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境耦合”模态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析

2018-03-30周景辉周海燕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实境外语实训

周景辉 周海燕

摘要: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变化。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外语专业更应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社会和时代需求,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入手,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整体构建、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创建多维交互式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培养具有过硬外语应用能力的多元化外语人才。

关键词:实境耦合 地方高校 外语专业 人才培养 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023-02

“實境耦合”[1]模态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是指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真实或仿真的外语语言学习环境,通过课堂仿真实境、课外实境演练以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在校内外进行外语实训,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作为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的外语专业,我们始终致力于探索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切实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适合校情、学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做了以下创新尝试:

一、人才培养理念创新

人才培养突破传统模式,与相关企业单位、国际国内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校际、国际合作。

(一)校企合作

与翻译公司、外贸公司等企业单位的合作分三个层面展开:(1)派遣教师到公司从事兼职翻译,赴一线了解和熟悉翻译和外贸领域第一手情况,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2)输送有意愿的学生到公司进行实践实习,计入实践学分;(3)聘请公司资深业务骨干来校指导学生翻译实践和相关实习。

(二)校际合作

与国内高校的合作模式有两种:(1)以“2+2”或“3+1”形式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即根据学生意愿,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择优派遣学生到知名高校插班学习,实现学分互认;(2)以夏令营、冬令营、短期培训等方式与知名高校展开合作项目。参与合作项目的学生纷纷表示,联合培养的经历使他们开拓了眼界,增强了信心,丰富了阅历,两所学校不同的氛围和理念综合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专业素养、学识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现有两种情形:(1)与美国、日本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实现学分互认;(2)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关企业单位签订带薪实习协议。根据学生意愿,输送学生赴海外实习,实习期间,用人单位负责安全保障并承担薪资。海外留学和实习的经历,使学生充分接触目的语,在实现日常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经贸、教育理念和风土人情,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以切实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旨归,以实境训练为主要途径培育人才

(1)在听力、口语、翻译、写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利用学院虚拟情境语言实训实验室、智能型语音室、数字化语音室进行实境训练;(2)在口译和笔译实习实践环节,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的外籍教师资源、各级外事活动进行实境翻译、外语交流训练;(3)联合兄弟单位共同举办学生外语演讲比赛、翻译比赛、外语辩论赛、模拟联合国大赛等赛事,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积极性的提高;(4)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影配音、中文影片台词外译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和翻译水平;(5)利用学校的留学生资源,鼓励和指导学生与留学生结成一对一语伴,增强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6)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组师徒授业[2]、外语角、外语戏剧表演、外语节、外语原著阅读赏析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认外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有效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二)协同企业、国内外兄弟院校等多方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将产学研紧密结合

(1)专业教师协同企业专业人士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2)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讲授外贸函电、外贸跟单等应用性强的课程。(3)派遣专业教师赴海内外企业挂职锻炼、赴国内外高校长短期访学,增强教师的行业背景,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三)建立稳定的海内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习规模和质量

与海内外翻译公司、外贸公司、外语培训机构等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保障实习规模和质量的同时,确保实习和实践活动得以有针对性地展开。

三、课程设置创新

(1)系统设计。依据《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时代和社会需求,根据地方和区域经济状况,结合校情、学情,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以培养较强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多元化外语专业人才为目标,系统设计外语应用与涉外交流能力、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与创业就业能力三大模块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取向选择专业技能模块,外语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双向展开,就业创业有备无患。

(2)整体构建。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现实场域,借力学校优势专业资源,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整合现有资源,增设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食品专业外语、服装艺术专业外语等专业课程。系统设计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主修课程、辅修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动态调整。紧扣时代脉搏,根据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走访调研、参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增删调整。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社会对经贸类外语人才的需求增加,我们增开了俄语课程,增加了国际贸易相关课程开设比例。

四、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做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主题发言、演讲、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生,课堂内外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协调、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将教、学、做三者有机融合。

(2)构建多元教学场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教学活动贯穿线上线下,有效利用微信等平台布置作业、展示成果、互动讨论、开展活动、监督指导。形成泛在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良好习惯。

(3)交互式教学设计。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创设机会引领和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外语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识传授与实践实习呼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外语赛事互动配合等方式实现师生交互、课内外联动的良好态势。

(4)以学习体为向度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紧密围绕学习者,以学习者为基准和中心,以切实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与相关活动安排。

(5)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结合。在视听、口语、翻译、写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适切安排学生外语实践训练环节,并将之与口语实践、电影配音、口译实习、笔译实习、虚拟情境实践等实习环节结合开展。使学生实习实践目标由阶段性目标到终极目标分步实现。

(6)从单项实训到综合实训。在单项实训后,设置赴实习基地进行综合实训,将目标分解细化,并逐步实现,有助于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稳步提升。

五、教学评价改革

(1)校企双轨式评价。学生实践环节的评价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进行,根据学生校内外表现赋分,考察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过程表现、能力提升幅度等方面,经过加权处理,形成最终成绩。

(2)形成性评价。学生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加权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上课状态、发言积极性、话题参与度、作业情况等方面。

(3)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由学生自评与互评两部分构成,此项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自主性、作业状况、小组学习表现、能力提升幅度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牛节光.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发展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4-38.

[2]晓恋婉紫,刘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16-1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实境外语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虚实意境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