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初探

2018-03-31李平贵

社科纵横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李平贵 王 迪

(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指在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群体或者个人,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发动者、承担者和实施者。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表明,中国共产党由于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系统的设置,长期做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形成了相应的主体角色定位,具备了主体身份。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资格,有助于人们接受党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内化的思想政治理论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实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所产生的政党中最先进的政党,党自身的先进性和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使她有资格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从理论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应是先进的个人或者群体,先进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应然要求。“对作为客体的人民群众在先进性方面保持优势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获得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资格的前提条件。”[1]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所产生的政党中最先进的政党。自1905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纲的中国第一个政党——同盟会产生至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动过的政党组织就多达300余个。1913年《时事新报》曾发表题为《北京社会之面面观》的文章描述了当时政党林立的社会现象,“机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28年间,中国社会又相继建立了一些政党,比较有影响的如1925年10月成立的中国致公党、1935年11月成立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等。这些政党或公开发表自己的政见主张,以唤醒和教育群众,或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奔走呼号。

但到20世纪的上半叶,所有这些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动的政党经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最后只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与中共合作的八个民主党派。历史和人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和她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后来的历史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2]在内忧与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而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党对其成员的严格要求上。中国共产党吸收了“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3](P620)。自成立伊始,党就把自己作为“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和作战部”[4](P24)来进行“定位”、“定性”的,并且以此来规范其成员的行为和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两个先锋队”的定位与定性表明,“中国共产党既是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和整合能力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先锋队,又是对各个社会阶层保持开放、对其优秀分子具有巨大的道义感召力与归属成就感的中华民族先锋队。”[5](P31)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党在其章程里明确规定了加入本组织的条件和标准,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党章的方式,在理论、实践、思想和作风等方面与时俱进地对党员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就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严格要求。

在党章里对自己的成员做出如此严要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如列宁所说的:“共产党吸收了这个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集中了经过不断的革命斗争的教育和锻炼的、完全觉悟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6](P164)一个由优秀分子组成而又对其成员严格要求的政党无疑应该是先进的政党,而只有先进的政党才能有资格担负起教育别的阶级、阶层的任务,从而完成历史赋予的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新型无产阶级政,马克思主义是党实现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理论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修养。作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政党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它的组织成员是本阶级中最优秀分子,而且在于它的先进的理论上。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中最先进最坚决的部分,“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7](P285)共产党人之所以在实践和理论上比其他阶级、阶层甚至本阶级的群众认识长远,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共产党有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恩格斯在谈到新生的共产党的先进性时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8](P39)很明显,恩格斯说的“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是科学的世界观。列宁也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9](P361)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10](P203)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仍彰显其理论的科学性、生命力及其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指导的时代价值,“《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11]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其行为表现、组织运作、目标追求等,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为一体,始终相伴。民主革命时期,面对旧中国外遭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情形,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理论来观察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明确提出了民族自决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开始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挽救和解放中华民族的最好武器,“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2](P796)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不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

理论上的先进性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比其他政党更理性地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问题,因而更能够唤起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并且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这种先进的理论灌输给工农民众,使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力量,共同完成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在这一过程中,党还通过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行动的指南和崇高的信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以“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又能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阶段的时代问题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性活动,它能够满足主体和客体的物质和精神价值需求。满足客体的需要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根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喊口号、说空话,“口号”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13](P467)获得物质利益,关心实际生活,是客体对主体的心理期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资格获得认同的物质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客体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对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并决定是否接受主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当主体传播的思想真正代表客体的利益、符合客体的需要时,客体才有可能认可它、接受它。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只有当人民群众接受了党宣传的思想理论并转化为践行党的理论主张的实际行动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其中,接受中国共产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是接受党的思想理论的前提条件,接受党的思想理论是接受中国共产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必然结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为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4](P136)当然,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5](P212)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社会矛盾,成为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党如何去落实并解决群众关心的物质利益问题呢?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党以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来满足客体的需要,以此动员、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目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达到这一目的,党不但要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要动员群众实施路线和政策。没有人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再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也不能转化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失败。正如毛泽东1948年4月2日在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所指出的:“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16](P1319)

中国共产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通过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为自己赢得革命的同盟者和建设的主要力量,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时代问题实质可以归结为这两大历史任务。面对时代问题,许多的阶级、政党都曾经提出过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有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他们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但是没有一个阶级、一个政党能够逃脱失败的结局。1943年3月,蒋介石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向中国人民宣扬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但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中国人民不但没有接受其思想主张,反而抛弃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一百多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才有了实质性的飞跃——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达到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17](P652)这一飞跃同样也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领导完成解决时代问题的伟大任务,同样也担负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任务。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工作一旦出现失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将随之偏离正确的方向。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末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时曾感叹: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为保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党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一条解决“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时代问题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就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制定的,体现了党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始终坚持而不能动摇这条基本路线。为此,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18](P37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谆谆告诫:“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实事求是地说,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通过不断制定并实施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中国有了中共这样一个‘国家战略者’,一个‘集体人’的替身,不断谋划长远、谋划全局,从而有可能将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做实。”[5](P7)一个能够代表并做实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难道没有资格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吗?

四、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亲和力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上就是做人的政治思想工作。主体与客体的是否保持良好的关系、主体有无好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新的工作作风,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党的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说明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的必要性。列宁在论述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时也深刻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从四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群众是构成政党的阶级基础,政党必须代表这个阶级的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列宁指出,党在群众中从事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列宁认为,“这样,也只有这样,先进队伍才能教育和启发群众,代表他们的利益,教他们组织起来,使群众的全部活动沿着自觉的阶级政策的道路前进。”[19](P41)

密切联系群众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现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脱离群众。毛泽东要求党内每个同志应该明了“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2](P1096)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并把脱离群众视作最大危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内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通过抓落实“八项规定”的作风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铁腕反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极大地拉近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再次赢得了人民的认同。有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就能够和群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亲和力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作风,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对待自己的根本态度。优良的传统与作风使党始终保持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是党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亲和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她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群众基础上保证她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共产党有没有资格领导,这决定于我们党自己。人家承认不承认是另外一回事,不承认也不要紧。如果你合格,人家不承认也合格;如果不合格,人家承认了也不合格。归根到底在于我们自己。”[20](P274)邓小平这段话讲的虽然是共产党的领导资格问题,同样适合于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兴衰成败。

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的组织条件。坚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实质上就是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地位不动摇。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