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上半叶俄侨手风琴家在中国的师承脉络研究
2018-04-02林永日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黑龙江大庆163000
林永日(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手风琴是音乐表演中最为常见的乐器,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既能用于独奏、合奏,也能用于歌舞表演的伴奏,广受欢迎。现代意义上的手风琴由德里克·布斯曼发明,经由奥地利西里勒斯·德米安改良后风靡欧洲。手风琴传入俄罗斯的时间是十九世纪中叶,不仅便成为民间最为流行的乐器,随着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不断渗透,手风琴经由俄侨传入我国,一开始,仅仅在俄罗斯侨民内部流行,但随着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展以及手风琴表演的兴盛,手风琴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国民音乐生活中的重要器乐类型。
1 二世世纪上半叶俄侨手风琴家在中国的历史背景
手风琴是清末时期由沙俄传入我国的,俄侨在我国手风琴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秘密协议,将横贯东北的铁路筑路权交给沙俄。1903年东清铁路筑成,不仅铁路归沙俄管理,铁路两侧数十里的地方同样归沙俄管理,大量俄侨流入我国东北地带,带来了很多具有俄罗斯色彩的文化元素,在俄罗斯人的节庆活动中,手风琴(巴扬)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手风琴就是这一时期传入我国的。当然,受俄侨规模的限制,称得上手风琴家的俄侨为数甚少。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彻底改变了沙俄的政治生态,人类历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大量的革命对象,如沙俄时期的贵族、官僚、学者、艺术家等,纷纷流入我国东北地区,哈尔滨的沙俄人口数量激增,甚至超出了本土的中国人,艺术家群体的流亡以及俄侨规模的大增对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哈尔滨与上海成为我国现代手风琴发展的中心城市。此外,二战初期,由于德军的节节胜利,不少苏联艺术家对战局持悲观态度,因此,流入东北的也有一定数量规模。
2 二十世纪上半叶俄侨手风琴家在中国的主要师承
2.1 以沙龙为中心
手风琴随着俄侨在东北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传入我国,传入初期,俄侨并没有手风琴教育的意识,手风情更多的是一种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乐器而已。众所周知,俄罗斯一个非常喜爱音乐的民族,而手风气又是他们至爱的民族乐器,因此,在节假日休憩的歌舞晚会上,少不了手风琴的独奏或合作,比如《杜鹃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类似音乐沙龙的集会是20世纪头十年俄侨手风琴家在中国最为主要的师承形式。尤其是不少手风琴家在节庆表演之余,为获得更多的收入,主动到娱乐场所,如酒吧、舞厅等进行表演,扩大了手风琴的影响力。这种基于活动的教育是正规教育的前身,可以视作业余教育,其教育场所多为家庭,它没有确定的时间表,也不受地点的约束,完全受教育者与受教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师承关系实际上并不明显。
2.2 以学校为中心
20世纪初,俄侨在东北地区,尤其是哈尔滨地区的大量集聚,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哈尔滨的人口结构,也重塑了哈尔滨的城市文化。辛亥革命初期,哈尔滨总人口在8万人左右,俄侨的比例就有50%之多,他们在哈尔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俄侨素来高度重视音乐教育,这和俄罗斯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满足哈尔滨俄侨及其子女的音乐教育需求,俄侨先后创办了数所专门的音乐教育学校,创办于1921年的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是俄侨最早创办的音乐专业教育学校,也是哈尔滨地区第一所专门的音乐教育学校,在东北音乐教育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但这所高校并没有开设手风琴专业,也没有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手风琴课程教育。1925年创办的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由于创始人兼首任校长贝尔德施京在手风琴领域的深厚造诣,建校伊始便将手风琴纳入学校正规教育之中,而他本人也成为我国手风琴学校专业教育的拓荒者,尽管其真正传道受业的学生并不多,但开创之力功不可没,可以视作俄侨手风琴家在中国的师承源头。更难能可贵的是,该校在手风琴教育中并没有完全照搬沙俄(苏联)的教育模式,高度重视手风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极大地提升了手风琴在社会音乐表演中的使用率,扩大了手风琴的影响,我国三、四十年代在东北地区涌现的手风琴家大都使此影响。第三所开展手风琴教育的是成立于1921年的哈尔滨音乐训练班,该校于1929年-1930年增设手风琴专业,按年级分班、按水平授课的系统教育模式使得手风琴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真正成为与大提琴、小提琴等器乐教育并驾齐驱的专业教育。
2.3 以乐团为中心
以专业音乐教育相伴而生的还有乐团,乐团不仅承担着手风琴表演的任务,更肩负手风琴人才的培养重任。乐团的成立对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它必须以一定数量规模的手风琴家为前提,同时也要有着广阔的听众市场。20世纪20年代以后,乐团的纷纷设立,表明在历经20余年的沙龙教育后,东北地区的手风琴家以及学习者已经初具规模,其中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有以下几个,首先,哈尔滨交响乐团。该乐团成立于20年代,简称哈交响,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也有着很高的声誉。乐团主要有俄侨音乐家组成,人数规模在70人左右,其中不仅有专业的手风琴家,其他器乐演奏者对手风琴也有所了解,手风琴表演在乐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乐团的首席指挥为修沃克夫斯基,客座指挥为朝比奈隆,影响了一大批手风琴学习者;其次,巴拉莱卡琴乐队。该乐队由俄罗斯北满铁路俱乐部发起成立,主要成员均为北满铁路工人以及职员组成的合唱团。北满铁路是俄罗斯在华的重要力量,也是俄侨最为广泛的聚集区域,工人、职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艺术修养,这位乐队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卡尔贝舍夫为乐团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以卡尔贝舍夫为核心的乐团师承体系;最后,索科洛夫爵士乐队。乐队主要活跃于上世纪40年的哈尔滨,乐队主要有手风琴、小提琴、吉他、单簧管、贝斯等器乐,其中手风琴无论在数量上,亦或在表演的重要性均占主导地位,由于选拔机制科学以及构成人员普遍较为年轻,具有很强的活力以及创新力,很快成为风靡哈尔滨的重要音乐乐团。
3 结语
手风琴自清末传入我国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专业。在手风琴传入的过程中,俄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俄侨不仅是我国第一批手风琴的表演者,更是通过音乐活动、音乐教育以及乐队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手风琴在我国的影响力,使得东北成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手风琴艺术的主要基地,为后来手风琴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