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3-31李建萍
李建萍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 ,山西大同,0374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8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还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关键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而融入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新举措。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
(一)创新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支素质很高的教师队伍,教学成绩很突出。但是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更多地强调体系性、严谨性、学术性,而缺乏生动活泼的教育实例,使教育工作易于僵化、刻板。有的老师在授课中和现实结合不太紧密,说教色彩过浓,学生不易接受。把红色文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可感的实际事例,让思想政治课程更加生动、活泼,易于接受,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各种思潮蜂拥而来,网络媒体迅速兴起,学生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渠道多元而广泛。这些新思想、新文化中固然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吸取,但一些糟粕也容易使青少年受到污染,接受一些不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言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增加红色文化的内容,让大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者爱国爱党、追求真理的动人事迹,无形中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共和国来之不易,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我们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而得来的。这样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文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包括古人创造的灿烂文化,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凝结成的红色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要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必须依靠年轻一代,尤其是广大大学生们。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上融入有关红色文化的内容,才能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育和践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不可分割,在内容上一脉相承。”[1]把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到了高校的课堂上,必将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中国梦深入人心。
(五)提升文化自信的需要
习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全球化时代,世界上的各种文化、思潮纷至沓来,应接不暇。目前欧美文化、西方生活方式在年轻一代当中比较盛行,甚至有的人崇洋媚外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以提升文化自信,让大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可歌可泣的战斗精神、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使红色文化成为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
(一)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人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吕梁精神”“太行山精神”,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右玉精神”“西沟精神”等,都是在不断奋斗、积极进取中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伟大精神的背后都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红色文化是在艰苦的岁月中诞生的,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其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社会追求目标。这些价值观念和社会取向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不仅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观念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党的信心信念有重要作用。”[2]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自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体系,同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宝贵材料和理论支撑,平时学好红色文化,在课题上讲好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育之外,高校还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这些活动形式被统一称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组织的,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各类社团是物化的表现形式,各种文体活动是具体的展现形式,而这些都是大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2]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学生参与广泛,在校园内很受欢迎。第二课堂活动就表现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能变为纯娱乐、纯玩耍,而是要在活动中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演讲、辩论、朗诵、歌咏比赛、书法、绘画、话剧、晚会等不同的形式来展现红色文化,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能够亲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影响力和教育意义。
(三)社会实践中融入红色文化
高校学生还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随着高等教育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重视,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弘扬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教育的契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寒暑假,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一些走访、调研、参观活动,让大学生行动起来,去走近红色文化。比如,可以慰问老党员、老红军、老八路,让他们讲讲战争年代亲历的历史事件,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红色文化遗址,沿着革命先辈走过的路重温历史,或者通过调研、访谈、口述等形式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成果。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一代,他们热衷于社会实践,对外界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愿望非常强烈。如果学校能够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到社会中去,那么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将会成为大学生最欢迎、最易于接受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这将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有效性。在社会实践方面,学校的社团管理组织和思想政治课教学负责单位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就近选择一些具有革命文化传统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旧址作为教育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大学生到基地去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在红色资源实践基地、教育基地所展示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3]
(四)充分重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
我国接入互联网已经有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以来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也是网络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推动者。在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思潮、理论、知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红色文化的传承、传播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目前网络的功能已经大大延展,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上的BBS(论坛)、聊天室、网站等形式,又出现了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以及抖音、今日头条、有声读物、小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新形式。在网上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投放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供大学生结合课程来学习、掌握,通过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红色文化具体内容,与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方法结合起来,起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作用,也通过这种方式自觉抵制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比如视频、音频、动画、图文等都可以作为红色文化宣传的有效载体,故事、歌曲、相声、小品、短剧等形式都可以在网上充分利用。通过这样的多样化手段,一定能够在网上形成红色文化宣传的合力,共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思想政治课程的课程定位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依然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同于近现代革命历史教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天然具有历时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只是利用红色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在坚持思想政治课理论体系、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的前提下,结合红色文化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与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课是截然不同的。不能因为融入了红色文化就大讲特讲革命历史,其中还有个度的问题,最后还是要归结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不等同于地域文化课。许多地方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大部分具有地域性特征,比如山西的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山东的沂蒙精神,安徽的大别山红色文化,都是中国共产党转战各地形成的与地域紧密结合的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课上,可以结合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但是不能喧宾夺主,把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心内容。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的根本,一切授课手段、授课融合内容都需要围绕这一课程的宗旨和目的来进行。
(二)注重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面对的是血气方刚、思想还不太成熟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就是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扎实、更有效,能够切切实实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作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大学生通过红色文化的学习,可以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达到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4]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不仅要看是否做到了丰富性、多样化,还要看是否能够起到实际作用,是否真正地使大学生入脑入心受教育。在课堂上的教育活动,可以在期末的考试中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测评,但是第二课堂的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如何评价、如何考核?目前在各高校都还没有成熟有效的发方案。我们认为,除了课堂以外,这些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也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课堂教学。应该充分给予这些灵活形式制定客观、有效的考评标准,让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融合,切实取得实际效果。
(三)注重红色文化的“因势而新”
红色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应该言之成理、结合有度,尤其是要注意不能把红色文化讲成“忆苦思甜”“痛说革命家史”,让人听起来感觉千篇一律、缺乏生动性。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行重新梳理、加工和阐释。当前就是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对一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进一步阐释,变为适应今天新形势的解读话语,然后再传递给大学生们。让他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结语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职能中“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要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能不注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非常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把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正当其时。把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创新,也是重要举措。这一思路需要在全国的高校进行广泛推广并积极总结经验,力争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