&D投入。据《顺德统计年鉴2014》统计显示,顺德区规模以上企业1 874个,其中,有R&D活动的企业170个,占比仅9.5%。从R&D投入的量来看,根据《顺德统计年鉴》2011—2016年数据显示,顺德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在1%~1.4%之间徘徊,虽然高于佛山、广东和全国水平,但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一般在2%至5%水平,甚至更高。由于研发经费不足,企业在面临研发投资决策时,也只能选择短期化目标。例如,对于技术更新最快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我国企业的研发投资着眼未来两三年的技术,而外国企业研发投资着眼未来五到十年的技术。

表4 2011—2016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表

图1 2011—2016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2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分析

表5为2011—201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3-7]。其中包括四组数据分别为顺德、佛山、广东和全国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11至2016年顺德有效发明专利数呈现增长趋势,从2011年的1 711件增长到2016年的7 185件。2016年顺德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7 185件,占佛山的58.15%,占广东省的3.03%,占全国的0.93%。

表5 2011—201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

表6 2011—201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

将表6绘制成折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2011—201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

由图2可知,2011—2016年间,就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指标而言,广东省做的最好,其次是顺德,佛山同全国水平差不多,两条折线几乎重合。2013年,广东省该指标达到0.91,顺德为0.48,高于《制造业2025》中规定的2013年该指标达标标准0.36;而佛山2013年该指标为0.31,全国该指标为0.32,低于指标标准0.36而未达标。《制造业2025》中规定2015年该指标的达标标准为0.44,顺德、佛山、广东该指标分别为0.94、0.47、1.49,均高于标准。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反映研发产出水平,比较广东省整体研发产出水平来看,顺德还需在研发产出上多下功夫。

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顺德企业重视技术的引进、模仿,忽视技术的自主开发。2013年顺德规模以上企业引进技术经费为51 912万元[3],消化吸收经费为16 518.3万元[3],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之比为1∶0.318。日本、韩国经济起飞过程中,也曾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他们比较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日本、韩国企业在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投入之比为1∶5-8[8]。由此可见,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顺德存在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正是由于顺德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投入不足,阻碍了顺德企业走上健康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2013年顺德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总支出627 209.7万元,技术引进经费51 912万元,技术改造经费336 457.8万元[3],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经费占R&D经费总支出的61.92%,由此可以推断出顺德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经费最多只占40%。我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多以先进的机器设备为主,而对专利、许可证和核心技术引进重视不够。机器设备的引进属研发投资的短期投资,而专利、许可证和核心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属研发投资的长期投资。我国企业技术开发较重视引进、模仿,使得短期内技术开发投入对产出的推动作用表现显著,因引进、模仿的技术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技术优势丧失较快,因而,产品很难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当然对产出就不可保持持续影响。

2 顺德制造业质量效益研究

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三个指标。《制造业2025》中提出的衡量质量效益的具体指标如表7所示[1]。

表7 《中国制造2025》质量效益具体指标

2.1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该指标为国内独创,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6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未来10年,预计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难有根本改观,传统低端产业竞争优势走弱不可避免,质量竞争力将继续保持中低增长速度,为此以年均增长0.19分(2010—2013年平均增长0.19分)计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84.5分和85.5分。由于该指标具体的算法没有正式公布,因此本研究无法测算顺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2.2 制造业增加值率

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其中制造业总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绝大部分。在统计年鉴中无法单独获得制造业相关指标的明细数据,因此本研究用工业相应指标数据替代制造业指标数据。即用工业增加值率替代制造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出的比重,即企业实现的价值占产品总价值的比重,她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工业增加值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反映投入产出的效果。工业增加值率越高,企业的附加值越高、盈利水平越高,投入产出的效果越佳。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增加值率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效益水平。

由表8可知,顺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自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由2011年的4808.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745.8亿元,增长了1.4倍。从横向数据来看,2011—2016年间,顺德的工业总产值平均占佛山工业总产值的31.84%,占广东工业总产值的5.04%。

表8 2011—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

由表9可知,自2011年以来,顺德工业增加值处于增长状态,从2011年的1 035.4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 513.58亿元,增长了1.46倍。从横向数据开看,2016年,顺德工业增加值占佛山的32.40%,占广东工业增加值的4.83%。

表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收入法)[3-5]

运用表8、9两个表格数据,根据公式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计算顺德、佛山以及广东省的工业增加值率如表10所示。

