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
——以中国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例

2018-03-31郑建辉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理论课导向

郑建辉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新生的必修课,该课程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在这门课程中,如何运用好问题导向式教学,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过程中感受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巨大力量,激发内心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目标,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呼唤问题导向式教学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许和山指出,思想政治课老师不只是知识的搬运者,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说我们老师应该是授业解惑者。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其实并不完全在于知识的本身,而是在于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多视角、多维度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甄别、思考,然后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三观,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

问题导向式教学正好吻合了这种教学理念。问题导向式教学坚持一个导向,即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目标,以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为导向。通过三种途径,层层递进: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质疑;合作学习,释疑质疑;教师引导,释疑质疑。一个问题可能在释疑、质疑、再释疑、再质疑……中反复螺旋上升,通过横向拓宽,纵向深入的思考,把课堂变成了思索的课堂,把课堂变成了思辨的课堂。[1]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基础”课中的应用

本案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中的一堂课,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在教师主导、学生合作探究、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推动学生对中国精神的理解,深刻认识到,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下面具体描述这个议题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引导

通常拿到议题时,学生们都不知如何下手,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精心指导,耐心引导,笔者启发学生先弄明白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再具体了解中国精神提出的背景,从时代背景和文字描述以及视频观看中去感受、去体悟。通过第一阶段初步的资料收集,学生反馈感想很多,如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主义;形成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等等。笔者建议选取一个感受最深的方面来探究,如果面面俱到,反而分析不够深入和到位。[2]最终该组学生选定“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爱国者?”这个方面的感悟,并交来初稿。笔者给出修改建议,并希望PPT的展示形式有所创新。

(二)课堂展示

该小组主要以PPT形式展示,从什么是中国精神入手,展示了“國”的词义解析,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剖析了“新疆巴楚事件”和“斯诺登事件”,提出了要做改革创新生力军,以及向从耶鲁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致敬,等等。从这些PPT中,小组成员感悟到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而提出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落脚点: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该小组问题导向式教学成果准确地抓住了主题,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理论,有案例,深度与力度结合,展示过程精彩,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课堂对话

该小组同学展示他们成果后,进入第二阶段: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阶段。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延伸主题,踊跃发言。

学生甲问: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民族英雄,如文天祥、岳飞、袁崇焕等,如何看待他们的爱国情怀?

小组答:历史上的这些民族英雄是很值得我们钦佩。但我们认为,他们的“爱国”却是“爱王朝”。

点评: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小组同学的这个回答,反映了古代爱国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纠偏、升华。

教师引导:王朝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趋势,为前王朝“殉身”的确是一种“愚忠”行为,有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国国王的儿子,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叔齐“遁入首阳山、不食周粟而亡”。老师认为,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历史观和现代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来看待古代爱国英雄们的历史局限性。当然,该组同学能够指出古代爱国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确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我们今天培育和构建正确的爱国主义观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学生乙问:纵观历史,“士强而民弱”似乎是历朝历代的通病,请问该组同学,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小组答:这个问题我们回答不上来,老师你能不能场外支援?

点评:古代社会普通民众的懦弱、麻木有其历史原因,如何正确认识古代“愚民”政策与爱国之间的关系,的确需要教师加以阐释。

教师引导: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所以这个问题究其根源,实际上涉及到封建专制政权长期奉行“愚民”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当爱国志士被封建统治阶级或者是外来侵略者杀害时,老百姓袖手旁观,冷漠麻木,完全是一副凑热闹的样子,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学生丙问:在汉族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外来民族入侵事件,比较著名的有“五胡乱华”,请问该组同学,你们怎么看这起历史事件?

点评:“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时期,是匈奴、契丹、鲜卑、氐、羌五个塞北胡人游牧部落大规模南下,与当时衰弱的中原西晋王朝对峙,开启了五代十六国时期。借此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汉民族与外来民族的关系,正确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内涵。

教师引导:“五胡乱华”历史上也称为“永嘉之乱”。应该说经过“五胡乱华”事件,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以五胡为主体的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加速了自身的汉化过程,而且这些少数民族首领以身作则,他们从自身开始接受汉化,想以此来加速胡族内部的汉化进程。当然不可否认,由于汉族人口众多,文化制度先进,所以在这次民族大融合中成为了民族融合的主流。我们也可以称这次融合为“民族的熔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国就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在对话中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四)课后总结反思

课后要求小组上交探究报告,内容包括展示PPT,探究问题的实质、主要观点、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支撑材料和延伸材料的目录,对话过程中学生的相关回答记录,反思等。小组的反思,有对议题理解和表现方式的总结,有对探究过程的总结,这是进一步地升华。

三、反思

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兴趣是问题设计的落脚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设计都是由教师自己来进行的。这样难免与学生的兴趣相脱节。所以,在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可以先在学生中展开一定范围的调查,对学生当前感兴趣的话题有所了解,比如,“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男女是否有纯洁的友谊”、“你怎么看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等等,都是大一新生的热门话题。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让学生参与进来,那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性热情。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问题设计的依据

教师不能一味地只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导向,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堂议题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果偏离甚至不涉及到授课项目的内容,那应该说这样的问题导向式教学完全是哗众取宠,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完全是南辕北辙了。[3]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本意是通过问题的深入探讨,实现授课项目所要揭示的基本原理或理论本质。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处于研究摸索阶段,虽然有前辈的一些经验可循,但老革命总是会碰到新问题。只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敢于探索、善于反思,笔者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之路将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理论课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爱国主义教育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