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人口学研究与人口战略的新选择
——兼论人口学研究要重视人才战略问题
2018-03-31李含琳
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70)
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学的研究和发展从整体来看,比较偏重于人口自身的某些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人口学与人才学的学科对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许多重大理论和战略创新方面,都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也就是人口学要为国家重大战略创新服务,人口学研究要与人才学研究结合起来,人口发展要以人才发展为主要目标之一。本文认为,不论是从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出发,还是从人口学自身充实实践价值的角度来看,都应该高度重视对人才开发问题的研究。这个研究方向的调整,无疑对中国特色人口学的未来发展十分必要。
一、理论政策依据
重视人才问题的研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大决策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开发问题,提出了许多与人才战略创新相关的概念和政策。比如,中央在许多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科技人才”。在实践中坚持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企业家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等。中央一直认为,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推动人才发展的有力载体,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口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融合问题。总书记曾经明确说过,“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2016年5月5日,习总书记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大改革落实力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比如,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2017年5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1]不仅如此,在党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文化软实力其实就是人才实力问题。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研究人口学与人才学融合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
其实,在我国的人口学研究内容当中,甚至在研究人口发展的目的、目标当中,在一定意义上人才问题是最终目标。比如,在目前我国的人口学研究中,就国家层面来看,在长期的人口发展战略定位上,就有“稳定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法,由此可见,在国家宏观人口发展的战略决策上,人口素质是目标,不是手段。同样道理,在现行的人口学主要研究内容上,也到处体现着人才学的痕迹。比如,我们常用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概念、每万人当中的本科生数量、每万人当中的专科生数量、高级知识分子占总人口的比重、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人口教育投入、人口发展财政投入增长等。这些概念和指标本身就内涵着十分丰富的人才价值。
二、现实发展依据
主张人口学与人才学要协同发展也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将人才和人口问题统一考虑和部署。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进程,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投入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从2012—201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达到22.73%,201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15676亿元,经费投入总量居全球第二;研究与试验投入强度为2.11%,超过欧盟15国2.08%的平均水平。”[2]另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中央财政专门审核安排,经费预算1066亿元,用于实施12项重大人才工程。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预计将达到1.76万亿元。”[3]
另外,根据有关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开发工作已经突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结构特点。人才工作不仅仅只是工业和城市发展方面的,还包括了农村人才的开发。近年来,在中央关于实用人才的思想和战略指下,农村人口发展已经与实用人才开发紧密结合,收到了明显效果。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6年,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有1900万”。[4]有专家预测,当代中国人力资源的潜力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世界上最大的“新人口红利”正在中国涌现。统计表明,“近年来全国各类返乡下乡‘双创’人才达700万人,年均增幅10%以上。”[4]
从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文件来看,人口战略与人才战略必须统一起来,或者说是人口战略必须加强对人才问题的研究已经是非常明确的,这个思路和导向必须引起人口学专家们的高度关注。比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个更加”的人才政策新思想。十九大在报告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5]总书记的这些指示告诉我们,人口学工作者必须明确人口研究和人口发展的新目标、新动向、新问题,必须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促进人口学与人才学的高度融合,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学的明天。
实际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等国家中,人口研究也特别强调人才研究。比如,欧盟有伊拉斯谟计划、玛丽·居里行动计划,韩国有“智力韩国21计划”,新加坡有“全球校园”计划,英国的“杰出人才签证”,德国的“蓝卡制度”,以色列的“卓越计划”,泰国的“人才回流计划”,巴西的“博士扎根计划”等。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口学方面的发展经验,其中一个就是将人口学与人才学结合起来,就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不仅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开始转变人口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和培育创新动力为核心,强调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一些省区明确提出地方政府要在领导体制上真正落实中央关于创新引领是第一动力的政策要求,许多地方政府明确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一把手亲力亲自抓人才工作,重大人才方案亲自研究,重点人才直接联系。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的软科学和人才学的研究中,在战略实施上已经开始形成一个崭新的概念:即第一首长直接主管第一发展、第一动力、第一生产力问题。
三、人口学与人才学研究对接的误区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学和人才学的研究对接工作,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有许多政策和战略误区,直接影响这两个原本是“一家”的学科的一体化发展。这些矛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口学偏重计划生育政策和实践机制的建设问题,与国家人口和人才政策的变化调整结合不紧密。实际上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开始调整人口和人才的发展思路,着力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同时特别强调人才开发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但是,我们的许多人口学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似乎与过去差异不大,从最近时期的成果看,多数成果仍然是研究人口学自身的常规问题,另外加进了“二孩化”的内容。但是,与国家人口和人才战略政策调整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比较少。
