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创新与发展视野下的全面从严治党
2018-03-31乔关民
乔关民
(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30)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夺取政权、实现执政的目标以后,怎样执好政并能长期执政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深入探究和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在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上要不断创新,在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要勇于开拓。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思想。它不仅是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基本执政思路“四个全面”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集中体现了自毛泽东开始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问题上的承续接力不断开拓创新的最新重大成果。“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它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基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发展起来后进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
纵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史,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立,既是马克思主义与当时欧洲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使马克思恩格斯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党建理论的奠基者。虽然马恩在世的时候没有看见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国家出现,但他们的党建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理论主要集中在《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两篇光辉著作中,其基本观点包括:“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一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1]马、恩还就共产党的性质和特征进一步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阶级组织,共产党是阶级性和先进性的统一。针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活动和党内生活的基本原则问题,马、恩共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有组织的部队,党内生活与党的活动方式必须与党的政治目的相一致。党内必须有严格的纪律,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允许有机会主义分子和宗派分裂主义分子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还共同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策略。他们一致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共同的、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纲领。他们还认为,为了实现党的纲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正确的策略原则,主要是:坚持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与长远的、整体的利益相结合;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坚持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坚持统一战线和国际主义原则,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防止党和国家公务人员蜕化变质。
1918年,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国家,布尔什维克党也成为第一个执掌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列宁的党建思想和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条件下的党建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环境下,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列宁的党建理论主要包括:关于革命党建设,列宁认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执政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者,其根本任务是管理国家,领导经济建设;执政党要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提高党员的质量,增强党的战斗力;执政党要扩大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保持党的团结与统一;执政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反对官僚主义和骄傲自大,要有严格的铁的纪律。
习近平作为胡锦涛领导集体时期的重要成员和新时代党中央的领导核心,长期抓党的建设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使他在面对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时,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建学说的基本原理、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党建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全面从严治党内涵丰富,它回答了发展起来以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建设的目标、途径、要求和措施。它既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理论,又丰富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认真梳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系列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思想光辉。一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关于党建要和党的政治目的任务相一致的原理,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2],“把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在履行执政为民、执政兴国历史使命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二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是国家领导者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4],“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系”[4],强调“全面从严在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5]。三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强调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十八大党章修改,在增写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础上,习近平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又强调“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习近平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后,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声势浩大的反腐败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的具体实践。五是坚持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强调当前坚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论述中,把讲规矩守纪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6],“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6]。他还说,“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法谈起”[6],要求“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6]。他还要求培养党员干部的党校要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7]。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其理论渊源和立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也经深深熔铸于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论述中。毫无疑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从严治党”理论和实践的承续发展和创新
习近平说:“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4]。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也是“从严治党”理论的奠基者、实践的开拓者。早在建国前,毛泽东就对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以后从严治党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他和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全党提出的“两个务必”和进京路上的“赶考说”等都包含着从严治党的内容。建国以后,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从严治党的命题,但是面对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新的党情、世情,国情,毛泽东从严治党的理论实践探索没有停止。一是提出从严治党的目的目标,就是防止我们党掌权以后滋生官僚主义作风,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二是出台并严格实施从严治党的措施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时期党建的传统,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如1950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1951年到1954年的整党运动;1957年的整风运动等。另一方面严厉整治党内的蜕化变质分子。如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对革命有大功的腐败高官刘青山、张子善判处极刑等。特别是对刘、张腐败案件的处理教育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政治路线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结合改革开放后党的现状,第一次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命题。(注:虽然从小平同志的讲话文章中还不能看到“从严治党”的提法,但在他的指示和指导下,1985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从严治党”。)邓小平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确定从严治党的总目标“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8]二是提出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具体措施是:(1)开展1983年到1987年的整党活动,抓好党员的教育,从严治党着眼于防范。(2)全党都要依党章办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确保政令畅通。(3)以制度建设促进从严治党。坚持从制度上保障从严治党的实现是邓小平从严治党理论的突出贡献。(4)强化党内、党外监督,尤其是严格对领导干部的监督。(5)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毛泽东、邓小平从严治党的思想,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的新国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从严治党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有:(1)把党建和治国联系起来,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的思想。(2)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从严治党有了具体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3)丰富了从严治党总目标。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4)将从严治党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联系起来,强调“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保证”[10]。(5)把从严治党与党执政和解决面临的挑战结合起来,使从严治党的现实功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江泽民指出,“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11]。(5)开展“三讲”教育,继续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丰富完善从严治党理论,不断在实践上推进从严治党。主要内容有:(1)从党执政的规律出发。笔者出了从严治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即“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从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胡锦涛提出的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其从严治党理论的最大亮点,它为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提供了一个重要支点和依据。(2)继续丰富党建总目标,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2](3)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主线”,完善了党的建设的布局。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为布局。主线和布局的提出,使从严治党有了主要途径和抓手。(4)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了党的建设从严治党也要不断地创新发展。(5)先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先创优活动。继续加强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综上所述,习近平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既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基础之上,又是直接吸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从严治党”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的产物。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从严治党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建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建的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这个前提下,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继承,发展和创新。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一)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三个全面”有了根本政治保障。更加突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迫切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执政党、世界最大执政党、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当下就必然要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带领人民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宏伟的目标和艰巨的重任,都要求我们党要做到像习近平说的“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个轮子有效地转动起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二)丰富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建的总目标和总布局,既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应有之义,也使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在整体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大建设”的同时,以问题为导向,从执政党的规律出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无产阶级执政党来讲,要实现执好政,长期执政的目标,就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一个是能不能始终秉持并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的根本理念和实践,一个是要始终保证无产阶级执政党所掌握的权力不产生异化。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两个最大铁律。而要保障这两个铁律不发生“效应”,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强调从问题出发,在全面抓党的“六大建设”的同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针对性、实践性更强,成效卓著。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内涵丰富,它极大的拓展了过去从严治党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理论指南。我们党历来重视从严治党,但过去谈从严治党,主要是针对反腐败斗争。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标志着从严治党成为全局性的高度。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把它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就使从严治党具有了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历史新高度。全面从严治党也成为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新统领、新主题。关于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解释,就是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表述。他说:“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700多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13]这个表述,全面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总目标、途径、要求及措施。言简意赅,信息量大,创新点多。关于总目标,习总书记开宗明义,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要弱化或者否定党的领导。关于“全面”,就是从严治党、党的建设要做到对象全覆盖,内容全覆盖。上到党的总书记,下到每个普通党员都包括在内,党的中央、地方、基层组织也包括在内,而且强调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这就打破了过去从严治党“刑不上大夫”、“下严上不严”的潜规则。内容全覆盖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大建设”要整体推进,全面抓,抓全面。严,讲的是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有严格的标准,严厉的措施,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也要做到严在知行合一上、严在长期不懈上。关于“治”,习近平以前讲了许多治党的依据,怎么治的问题,这里主要强调了谁来治的问题,这就是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各级纪委监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