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认识

2018-03-31王媚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新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王媚

摘 要: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形势下,“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这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各大高校开展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本文则以“互联网+”时代的含义为出发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现存问题和具体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式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和数据的传播方式逐渐丰富,传播速度不断加快,这给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带来了创新挑战,再加上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些思想和价值观会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此来顺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形势。

一、“互联网+”时代的含义

2015年,“互联网+”概念开始出现在政府报告中,这代表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开启。关于“互联网+”的含义,有研究学者做出了如下解释:“互联网+”指的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互联网和互联网时代的影响,进而推动相关行业的进步和发展[1]。其中便包括了教育行业,互联网提供的方便条件能够为教育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推动力,教育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一)互联网思想能够为教育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第一,互联网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基本载体,互联网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及方便快捷的获取方式能够促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第二,互聯网发展理论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环境支持,环境是开展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效果。第三,互联网思想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新是教育进行的必然需求,任何方面和任何形式的教育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变,互联网时代下思想和信息迅速变迁,加快了时代发展和变化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教育行业的创新效率[2]。

(二)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果高校的教育创新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可能会引发教育资源较少、教学形式过于传统等问题,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高。为此,各大高校需要在结合互联网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和趣味性,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操,切实为社会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

三、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育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教师负责讲解完教育大纲上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考点,学生在掌握系统的考点和知识点后参加考试,取得相应成绩后修得学分。上述教育方式比较死板且形式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知识点之外的思想理念,这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目标。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需要以学生为主,因此,应当由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不明确内容向教师表述教学需求,随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备案,再向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学生再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对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

(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永远处于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并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教学内容[3]。但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学知识和内容的状态,学生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学习到的知识属于被动记忆,大部分只能起到应对考试的作用,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内在本质,不符合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的实际需求。

(三)教育多主体缺乏合力

教育活动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配合,因袭涉及到了多主体的联合,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的应当是领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为此,教师需要认清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教学模式,进而使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4]。

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式

(一)在教育思想上的创新

首先,为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更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整合教学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尽管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十分悠久,但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并且一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长期以来的单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教材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在互联网资源中积极探索适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完善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法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最新的法律条款,并寻找关于讲解法律条款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案例中更好地体会到所讲解的法律条款的应用价值和方向。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视频等途径了解法律条款的制定和修改流程,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进而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其次,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中的影像资料和教学资料制作教案,传统的教学内容较为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体会到新的兴趣和学习到新的内容,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形象的教学方式[5]。

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和电影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来自伟人的思想教育。教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通过播放优秀人物事迹的方式来进行,使学生能够在主人公实际的故事和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主人公身上的良好道德品质。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相关视频和图片剪辑在教学课件中,方便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

(二)在教育方式上的创新

通过互联网资源和形式,教师还可以实现在教育方式上的创新。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应用学生这一学习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在提高教学方式新颖性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第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切入教学话题,在课堂上注重对新鲜事物和新形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且要加大对网络教学的应用力度,在课堂上形成与学生积极沟通与交流的良好氛围[6]。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下建立班级学习群,在群里分享一些教学资源、讲过的课件及与时事政治有关的新闻和视频等,在增加和学生沟通机会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思维,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复习资源,避免出现盲目复习的现象,为学生参加考试等测验打下基础,实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良好结合。

第二,教师需要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已经相对稳定,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和自由性。为此,教师需要將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并适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向,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单项灌输,要让学生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先向学生提供学习备案,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进行统一讲解和说明,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实际含义。

(三)利用现阶段的文化产品

现代化文化产品中大多数蕴含了大量的优秀文化,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开始出现在公共视野内,如音乐、电影、绘画、书法、民间手艺、书籍等。为此,教师可以应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以实际的文化和道德品质载体为实例,向学生讲述文化产品的深层次含义。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优秀的电影,并组织学生在观看电影后写下自身感想,通过电影这门艺术形式来体会电影中主人公的良好道德品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完善了教学形式。

(四)在教育空间上的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空间来扩展教育空间,并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站上传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在网上进行自主选课,并选择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通过互联网空间,教师的眼界也会得到扩展,其教学思想和理念也会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互联网资源和实际的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空间扩展、运用文化产品等方式,实现对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最大限度上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模式,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打造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J].山西农经,2017(22):150.

[2]王欣欣.“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智库时代,2017(14):130+144.

[3]封珊.“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6):106-108.

[4]王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加与减[J].教育评论,2017(10):110-115.

[5]周晨曦.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34.

[6]张洁.“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2):240-242.

猜你喜欢

创新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