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的研究

2018-03-31袁浩栋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公共图书馆

袁浩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形象发展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创设公共图书馆是关键因素,因此需确保我国公共图书馆创设顺利运行,促进城市形象发展。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形象发展,对此,笔者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关系的研究方法、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分析、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总结、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未来发展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城市形象;塑造研究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味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所以一个城市要想焕发生机就必须在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内涵上面下功夫,其中城市的外在形象主要靠各种城市园林的布景,城市的整体规划格局等,而城市的内在形象则需要依靠其历史文化气息烘托。其中,城市图书馆的建设就是城市内在形象塑造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手段,在文化建设日渐昌盛的今天,研究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笔者主要分析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论证。

一、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关系的研究方法

要想研究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资料,其中理论基础即人们的意识形态分析、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分析、图书馆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以及图书馆建立之后的效果分析等。而研究图书馆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基本资料则需要收集研究对象的年度报告、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图书馆相关的期刊论文和新闻报道等。接下来笔者从意识、方式、角色、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一)人们的意识分析

众所周知,意识具有主管能动性,对于图书馆的相关建设布局等活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更需要通过文化传播与广告效应构建,意识的成功构建有助于指导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使图书馆与城市的文化形象更加相容。对于意识形态的分析以及推广传播需要参考当地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发展愿景、工作计划以及所要完成的使命等方面,这些往往会与城市居民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对于意识形态的全面分析符合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方式分析

意识分析是方式分析的前提,所有的行为方式都是在宏观的意识背景下而产生的。城市形象的构建不仅要有意识作为构建前提,还需要有具体的行为方式来确保其“硬件”的建设,而方式分析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应该采取哪种具体行为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三)角色分析

这个角度主要分析的是公共图书馆在其所在城市扮演的角色,分析的要点是公共图书馆的受众情况、图书馆的运营情况、图书馆在当地居民心中形象等方面,通过图书馆扮演角色的分析,可以为图书馆未来建设或者运营模式的改革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依据,通过意识的确立和行为方式的辅助作用,图书馆角色将会更鲜明。

(四)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公共图书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效果,这也是对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研究的最后一步。

把以上四個方面作为研究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推广的关系,可以更加全面的总结出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城市形象塑造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更加匹配,更加和谐。

二、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分析

(一)针对广州公共图书馆的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普遍落后,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方面关联也不能使人满意,但这其中像北京、上海、广州的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比较大,接下来笔者分析研究广州公共图书馆与广州城市塑造之间的关系,分析也主要是从意识方面、行为方面、角色方面、效果方面进行。

1.意识分析

广州城市发展的比较早,也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早在2010年之前,广州就意识到了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相互影响,于是在2010年至2015年的城市规划中,就提出了“倡导阅读生活”的图书馆建设理念,并以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学习空间作为图书馆建设的使命,在城市居民的意识中种下了理性、和谐、包容、开放的意识形态。以上意识形态方面做出的努力就是促进城市形象的文化建设与传播。

2.方式分析

广州市的经济发展走在了前列,因此一些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有力地落实,广州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分层次服务,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广州市的城市形象塑造交相辉映,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融合。广州市为了彰显其兼容并蓄的发展思想,还曾经举办了“友好图书馆”活动,该活动的举行是为了和中国其他的广大地区以及一些国际友人进行学术交流、文化探讨,并伺机寻求文化推广与文化创新之道。所以,今天将广州与政治中心北京、经济中心上海并列为北上广,其文化推广与城市形象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广州公共图书馆不仅开展书面知识交流、历史交流等活动,还开展各地方言的推广整理,这无一不体现了广州市的开放包容,也为广州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3.角色分析

广州公共图书馆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人群聚居的城市中心地带,图书馆的建筑外形设计充分体现了广州市当地的人文文化,图书馆通过汇集和展示世界文化以及广州本土的馆藏,将图书馆打造成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窗口。除此之外,广州图书馆也扮演着居民生活的共享空间,图书馆为居民提供终身的服务、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学习的新理念,让当地居民更好地生活,拥抱更有意义的学习进步机会。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发展,广州图书馆也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变革自己,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努力在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效果分析

当以上三个步骤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最终的图书馆参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效果分析。自完成了相关的建设过程之后,广州市图书馆成为了“书香羊城”的形象典范,同时也逐渐打造成了城市学习生活的共享空间,为人们的日常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以上就是我国广州公共图书馆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了更加全面的阐释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笔者通过分析国外的图书馆对以上论点进行进一步巩固。

(二)对西雅图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的分析

美国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放的国度,而西雅图则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城市,笔者依然从四个方面对西雅图进行分析。

1.意识形态分析

西雅图图书馆展现的是西雅图未来的发展愿景,而西雅图在思想意识方面做出的努力则是将图书馆的资源带到人群中间,西雅图是一个服务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因此,图书馆的意识传播也要遵循这一大形式,即以人为本,让图书资源来到人们身边,而不是让人去找图书馆。这样一来,图书馆会在人们中间不断地发展渗透,最终成为社区或居民聚居区的焦点。西雅图将城市规划与图书馆规划融为一体,使城市形象与图书馆的精神更加契合,可以看出,西雅图图书馆对于其城市形象的塑造意识十分明确,城市规划的战略意义也少不了图书馆的参与。

2.方式分析

美国人思想开放,人们的生活普遍比其他国家有激情,而西雅图的图书馆为了迎合美国人的这一生活方式,也建立了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范围的图书资源库,并成立了“西雅图阅读”项目,通过种种阅读推广活动,增进了普通人民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也使城市精神风貌更加积极向上,为区域的文化建设与城市的形象塑造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3.角色分析

相比于广州的图书馆,西雅图的图书馆个性则更加鲜明,它曾经获得过时代周刊的最佳建筑奖,它的建筑设计使它成了西雅图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如广州图书馆一样,西雅图图书馆也为人们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与广阔的休闲学习空间,这使西雅图图书馆成为了城市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

4.效果分析

西雅图图书馆的成功建设运营使其他城市竞相模仿,可以看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形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总结

从以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可以看出,图书馆与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人文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也必须更加人性化,更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以上两个图书馆的比较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展望、战略规划、所承担的文化使命等都与其所在的城市形象构建基本一致。同时,由于区域国度文化思想差异,各个图书馆也需要认真分析自己所在区域的特点,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做更长远的战略规划,使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发挥更大

作用。

四、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未来发展

隨着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而国家的数据管理系统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每一个人的阅读偏好,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城市大脑将会更加深入的分析城市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思想偏好,从而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依据,未来的图书馆建设必定会与城市的战略发展关系更加紧密,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注入更加强劲的力量。

五、结语

总之,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形象塑造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增多公共图书馆创设点,实现城市形象均衡发展,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工作素质,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并向上级部门提出解决措施,确保我国公共图书馆安全运行,从而提高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王清香.论地域文化中的地方文献[J].青海师专学报,2007(6).

[2]段昌华.市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

[3]芦松苗.开发利用当地文献服务当地经济[J].图书馆工作,2007(3).

[4]管莉莉,黄亚男.关于市级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7(6).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公共图书馆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临汾市城市形象塑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