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生不同高血压亚型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2018-03-30王英慧鲁雪莲

重庆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亚型新生检出率

王英慧,鲁雪莲

(江汉大学医院内科,武汉 430056)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010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9.8%,明显高于2002年9.1%的调查结果,其中18~25岁患病率为9.7%[1],青年群体高血压临床症状不明显,常易被患者所忽视。有研究表明,成年期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在青少年时期已经逐渐形成[2]。对青年群体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不仅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而且还能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病风险[3]。我国超重、肥胖率近年来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大学新生高血压现状进行调查,探讨超重、肥胖对不同高血压亚型发生的影响,为大学生高血压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9月在本院行入学健康体检的江汉大学4 410名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 032名,女2 378名,年龄18~22岁,平均(20.01±1.45)岁。

1.2方法

1.2.1高血压亚型分组 根据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将高血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SBP≥140 mm Hg且DBP<90 mm Hg;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SBP<140 mm Hg且DBP≥90 mm Hg;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SBP≥140 mm Hg且DBP≥90 mm Hg[4]。

1.2.2体质量指数(BMI)分组 根据BMI值分为[5]:体质量过低(<18.5 kg/m2)、体质量正常(18.5~<24.0 kg/m2)、超重(24.0~<28.0 kg/m2)和肥胖(≥28.0 kg/m2)。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行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对高血压不同亚型发生风险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血压状况比较 4 410名受检者中大学新生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557名和233名,分别占整个受检人数的12.63%和5.2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01%、7.82%,均高于女生的8.03%和3.11%(P<0.01)。ISH、IDH、SDH检出率分别为2.36%、0.70%、1.63%,其中男生ISH及SDH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而IDH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以ISH为主,而女生以IDH为主。见表1。

2.2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对不同亚型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影响 随着BMI的升高,ISH、IDH及SDH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与体质量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ISH检出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3.972和4.238,IDH检出的OR分别为6.754和11.920,SDH检出的OR为4.248和9.261。女生超重及肥胖组不同高血压亚型的发病风险均高于男生,见表2。

表1 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血压状况比较[n(%)]

表3 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对不同亚型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影响

2.3SBP、DBP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 血压水平与身高、体质量及BMI均呈正相关(P<0.01),见表3。

表3 SBP、DBP 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

3 讨 论

近年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人数逐增,是成年期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潜在人群。SBP和DBP升高的病理学改变有所不同,对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亦不同。青年ISH对心血管危害的研究结果不一,有研究表明,某些青年人群,特别是身材高大者,由于大动脉弹性好,导致脉压放大强和左心室搏出量大而临床表现出ISH,但常不伴随中心动脉收缩压升高和靶器官受损及心血管事件发生[6]。然而,YANO等[7]对27 081名18~49岁受试者长达31年的随访研究显示,ISH组发生心血管及冠心病死亡的风险较正常血压组增高23%和28%,因此认为青年ISH患者的并发症死亡风险明显增高。IDH是青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高血压亚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随着其研究的深入已得到公认。国内外研究显示,IDH人群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正常血压人群,且年轻人舒张压异常升高对心脑血管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比老年人更大[8-10]。SDH因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故对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性最大。本调查发现,4 410名大学新生中ISH、IDH、SDH检出率分别为2.36%、0.70%、1.63%,此结果低于赵联和[11]对山东省大学生人群调查情况,表明除与地域和饮食习惯差异外,可能还与不同省市对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防控工作重视程度有关。

肥胖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过多的脂肪组织通过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失调及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等过程发挥升高血压的重要作用[12]。本研究显示,随着BMI水平的升高,ISH、IDH及SDH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与体质量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ISH检出的OR分别为3.972和4.238,IDH检出的OR分别6.754和11.920,SDH检出的OR分别为4.248和9.261,表明超重肥胖是青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DBP升高的影响最突出,与赵楚敏等[13]的结果相似,其原因可能为青年人大动脉弹性好,心脏收缩时可有效缓冲动脉壁压力[14],而肥胖导致的外周阻力增大无法减轻,故DBP较SBP升高更明显。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大学新生ISH、IDH和SBP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男生ISH及SDH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男生以ISH为主,女生则以IDH为主,这与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及男女生青春期性激素水平不同相符。女生超重及肥胖组不同高血压亚型的发病风险均高于男生,与WAKABAYASHI[15]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男女间脂肪分布差异有关,正常情况下,男性内脏脂肪占总体脂的比例高于女性,但在BMI≥25 kg/m2后,女性内脏脂肪蓄积程度较男性更为明显,男性则易形成皮下脂肪,而内脏脂肪的累积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远大于皮下脂肪的聚集[16]。对此,可认为BMI水平对高血压风险的预测,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本研究纳入人群中血压水平与身高、体质量及BMI均呈正相关,且与体质量相关性最为密切。由此可见,控制体质量是防治青年高血压的必要前提,应加强对大学生人群血压的日常监测,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大学生高血压发病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的目的。

[1]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

[2]杨丽丽,马传伟,梁亚军,等.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对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56-1459.

[3]程庆林,谢立,徐勇.杭州市13~18岁青少年高血压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519-1522.

[4]王书兰,李红美,孙福华,等.不同类型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相关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3):195-198.

[5]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

[6]王恺皞,蒋雄京.年轻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测量的特殊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2):132-134.

[7]YANO Y,STAMLER J,GARSIDE D B,et al.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and 31-year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the Chicago heart association detection project in industry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15,65(4):327-335.

[8]邢凤梅,董岩,陶杰,等.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8):956-960.

[9]NIIRANEN T J,RISSANEN H,JOHANSSON J K,et al.Overall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of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 and pulse pressure defined with home measurements:the Finn-home study[J].J Hypertens,2014,32(3):518-524.

[10]SAUVAGET C,RAMADAS K,THOMAS G,et al.Blood pressure categories,prognosis criteria of casual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lues in a prospective study in India[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10,64(4):366-372.

[11]赵联和.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44-645.

[12]杨天伦,陈坡.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特点及防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30-31.

[13]赵楚敏,王希柱,宋巧凤,等.18~30岁人群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4):343-348.

[14]金美华,蒋惠芳,陈丽萍.中青年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2,36(14):155-156.

[15]WAKABAYASHI I.Stronger associations of obesity with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in young women than in young men[J].J Hypertens,2012,30(7):1423-1429.

[16]李杰,姚应水,金岳龙,等.安徽省不同性别老年人肥胖现状及其与高血压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0):1295-1298.

猜你喜欢

亚型新生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重获新生 庇佑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新生娃萌萌哒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HeLa细胞中Zwint-1选择剪接亚型v7的表达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