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阀下高校提升大学生精准就业创业的着力点

2018-04-02胡金兰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准互联网+大学生

胡金兰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创业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创业门槛更低,大学生只要拥有好的想法,就能获取类似天使投资的资金帮助,实现自我创业梦想。中国目前拥有网民已经达到6.5亿,庞大的网民数据资源,为互联网+企业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衍生出各种新业态互联网企业,如“饿了么”“滴滴打的”“优步打车”“百度外卖”。这些互联网企业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1]

一、当代大学生精准就业创业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认识不到位,在校开设的就业创业课程也仅仅是为了教学评估、上级领导的检查,内容不够合理,教学敷衍,任课教师多为辅导员兼任,缺乏专人教师,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同时,高校中就业创业理论课程开设的多,实践课程少,在相关的实践环节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2]此外,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发挥效果不显著,很少把学生带到企业中锻炼学习,学生所学的就业创业知识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实践技能,这使得学生在创业道路上的能力受阻。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就业竞争力不强

目前的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并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战略部署。高校创业教育举办的各类比赛,也仅仅是为了教学评估需要设置,并没有高校自身的特色,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使得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易跟风,大学生创业萌芽无法萌发。同时,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高校就业创业师资力量缺乏,学生能力薄弱

高校的就业创业教师多为就业办工作人员或者是辅导员兼任,这些兼任的教师多数没有创业的实战经验,容易出现教学过程中“纸上谈兵”的现象。众所周知,没有好的师资,怎么能教出好的学生。这使得高校中学生参加就业创业的相关比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成绩不理想。学生在校就业创业的技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薄弱,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去创业。[3]

二、大学生精准就业创业的重要性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精准就业创业是高校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解决高校扩招后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大学生精准就业创业,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筹码,孵化高校创业明星,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带动新的就业增长点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一些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造成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明显。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检验标准就是由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决定。高校就业逐年严峻,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精准就业创业有助于帮助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升其创业成功的概率,通过毕业生创业,带动新的就业增长点,满足更多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大学生选择的机会更多。如大学生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开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特色网店、大学生兼职网、大学生培训网等,其创业成本与创业风险大大降低。大学生只要具有创新型思维,就能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大学生创业能让学生更早地融入社会,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解决新的就业难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大学生精准就业创业的基本着力点

(一)高校强化就业创业教育的认识,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关系国家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强化就业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其他专业课同等重视,纳入正常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创新就业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升就业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高校应聘请企业中具有实践性强、理论知识过硬的就业创业导师,联合校内创新创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就业创业教学高质量。高校要积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详细的人才评价指标,通过交叉学科的培养,构建就业创业多学科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二)科学设置就业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应科学设置就业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设不同的就业创业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低年级学生注重就业创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其正确的就业创业价值观。高年级学生侧重于就业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激发其创业的热情。同时,高校还以积极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园、大学生活动中心、创客空间等为抓手,保障就业创业实践教学的时效性。高校还应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把学生送到企业去实习培养,进而提早发现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不足,强化理论知识转为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双师型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新的业态,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双师型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就业创业教育效果的好坏。因此,高校应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就业创业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与创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就业创业少走弯路。同时,高校还应多聘请创业达人、知名创业专家和大中小型企业家作为高校就业创业导师,补充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结构。

(四)依托“互联网+”平台,优化创新创业市场环境,鼓励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大环境下,地方政府还应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网络环境。政府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制定各种创业优惠政策(如:银行贴息贷款、大学生创业启动小额资金、创业导师帮扶、创业场地优先审批等),通过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地区去就业创业。通过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去创业,带动农村新的就业增长点,能有效地缓解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猜你喜欢

精准互联网+大学生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大学生之歌
精准扶贫二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