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高职教学目标浅析

2018-04-02刘瑞霞孙卫国张先平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标教材目标

刘瑞霞 孙卫国 张先平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强化办学特色,促进“五个对接”,即: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对现代高职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应对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其中,教学目标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一、高职教学目标及其地位、作用

1.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其地位。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即教学活动促使学习者发生变化的预期。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为教师提供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恰当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由此看来,教学目标对学生、教师、课程、教法、评价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是多重的、全方位的,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必然以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为前提。

2.设置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备课。它的直接目的是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统筹规划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案。主要教学目标要素有学情、课标(大纲)、教材、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资料等。其中,分析课标(大纲)、教材、学情是为设置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而其他要素则是贯彻执行教学目标的手段、方法和过程。因此,分析学情、课标(大纲)、教材与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便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

3.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措施。

教学目的是知识和技术技能内容的表述,也即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任务);目标是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技能所达到程度标准的表述。简单地说,教学目的是指学什么、做什么,而教学目标则是学到何种程度、做到何种程度。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特征

1.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教育的功能是多重的,因而教学目标也是多重的。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系统教学思想提出以后,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自以夸美纽斯对教学提出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德行三项任务以来,我国基本上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或价值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类别的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无论是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还是课时目标,都要注重目标的全面性,特别是高职课程,在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上,要特别予以关注,以此承接专业目标能力要求和对应行业、企业、岗位群的素质要求。

2.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层次性是教学目标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学生的特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而教学目标是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统一。基础性目标是全体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是依据高职学生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共性的基础上,对全体学生提出的基本的、共同的学习要求;发展性目标是基础性目标实现后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需要”,从而促使每一个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后发生预期的变化。

3.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动态性。

教学目标是确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在实施教学设计之前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是确定的,它对教学材料的选取,对教学模式和方法及手段的选择,对教学情境和环节的创设,教学时间的安排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这种既定性是预设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教学要素会随时发生变化,相应地对预设教学目标也需进行调整,甚至在生成教学目标的课堂也会发生调整,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有教学目标始终是动态的理念,注重把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补充进来以弥补教材的落后性,顺应课堂学生的反应变化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设置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分析

设计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学情、课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情、课标和教材是影响教学目标设计的外部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教学目标设计的内部因素。

1.高职学情分析。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储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基础能力,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精神。感性认知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在职业能力方面,求知好学有理想,但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支撑。兴趣广泛有热情,但缺乏明确的职业指向和引领。有较强的发展就业创业能力的愿望,但缺乏奉献精神、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就业创业意识,对实践性教学积极参与,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对理论教学兴趣差,忽视理论知识的储备。

2.高职课标(大纲)分析。

课标(大纲)是教学任务规范性的表述和准则性要求,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材的纲领,同时也是检验教学和学习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准绳。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辩证关系,课标(大纲)为教学目标提供了学习基本内容和预期方向的依据。分析课标(大纲),要明确教学任务及层次达成度的要求,理解课标中蕴含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建议,正确把握教学目的,从而为设置目标的多重性、层次性和达成度提供基本依据。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目的是使学生在典型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所以《高职课程标准》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3.高职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是学习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养成的基本内容,是课标(大纲)的细化和展开,是课程的载体。分析教材的首要任务,是把握每一单元的知识和技术要点、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为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提供学习基本内容依据并为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条件。分析教材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重点、难点,依靠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找到解决的办法,为实现教学目标解决主要矛盾;主题是围绕预设教学目标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形成教案。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规划过程,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蓝图。

4.高职教师专业素质分析。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而每一方面对教学目标决策都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均包含教育学科和教师所学学科两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鉴于高职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实践类课型突出的要求,教师在具备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在所学学科专业方面下功夫,专业知识必须扎实,专业技术技能必须娴熟。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以全面的发展和完善的人格对教学目标决策施以积极的影响。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从事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学设计要把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最终教学目标,以生产实践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兼顾职业岗位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变化,面向市场、面向实际职业岗位设计教学模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课标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