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任务型教学法在“园林植物学”的应用
2018-03-30田治国杨艳杨梅
田治国 杨艳 杨梅
摘要:根据“园林植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全程通过微信平台指导任务。研究表明,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园林植物学 任务教学法 微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013-02
“园林植物学”是园林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在国内一些农业院校或综合性院校中将其分解为园林树木学与花卉学两门不同的课程,或命名为观赏植物学。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园林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等,以便于在设计类课程或工作中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植物材料。因而,多年来很多学者对于“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1-3]
一、传统教学法在“园林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知识点较多。“园林植物学”课程体系涉及内容较多,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也相对较为密集。因而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
(2)学生积累资料较少。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实践性少;课堂授课环节占用时间比例大,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参与以及后续性巩固学习较少。所以,教师强行灌输的知识偏多,学生会感觉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无用或者认为对于今后的工作乃至后期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都是无益的强行输入。对于学生而言,手中所积累的资料仅局限在教师的讲述内容。其实,这些资料就是教师授课教案或者学生手中参考书的重复性记录,它不具有具体方案针对性,无地域操作性,因而其内容对于学生真正可利用、可吸收的信息量较少。
(3)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传统教学法将学生局限在课堂空间中,学生按照教师既定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的输入与接纳。同时,教师很少告诉学生为何学习这些知识点,它在今后园林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何处。所以学生的学习相对更多呈现出机械化、固定化、模式化等问题。因而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也不愿主动参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也不具备主动完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总目标
在本次课程改革前,教学团队成员到相关合作企业调研,了解当今园林用人单位对本科学生毕业后的理论要求和技能要求,并结合自身前期所发现的教学上的问题进行改革,从而确定该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内容:园林植物的分类与识别、习性与应用、植物配置设计理论与案例分析等四大模块,以此为方向,进行专项任务的学习。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园林植物学”教学中的整体设计思路
随着近年来我国创新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要求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教师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最初是在语言教学中提出并应用的[4],而在高校农科类专业则应用相对较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師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大纲,针对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布置相关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其自身独立或小组形式的研究活动完成其任务并从中获得相关知识。[5]本文中“园林植物学”的任务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主导,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将课程中相关联的主要理论知识点串接为总任务即确定任务,以此为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将其分解为规定时间内具体的小任务(3~5个),并同时提前建立该课程的微信群。将任务通过网络平台分期提前派发于学生,由学生实施任务。教师在学生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监督,并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检验任务内容是否合理、学生是否满意。
四、具体措施
(1)确定任务。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划分确定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可以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于授课班级的同学,写明任务内容、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等。所确定的总任务以及分项任务应难易适中、搭配合理、实践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如:本课程的总任务为常州地区常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和时空美的营造。该任务对于学生后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的创作与毕业论文的撰写内容均具有先导积累性作用。
(2)分解任务。总任务由3~5个分任务组成。分任务按照时间划分为长期任务和短期任务。长期任务以学年为时间节点,涵盖园林树木和花卉等植物类相关知识。如:常州科教城植物物候期观察或者常州园林植物季相研究;短期任务则结合课程实习周完成以下内容,如:常州市道路绿化现状调查,主要调查行道树的植物种类、配置形式与生长状况等;再如:常州市节日花坛营建,学生按照任务书调查“五一”和“十一”主要街道、广场和公园的花坛形式和所用花材的主要种类,并进行相关文字记录、标本采集和拍照。
(3)实施任务。学生按照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绘制自己的技术路线图,任务完成的形式主要采用以小组(4~5人)为单元结合少部分内容由个人单独完成的方式操作。如“常州市道路绿化现状调查”主要通过小组完成此任务,而且每小组负责完成的主要街道不同,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比如在植物配置中经常用作主景的植物有哪些,其原因又是什么?背景植物有哪些?最终小组提交一份word文档(有实地调查附图)与PPT以及标本材料,并注明每位成员在工作中具体承担的任务;再如“常州科教城植物物候期观察”这一任务因其持续时间较长,此任务主要采取以学生单独或2人一组完成的形式。通过任务的实施,一方面培养学生之间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建立团队意识;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指导检查任务。学生在实施任务期间,及时与教师沟通,如遇不认识的植物,可将照片发于教师,由其确定并将信息告知于学生;同时,教师定时或定期主动与学生沟通,检查学生相关记录,根据情况给出建议或意见,真正将任务落到实处,督促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整个任务从最初的任务信息发布到中期的跟踪实施、问题解答以及后期的指导检查等环节,均可以通过班级该课程的微信群操作完成。
(5)成果展示与评价。要想保证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长期有效性与客观性,就应注重对任务教学活动及时进行评价与总结。通过前期室外课堂的任务型教学,学生最终带着成果回到课堂中,由各组通过PPT或实物模型的方式进行成果的汇报、交流与展示。教师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五、教学效果
本研究认为课程体系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识别园林植物的能力;学生能结合任务书的内容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写作的能力。纵观教学发展趋势结合笔者的教学改革经验,笔者认为在“园林植物学”教学中结合任务型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弥补教学课堂的不足,优化任务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学生识别植物与应用植物学习的积极性。诚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何使课堂变得更有效还需专业课教师根据各自专业的不同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仲艳丽.提高《园林植物学》教学效果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11,1,15548-15549.
[2]李翠芬.《园林植物学》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8):27.
[3]林广思.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6):102-105.
[4]丰玉芳.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5-38.
[5]孙艳.任务向导法在“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9):160.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