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学习的英语专业课程学习情况调研分析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新生为例
2018-08-29梁昆
梁 昆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顺应国际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背景下,提出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四大外贸发展战略,实现了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的目标[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分工越发细化,我国外贸发展遇到挑战,而且外贸形势严峻。鉴于此,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具有便捷、个性化等明显优势,逐渐成为外贸的一个新增长点,并催生大量懂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需求。据统计,外贸企业青睐的新型外贸专业人才应具备“外语+外贸+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的能力[2]。移动计算技术及各类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培养外语外贸人才提供了机遇,本研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贸英语专业为例,探索如何利用移动学习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更好地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问题
笔者此前已进行学习工具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为100%,拥有笔记本电脑的比例约为98%,拥有平板电脑的比例约为3%。基于此,本研究将以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探讨以下问题:
1)如何开展移动学习教学与教学评价?
2)通过实施新教学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3)通过实施新教学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2 被试
实验对象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外贸英语专业学生。本研究随机选取四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总共162名学生,其中两个班(以下简称A班,B班)是研究团队其中一名教师的授课学生,另外两个班(以下简称C班,D班)是研究团队外一名教师的授课学生。笔者选择A班40人和C班41人作为实验班,采取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把B班42人及D班39人作为控制班只接受常规的教学,即没有采取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1.3 研究步骤
1)问卷调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高考英语成绩、英语学习动机水平以及对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问卷内容设计上借鉴秦晓晴的变量设计的方法,从目标目的、效价评估等方面调查收集学生的信息[3]。本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scale)五级量表计分,1=非常反对,2=反对,3=既不赞同也不反对,4=赞同,5=非常赞同。
2)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时长为32学时。对实验班实施移动学习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而控制班没有实施移动学习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教学。移动学习的内容来源于本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英语教学资源库。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等多种途径进入资源库进行学习。教师在上课前通过移动设备进入教学资源库的网页版,向学生下达课前学习任务指令。上课当天,教师向学生下达作业指令。课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并把评价结果反馈学生。此外,教师能在学习任务进行期间随时跟踪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在上课前通过移动设备进入教学资源库的网页版接收教师的指令,在完成任务后按照规定时间上传提交至教学资源库,而且能在教师批改完后第一时间得到结果反馈。此外,教师设定学生互评的时间为作业提交截止时间前两天,以便于学生修改。评价方式是向自己的结对同学的作业给予书面评价并提出建议,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两次以上互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布的任务信息,学生的任务提交情况及评价结果都被系统记录并保存下来。
3)测试检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试卷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并再次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移动学习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测试试卷选自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试卷库,试题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学习动机水平调查的问卷与方法与第一次一致。
4.)访谈。在实验结束后对受试学生进行访谈,详细了解并记录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定量研究的补充材料。
2 研究结果
2.1 新教学方法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实验方式探索如何利用移动学习开展外贸英语教学,并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相结合,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化。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表1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控制班学习动机的每一个方面的差异都不显著(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个班在实验前动机水平基本一致。表2显示,实验后的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动机水平出现了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新教学方法的实施能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学习期望。
表1 实验前动机水平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2 实验后动机水平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3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实验前后实验班的学习动机水平变化结果。实验后每一个项目的均值都优于实验前的均值,而且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由此证明以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外贸英语教学及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观察发现,在实验后期实验班的学生展现出积极的变化:课堂参与度有提高,提问与回答的人数都在增加,课下与教师面对面探讨专业问题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多;作业里的错误率在下降,语法、拼写之类的错误很少出现,自我检查的习惯在逐步形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馈时间在缩短,绝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给予评价后两天之内有反馈,不少学生能继续与教师进行互动,不断修改自己的作业;学生互评的内容更具体,学生之间对作业的评价从简单的一句话逐步延长至一段话,而且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对方提出实质性建议。以上观察的结果从事实的角度证明了表3数据结果的合理性。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班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2.2 新教学方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表4显示实验班与控制班的英语高考成绩的平均分分别是94.17与94.09,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说明两个班的英语水平接近。实验后,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平均成绩出现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分别是71.69与66.74,而且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班。由此可以说明实施移动学习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提高的效率明显高于没有实施新教学方法的控制班。
表4 实验前后学习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测试结束后,笔者随机抽取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对实施移动学习及学生互评的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兴趣更浓厚。由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是教学的方向。移动学习正是“投其所好”的大胆尝试。实践证明,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认为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行为。第二,学习目标更明确。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及同学互评知道自己学习的缺陷,进而有助于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第三,学习效果更突出。移动学习的特点是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做作业、完成任务,而且可以查阅教师以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实时互动,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丰富学习策略,降低学习焦虑,及时纠正与改进错误,而且形成长效记忆。学生认为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建议开放互评的时间适当延长,互评的标准可更细化。
3 讨论
外贸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当今时代的行业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教授外贸专业知识,又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与就业三赢的目标。第一,做好教学顶层设计。教师应充分了解外贸行业的发展方向、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并体现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中。教学资源库建设遵循“面向社会、针对岗位、突出能力、持续发展”的宗旨,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职场活动为情景而编写,专门针对外贸学生实际需求。教学过程中做好信息反馈收集以便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第二,突出教师的“教”与“导”。大学教师凭借其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阅历,既能教会学生知识与方法,又能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与创造。移动学习平台作为师生之间的桥梁,拉近师生的距离。课前教师通过移动设备给学生发布任务;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出来,并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一起热烈讨论,从而得到更大的学习满足感;课后通过移动设备向学生发送评价及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教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移动学习的意识和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移动学习管理,掌握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4]。教师有意识地突出学生互评的必要性,在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时应根据评价的内容设计评价的时间、评价的标准与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评价的作用以及互评与自身学业成绩的关系。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与“用”。移动学习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应充分利用现有完善的教学环境,积极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同时学以致用,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反复循环进行同学间互助互评,从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此外,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以校企合作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在实操中巩固理论知识,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5]。
4 结语
我国外贸行业正面临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外贸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实验的方式探索在外贸英语专业教学中运用移动学习展开教学的可行性,结果证明移动学习教学模式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外贸英语专业教学应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原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基础上大胆开展教学探索,培养时代需要、满足行业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实战型外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