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良思潮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8-04-01任佳丽
任佳丽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引言
当今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无所不在的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信息传播模式日益多样,成为孕育各种不良思潮的温床。高校学生由于操作网络频繁,已不知不觉被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潮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容易使其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甚至某些时候高校学生还会不知不觉被不良思潮洗脑成为敌对势力利用的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不良思潮容易在高校学生中传播的原因
(一)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各种社会思潮传播迅速,不良思潮乘机夹杂其中
社会思潮,顾名思义是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一些思想的集合体,而且这种思想集合体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趋势,引导着人们的行动。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主要成员就是各类教育者以及各年级的学生。而这些人又是走在思想最前沿的人群,对各类思潮的接受度和探索度都比一般人高。在如今言论自由的时代,身处知识分子密集的社会群体中,高校学生接触各类社会思潮的机会大大增加,再加上同学间相互的影响和带动,使得各类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迅速,而不良思潮夹杂其中也在高校学生中逐渐蔓延。
(二)在信息爆炸时代,随时用手机“冲浪”的高校学生接触不良思潮的机会较一般人多
在当今互联网和云数据迅速发展的时代,上网冲浪的媒介不再局限于电脑,由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的智能手机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购买衣服,去饭店吃饭,预定酒店,购买车票、机票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使用手机支付。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覆盖下的智能手机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宣扬各种不良思潮所依靠的主要媒介,各类不良思潮通过手机上可以查看的部落格、微博、公众号、各类APP等进行宣扬和渗透。而高校学生是最常使用手机“冲浪”的群体,也就成为了最经常能接触到各类不良思潮的群体。
(三)大学期间学生三观未完全形成,容易受不良思潮蒙蔽
大学期间正是青年逐渐形成自己完整“三观”的重要时期。因为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三观”,这就导致高校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没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容易人云亦云,受外界各种声音的影响。不良思潮的渗透往往不是直接宣扬其学说,而是通过各种故事、各种社会事件、各种看似娱乐化的行为等似是而非地解释或描述一些问题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认知,蒙蔽学生。高校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主张或者坚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潮,但也许已深深地被这些不良思潮影响,进而做出某些错误的选择或行动。
(四)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健全,急需得到别人认可和关注的心情容易与不良思潮形成合力
高校学生刚经历了升学压力比较大的初、高中时期,看似已步入了轻松的学习、生活阶段,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高校相当于一个微缩的小型社会,面对学业、人际交往、恋情、就业等多重问题,大学生往往无法保持平常心。在现实结果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时候,学生容易陷入对自己、对社会的疑问之中。缺乏安全感、缺少认同感、对自己的认知不切合实际、无法保持良好的室友关系、无法控制情绪等问题频频出现在高校学生当中。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要后,人们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健全,为满足自己高层次的需要,在生活中往往急需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这种迫切的心情恰恰容易与各种不良思潮形成合力,使得不良思潮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从而得到广泛传播。
三、当前国内影响大学生的主要不良思潮
(一)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主打“民族”,抹去了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并且有强烈的利己和排他倾向。民粹主义假意强调群众的价值,而事实上对人民群众从整体上实施操控。二者披着爱国、为民请命的外衣,行分裂祖国、毁掉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之实。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等。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把这些问题归因于改革开放,声称有钱的精英们轻轻松松把大钱都赚走了,而人民群众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得到的也就是一小部分微不足道的血汗钱,进而煽动人民反对继续进行改革开放,阴谋破坏国家的稳定团结,却忽略了我国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的客观规律。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采取了诸如从政治、经济上干扰我们、从文化上同化我们的种种手段自以为是地应对我国的威胁。这激起了我国民众,尤其是一些随时关注各项信息、爱国情绪高涨的大学生的强烈不满。民族主义利用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迫切心情,煽动学生们对美、日、韩等这些看似不友好的国家的厌恶情绪,并在一些事件中煽风点火、制造动乱,如洗脑大学生们为了表现民意去打砸日产私人轿车、打砸在华韩国企业或者一切带韩式、日式字样的国人开的饭店等,以此达到破坏我国国家形象、破坏我国长治久安、拉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等目的。这样的思潮必须引起高校学生警惕。
(二)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
