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间“黎侯虎”的美学风格在图案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
2018-03-30程亚文胡玉康
程亚文,胡玉康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春秋时期,在巍巍太行山腹地有一个小国家,名曰黎侯国。这里民风淳朴,不仅造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而且在劳动中创造了多种民间手工艺,布老虎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1]。
老虎为森林中的百兽之王,是坚强、勇敢的象征。勤劳善良的黎侯国人民为求人宅平安、子女安康,在劳作之际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虎式布制用品,如老虎鞋、布老虎等,代代相传。至今,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及周围的县市都有这样的习俗:在孩子满月时,亲戚朋友会送一只布老虎,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康长大。这尊布老虎就是著名的“黎侯虎”,最早源于高秋英女士之手。这位来自黎城县城关镇谷驼村的农家妇女,在很小的时候就十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衷手工制作,尤其喜欢研究家里摆放着的布老虎。直到有一天,高秋英女士自己拿起棉布和线开始有模有样地缝制,这一缝就是几十年,还在当地开了一家免费的培训班,让乡里乡舍都跟着自己动起来。据说黎城周围的县市有很多百姓很擅长这项手工艺——缝制布老虎,且家家户户都会把布老虎当作吉祥物的化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农村家庭摆放布老虎只是出于喜欢,亦或给孩子们作伴;如今,布老虎却成为当地乃至全国伟大的民间艺术品。在30年来的闲暇时间中,高秋英女士缝制的布老虎大抵有500尊。她缝制的布老虎不仅传承了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方法,而且极富创新之处,1998年被邮电部定为生肖图案而闻名全国。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民间美术标志性形象之一[2]。
1 民间“黎侯虎”的制作工艺
“黎侯虎”的制作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选用布料。布料喜用代表吉祥、喜庆寓意的红、黄两色,且选用纯棉材质,以便于之后的加工。其次,裁剪与缝制。先裁剪虎头与虎身,虎头与虎身用一整块布料裁剪而成,这时要紧靠“虎”的造型,抓住“虎”的特征,进而塑造“虎”的形象;再裁剪“虎”身上的旋风图案,方便之后的黏贴;然后裁剪最能突显“黎侯虎”神韵的脸部。耳朵立于虎头上方左右两侧,呈叶片形状;眼睛的工序最为复杂,依次用黑、白、红三色装饰以体现层次感,闪闪发光的眼珠用一角大小的硬币装饰,眉毛用群青色的绸缎镶嵌而成,睫毛用长平针和盘针法勾以抽象的轮廓,生动而自然;鼻子位于脸部的中心,选用有填充物的绿色绸缎,纹饰好似叶子的脉络,立体而丰富;嘴巴用红色的布片裁剪,微微张开露出锋利的牙齿;再剪黑色的“王”字贴在额头正中。整个脸部造型既生动又夸张,既可爱又威武。最后,用锯木屑填充于“虎”的内部,这样一件精致的布艺老虎就产生了。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考究。高秋英说道,“一件布老虎,缝制需要上百道工序,少说也得整整两天才能完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秋英女士并没有因为耗时而放弃,而是越来越认真。造型上的不断改进,色彩上的有意尝试,把高秋英女士的事业推向了人生巅峰。但随着“虎”的出名,市场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有些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并付诸实践,一方面为“黎侯虎”的普及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黎明;但另一方面,唯利是图者为赶时间粗制滥造,不仅损害了这项传承千年的民间手工艺,而且坏了“黎侯虎”的名声。
2 民间“黎侯虎”的文化寓意
布艺“黎侯虎”代表了黎城一带普通百姓的文明与智慧,这尊“虎”除了有优美浑厚的体态外,还潜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虎历来被视为动物界的王者,也成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据考证,2009年黎城西周墓塔坡墓地的10号墓葬发掘出的玉虎是“黎侯虎”最早的原型,这只玉虎身长11.6厘米,高5.8厘米,外形呈瘦长形,虎身以花纹装饰,做工精美,惟妙惟肖。黎城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人们最早是出于对虎的崇拜而制作布艺黎侯虎[3]。
据《周礼》记载,周代时就已经有在大门上画猛虎的习俗,有守门、御凶、辟邪、接纳吉祥的寓意。这种吉祥观念的形成与当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乃至宗教有深刻的联系,直到现在,这种观念依旧在延续。黎城一带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身边都有一尊“黎侯虎”,人们祈求孩子像小老虎一样活泼健壮、平安成长。
3 民间“黎侯虎”的美学风格