(二)人口学研究比较偏重人口的自然和生理价值,不太重视人口发展的社会价值、技术价值、制度价值和创新价值。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特定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人口学自身的相关问题也无可厚非。但是,从2000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来看,交叉研究、融合研究、边缘研究等已经非常普遍。尤其是人才学本身就是研究与人口相关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人才学是人口学的升华,是人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和目的。所以,人口学与人才学确实需要“联姻”、“联袂”起来,这也许是中国人口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三)人才概念和人才结构的“泛化”现象严重,也影响人们正确把握人口发展与人才开发的现实对接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开发问题,并且把人才的内涵和结构不断充实,到目前为止,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社部指定的人才包括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高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六大类。其实,真正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人才只有高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三种。根据中央关于人才强国的精神,我们应该重视与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技术推广运用相关的人才开发。这也应该作为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
(四)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很高,但是,人才作用有限。根据有关统计,近年来,“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15.5%。”[2]又根据对甘肃省的调查和统计,目前全省的人才总量有195万人,但是专业技术人才只有65万人,其中直接从事技术研发的人才只有区区37046人,后者占全省人才总量的比重只有1.89%,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只有5.69%。由此可以看出,真正从事创新引领的人才与统计得出的人才总量之间差异很大。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思路,人口和人才战略以及政策研究,一定要突出与创新直接相关的人才队伍。
(五)人口政策要为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人口政策与人才开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才政策必须根据国家核心战略和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从目前的人口政策来看,不论是计划生育控制政策、奖励政策、养老扶助政策、健康生育政策、接受教育政策等来看,总体上符合国情和战略要求。但是,也存在不足,这就是人口政策中没有充分考虑创新人才的特殊性,在基本人口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上,对于技术创新人才、国家级专家等没有给予特殊的照顾和扶助,政策亮点明显比较少。
四、当前人口学研究人才问题的聚焦点
(一)运用“人才梦”保证“中国梦”。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十九大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到2050年建成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将人口中国梦、人才中国梦与人才梯队中国梦、人才团队中国梦结合起来思考,综合发展中国特色的人才队伍。只要人才成长起来了,人才队伍庞大和实力提升了,才能够有力地支撑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人口学与人才学的研究对接工作,明确思路,提高认识。
(二)“人口红利”要向“人才红利”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学研究比较热衷于“人口红利”问题的研究。许多专家认为,中国存在很大的人口红利,这非常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所谓的人口红利就完全有可能变成劣势,比如,增加就业成本、提高就业压力、降低产业层次等。所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强国”的指示,人口红利必须向人才红利转变,这也许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学和人才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如果我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强大的人才优势,那对于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撑。人才红利既要看人才总量,更要看人才结构和人才能量。
(三)运用“研发投入”与“人才投入”的“双投入”增长机制,保证创新引领战略的全面实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一直重视用研发投入保证科技创新,但是,仍然存在缺陷,这就是只提科技研发活动和项目的投入,而忽视对人才投入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的处理。在评价创新效果的时候只评价研发投入比,不评价人才作用。实际上,人才投入是研发投入的保证机制,二者是一体化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既要看研发投入,也要看人才投入,这才是对创新效果的全面准确评价。
(四)农村人口发展要聚焦实用人才开发,但是,也要关注其他类型人才的成长。从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发展部署中,都提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问题,农村人才开始成为中国人才开发的一个重点。各地政府也将农村实用人才分成种粮能人、养殖能人、林果能人、经营能人等若干类型,采取了多种措施,使农村人才成长很快。但是,根据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精准扶贫的需要,很显然,只重视技术类实用人才的开发远远不够,还要重视企业人才、管理人才、贸易人才、法律人才、社会管理人才等。也就是说,一方面农村人才开发要聚焦实用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其他综合类人才的开发。
(五)城镇人口发展要聚焦研发类人才。与我国农村人才开发的重点不同,城市和大量经济领域的人才开发就相对比较结构化。但是,前面已经说到,我国人才总量虽然很大,但是直接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人才比重很低,我们平常所说的“科研”和“研究”活动,其实大多数与创新无关,与评职称相关,绝大多数所谓的研究成果、课题成果、项目成果等,实际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很远。所以,必须调整政策和思路。从基本思路上看,国家应该大力支持与技术创新和创新驱动相关的人才开发,从战略和政策上看,国家应该重视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支持政策的调整问题。
(六)人才政策和战略也要量体裁衣,不能搞一刀切。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资源和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在人口发展和人才开发的结合上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坚持量体裁衣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选择差异性对策。比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开放度很高,这里的人口发展和人才开发就需要向高层次、开放型、贸易型、跨国型聚焦;而在院校和研究单位,这里的人才开发要按照中央的部署,集中培育能够引领世界前沿技术导向的人才,在重大科技领域有持续性的突破;在西部和贫困地区,人才开发要围绕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培养培训人才,不要提过头的人才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