消费主义认为消费能带来快乐和满足,因此人们应该有钱就花掉,通过不断地消费来维持自己的快乐。拜金主义认为钱是万能的,有钱不仅能够实现“鬼推磨”,甚至能够实现“磨推鬼”,而且认为有钱就有理、为了钱做什么都是对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民的过度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符号性消费行为不断加剧。天猫“双十一”的最终成交额每年都以较高的比例不断增长。2018年天猫“双十一”总成交额达到了2 13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这其中就有很多是冲动消费,或者是为了消费而消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正在受到不良思潮的冲击。在拜金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在高校学生中悄然兴起了金钱至上、彼此攀比、炫耀高消费的浪潮。有的学生明明家庭贫困,得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可他们在拿到助学金以后不是去缓解家庭的压力,而是马上出门就买了一套与自己消费水平完全不符的高档化妆品、一个新型的中高端手机或者一件上千元的衣服,以此来满足自己畸形的虚荣心。有的学生不知不觉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不良习惯,“校园贷”曾经红极一时,就是因为学生们受不良思潮影响,虚荣心作祟,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偿还能力盲目进行消费。消费主义的实现需要金钱来支撑,金钱的力量又使人们逐渐迷失,最后沦为金钱的奴隶。近几年活跃在网络中的“大胃王吃播”“唱歌直播”“整容直播”等直播类节目,虽屡次曝出主播“假吃”“吃完催吐”“假唱”“穿着暴露”“挂羊头卖狗肉”等问题,但这种作假或涉黄行为却因为高收益而屡禁不止。主播们为了钱抛弃了诚信、自身健康,甚至抛弃了廉耻。每天活跃在网络上的大学生们经常受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不知不觉中价值观也被扭曲了。高校教育者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使学生认清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危害,引导学生建立适度消费观,反对拜金主义。
(三)历史虚无主义与泛娱乐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打着“深入剖析历史、还被共产党掩藏的历史以真相”口号的,恶意虚构历史或歪曲历史、编造谣言、颠倒是非,意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伪科学。泛娱乐主义则是为了娱乐大众,通过戏谑、恶搞模糊娱乐事件和严肃事件的边界,让本不该娱乐的事件娱乐化,忽略事实真相,制造低俗文化,混淆是非曲直,以吸引人眼球、减弱大众社会责任感、降低大众品味、歪曲大众价值观的一种错误思潮。两种不良思潮本身对大学生的历史观、价值观就有很多不良的影响,近年来这两种不良思潮甚至形成了合力。历史虚无主义利用泛娱乐主义思潮,打着言论自由和换个角度看历史的口号,把本该严肃对待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娱乐化,以一种随意的态度解说历史,歪曲历史甚至侮辱历史。他们的口头禅永远是“我猜”“我推断”“我估计”等,试图以“莫须有”的推论以及娱乐化的外衣丑化英雄人物,歪曲公认历史,并利用大众对低俗文娱的追求使自己的不良理论得到迅速传播,从而达到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弄垮中国的政治目的。总之,历史虚无主义与泛娱乐主义思潮必须加以控制,不然像“没有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早已带领中国走向辉煌”的无视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事实的主张、专门出书给伟大领袖泼脏水等诋毁中共领导人的事件、用网络段子拿历史人物开玩笑甚至把火中牺牲的英雄比作挂炉烤鸭等低俗言论将会层出不穷,不仅会混淆人民的历史观,歪曲人民的价值观,更不利于国家长期的稳定和团结。高校必须警惕相关言论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四、不良思潮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教育模式应由“灌”变为“引”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教育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把他们觉得正确的理论和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或者家长把他们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自家孩子。我们也经常能听到不少教师和家长这样抱怨:“为什么讲了好多次了,学生们(孩子们)就是不往心里去呢?我都讲了不要去这么干了,学生们(孩子们)怎么还这么做呢?”君不见很多思想政治课上,教师明明讲得激情澎湃,而学生却玩手机的玩手机,睡觉的睡觉。究其原因,其实就在于这种“灌”的教育模式不对。思想有很多,但选择相信什么是由学生本人决定的。在多元社会思潮存在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们获取知识和思想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和父母的言传身教,网络上的各种思潮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对于多元社会思潮,高校学生不仅是各种思潮的主动选择者,也是某些思潮的传播者或者创造者。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忽视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多元思潮中的能动作用而硬去“灌”,也不应仅仅是“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向积极的方面转变,而是应该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去积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区别正确思想和不良思潮。就像习近平同志讲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使各种打着言论自由旗号的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出现在高校学生的面前。炫富、对低俗娱乐的追逐、对历史的歪曲与不负责任的解读等各类信息刺激着学生们的感官,使高校学生的“三观”发生了扭曲。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奢靡浪费之风盛行,艰苦朴素反而会被嘲笑;功利主义盛行,文明礼貌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被认为无用而无需遵守。时代变化了,大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变化了,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应一成不变、老生常谈,而是应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掌握批判武器来揭露不良思潮的本质与危害;要在充分了解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前提下,围绕学生发生的变化进行思考,从而适应学生最新状态开展思政教育;要了解党史国史,掌握唯物史观,运用法治思维为学生答疑解惑,纠正其错误观念,引领其把握正确、积极的人生方向。
(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没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人们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容易变得人云亦云、浑浑噩噩、无知堕落、是非观淡漠。当今,很多大学生厌恶学习,觉得学校学的很多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思政、体育等进入社会都用不到,迫不及待地旷课去打工挣钱;有的大学生信仰封建迷信,遇事不是努力寻求解决的实际办法而是去求神拜佛;有的大学生不辨是非,遇事没有原则,缺乏正义感。没有爱国主义情怀,人们将对祖国失去认同感和维护的决心;人们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制假、贩毒、污染环境、分裂祖国;人们将因失去了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变得利益至上,而使祖国的稳定和统一受到冲击,使国家分崩离析。最近几年,我们时常能发现学生中有这样的声音:“学习无用论”,“对我有好处的事我才做,有好处的人我才去结交”,“别人的事都与我无关”,“尊师重道、文明礼貌都没必要”,“为了钱做什么都可以,钱就是一切道理”,“害了别人又怎么样?反正我得到了利益”,“中国有什么好?我要去美国”等。究其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缺少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