“黎侯虎”虎虎生威的表情里积淀着往古传说的文化底蕴,试图通过老虎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精神,传达艺术中美的境界;“黎侯虎”整齐划一的头部蕴含着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试图通过左右两侧对称均衡的美,体现中国古代对美的追求;“黎侯虎”敦厚健壮的造型里包含着多种变化,试图通过多样统一的效果,体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高度统一;“黎侯虎”对比强烈的色彩里寄托着百姓祈福避邪的美好愿望,试图通过民间传统五色的对比,表达人们对这种形式因素的敏感。
其具体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表情上看,“黎侯虎”重神似而不求形似。只有达到神似才表现为创造,若只停留在形似还只是模仿。山西“黎侯虎”突破了形似,用抽象的形式反映其本质的精神状态。布艺“黎侯虎”最直接的形象是“短、粗、胖”,这与我们认识的老虎的形象截然相反,但它抓住了老虎的最基本特征,通过抽象、变形、夸张的处理展示了一个惟妙惟肖的老虎形象。第二,从形式上看,“黎侯虎”的头部非常有规律,呈中轴对称分布[4]。中国自古代以来就讲究对称美,对称即和谐。这种形式美的规律也是人们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炼出来的,并在“黎侯虎”中得到深刻的诠释与应用。第三,从造型上看,“黎侯虎”的造型极其独特,手工艺人在虎的原形上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和变形,充满了童趣,且“黎侯虎”的构成元素协调并富有变化,多样而又统一。将具象与抽象、直线与曲线、整体与部分的变化融为一体。脸部的五官被简洁的造型元素刻画得极为传神,呈现出一种不怒而自威的神韵。第四,从色彩上看,“黎侯虎”大面积采用红黄两色,以传统五色黑赤青白黄为配饰,搭配得当,具有独特的美感。
4 民间“黎侯虎”的美学风格与现代图案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黎侯虎”独特的造型、热烈的色彩、古朴的风格广受人们的喜爱。“黎侯虎”是民间的审美典型,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源于普通百姓辛勤智慧的创造。何为“民间的审美”?学者陈思和先生认为,民间的审美即平凡人平凡意识中的群体审美表达。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国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图案艺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推进,但在具体物象和抽象表达上却有部分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图案的千篇一律化,没有典型性与创造性的表达,缺乏生活化的题材和朴素的人文关怀。相反,民间“黎侯虎”对“虎”的原型进行抽象总结,其中积淀着浓郁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黎侯虎”的美学风格运用到现代图案艺术的创作中,使创作出的形象既能彰显民族风范,又能体现时代特色,也为现代图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空间[5]。
造型是构成图案的基本元素。造型或来源于生活中的某个具体物象,或是人们通过某个事物想象出的一个形象。这些形象都属于自然中的物象,经过了概括和取舍后,仍然保留了自然物象的实际面貌,但还不具备装饰的特点。要将这些元素化为图案中的形象,还必须运用多种装饰手法进行加工创造。“黎侯虎”的形象简单明了,脑门正中的“王”字就是它的代号,但运用刺绣等多种民间技艺使原本凶猛威武的形象变得平易近人,这样憨态可掬的形象为图案艺术的表达提供了灵感的源泉。除造型特征外,色彩也是构成图案的重要元素,是美感的最普遍形式。“黎侯虎”的大胆用色,是黎城一带人们美学观念的直接体现。设色手法“黄中有蓝,黑黄相间,红上叠绿”也为现代图案艺术提供了借鉴。
5 结语
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黎侯虎”给老百姓带来了吉祥,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我国珍贵的民俗工艺品。面对几千年来中国图案艺术这份珍贵的遗产,我们的继承和发扬应当建立在民族精神的基础之上。只有真正把握中国图案艺术的精神内涵,我们的“民族性”及“时代性”才有可能得到合乎新世纪要求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郭震海.“黎侯虎”太行山腹追寻千年[J].中华手工,2006(5):96-99.
[2]汪海清.布老虎荣登“国家名片”[J].浙江工艺美术,1998(2):15.
[3]刘岩妍.“黎侯虎”的审美特征及文化意蕴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0):156.
[4]王彦红.一只布老虎的思考——发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对称美与秩序美[J].名师在线,2017(7):85-86.
[5]赵楠.民俗玩具“黎侯虎”在吉祥物设计中的应用与实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6(6):9-10.
[6]邢庆华.论中国图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J].中国文化研究,2001(4):183-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