表10 2011-2016工业增加值率

图3 2011-2016年工业增加值率曲线图

根据数据绘制折线如图3。由图可知,顺德、佛山2011—2016年间的工业增加值率曲线几乎重叠,均在最低21%与最高23%之间徘徊,而广东的工业增加值率最高,介于23%与24%之间。

受世界金融及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2008—2011年下降速度较快,近两年来开始止跌回稳。从2012年情况看,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甚至超过45%,我国仅为其一半左右。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和加工贸易比重降低,制造业将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2.3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表11是2011—2016年顺德、佛山和广东的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5]。

表11 2011—2016年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运用数据,根据公式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计算出顺德、佛山和广东2011-2016年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如表12所示。

从表12可知,顺德2011年至2016年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处于增加趋势,由2011年的14万元每人每年增加到2016年的25万元每人每年,6年年均增速达到12.30%。高于《制造业2025》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平均7.5%指标。

表12 2011—2016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

将以上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图4),可知佛山2011—2016年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最高,最高达到2016年的28万元每人每年,广东该指标最低,顺德居于二者中间,在二者中间上下徘徊。

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远远高于仅为0.5%~2%的美、日、德等发达经济体[1]。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制造业就业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并突出结构优化,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正相关并略高于后者增长速度。

图4 2011—2016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折线图

3 结论与建议

我们通过《中国制造2025》发布的制造业发展具体指标分二个方面(即科技创新能力、质量效益),运用2011年至2016年顺德、佛山、广东、中国以及发达国家的一些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了顺德制造业2011—2016年的发展特点。

从科技创新能力来看,2011年至2016年顺德研发投入比例最高,高过佛山、广东甚至全国,但就研发产出来看,顺德的发明专利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如广东省,但高过佛山和全国水平,说明顺德要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产出率。就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来看,顺德还应该继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同时还应该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从质量效益来看,2011—2016顺德的工业增加值率在25%~30%之间波动,略微高于广东及全国水平;就世界水平来看,顺德的工业增加值率很低。从2012年情况看,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日本甚至超过45%,顺德仅为其一半左右。2011-2016年,顺德的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在14~25万元每年每人,该指标低于佛山但高于广东。就全世界来看,顺德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日本、德国、美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至少达到80万元每年每人。正因为差距巨大,说明顺德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顺德制造业发展如下建议:

1)加大企业R&D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研发投资风险较大,所需资金量多,对于规模较小的我国企业来说,它们难以承受。因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来为研发投资筹集资金势在必行。

加强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企业要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扩大我国企业研发投资规模。国家可规定基本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并对研发经费的提取给予税收优惠。税制激励是发达国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常用的办法,特别是对那些外部经济强的研发投资项目,政府甚至给以财政补贴。如早在70年代,日本政府规定,凡是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项目,均可从政府那里得到占其开发费用10% ~20%的经费补助。澳人利亚政府规定企业科技开发费用的10%可由政府通过免税的方式提供。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以利于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建立多种形式的中介融资机构,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改善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尤其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风险投资一般不投向成熟企业,而是倾向于那些风险大、市场前景好的研发项目。

2)提高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重视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

技术引进能有效缩短企业技术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使技术创新有一个高起点。但随着技术贸易壁垒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上的难度加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发达国家为了争夺、控制中国市场,对国内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尖端技术封锁。如果企业仍注重以引进、模仿方式来创新,只能跟在别人后亦步亦趋,永远不会拥有一流的技术,为此,我国企业更要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从模仿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主创新为主。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投资的力度,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同时转变技术引进思路,从引进硬件为主转变为引进软件为主,从单纯技术引进转变为同时引进相关管理和人才。

3)加快顺德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顺德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上的配套生产制造企业,其技术主要来源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在此基础上的再创新,相比核心企业的原始创新和龙头企业的集成创新,研发活动和创新投入较少,企业的R&D投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生产制造以实物投人为主,但由于受制于掌握领先技术的上游核心企业和掌握销售市场的下游龙头企业的前推后拉,扮演的是跟随、配套角色,难以取得丰厚的利润。

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研发活动,更是一个经济活动,研发只是创新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国际创新理论和经验表明,研发靠近市场、靠近产业才能获得成功。创新驱动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创新成果获得市场认可,取得市场价值。对于顺德以大量固定资产投入的制造型企业要不断接近并最终抓住产业价值链上的两个制高点,一个是靠领引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技术,取得价值链上核心技术的控制权;另一个是以市场营销网络为核心,取得价值链上的产品定价权。这样才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位置、获得高附加值。

猜你喜欢

顺德佛山全员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佛山瑞光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顺德糖厂改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