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高中数学微课应用的探究与实践*
2018-03-30旦赵
☆ 位 旦赵 枫
(1.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广东珠海 519100;2.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珠海 519000)
一、研究背景
随着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十二五”期间,我国学校网络环境大幅改善,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优质数字资源日益丰富,资源共建共享、即取即用成为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常态。然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与学习并未形成,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认识依旧停留在“有没有”的层面,或者仅限于教师使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将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普及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逐步推进教师用、学生用,进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奠定了基础,从而有效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微课是源于我国教育工作者创造的一种数字教育资源,微课以其学习时长简短、学习目标精细、重难点精练、学习形式灵活并富有创意等优点,已经日益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1]。翻开微课发展历史,清晰可见在其诞生后的几年时间里,对微课的关注主要聚焦于资源的建设与如何配合课程教学等应用领域。无论是历时三年席卷全国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还是教育软件评比大赛,都将微课作为重要的资源建设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建设成体系的微课资源库。多年来,在各级各类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微课资源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基础性微课资源库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因此,微课的应用将是微课的核心目标,如何让微课应用上台阶,实现创新应用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微课应用现状研究
微课应用已有大量研究,归结起来主要面向两个方向: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面,学者姚峰提出了语文课堂微课的有效应用方式[2],学者李海文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学者黄俊峰提出了微课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结合的模式[4]。课后自主学习方面,学者魏晓波分析了不同类型微课资源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5],学者范春玲探讨了微课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微课支持下自主学习模式[6],学者刘家春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微课支持下的课外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发现学科差异与主讲教师是有效应用的两个关键因素。对于微课应用,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认为微课是为网络而生的,是网络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资源,微课的未来在网上,在课外[7]。网络时代,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微课推动学习革命的重要途径。网络学习空间是网络时代有别于课堂教学与学习主阵地,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微课支持的自主学习环境,将拓宽微课的应用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网络学习空间——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省电化教育馆负责运营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该平台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集资源汇聚与搜索、活动举办、教育信息化新闻宣传、网络教研、网络学习空间等功能于一体。上对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统领各地市教育资源网,是广东省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窗口,是教师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区域教师开展网络互动教研的重要载体,是师生开展网络学习的重要环境。为配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需要,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于2016年正式上线,通过平台单点登录,教师可参与省、教育部的各项活动。
个人网络空间的教师端由空间首页、我的教学、我的班级、我的研训、更多应用以及我的主页版块构成(如图1)。“空间首页”显示个人信息、待办事项以及空间动态。“我的教学”具有教材资源、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在线检测以及课后作业的功能。“我的班级”包含班级通知、班级课表、班级资源、班级圈、学生成绩、教师寄语、问题解答、联系本等应用。“我的主页”类似于教育博客,展示教师的个人研究动态,并与关注人的互动交流。在众多栏目中,“我的教学”、“我的班级”以及“我的主页”都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推送微课资源。
图1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
个人网络空间的学生端由空间首页、我的课程、我的班级、我的拓展、我的主页构成(如图2)。“空间首页”显示与该生相关的动态信息。譬如:教师推送的学习任务、分享的学习资源等,第一时间呈现在最显眼的界面。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在“我的课程”版块,该版块由课前导学、互动课堂、在线检测、课后作业四大主题构成,根据教学需求,教师在相应主题中推送学习内容。
图2 学生网络学习空间
四、网络空间支持下的高中数学微课应用
网络学习空间是与课堂教学环境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它的显著特点是教师退居幕后,学生学习行为不受监督和约束,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微课从服务教与学向支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在资源搭配组合方面,教师要更多考虑微课与其他学习资源的共生关系,从而确保微课能较好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行为的监控方面,教师需要借助平台所记录的学习行为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尽量减少因教师、同伴、家长缺位导致学生的懈怠。
(一)应用原则
课外微课应用所面对的是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网络学习空间,与之对应的就是课堂教学。针对微课的课堂教学应用,众多学者从微课的类型、课堂教学的流程等多角度提出了应用原则,基于以上认识以及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本文从课外学习的情境、流程,并结合微课的类型提出应用原则。
1.微课类型与学习情境合理匹配的原则
微课的类型众多,有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以及其他类型,每种类型的微课都有着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情境。譬如:讲授型、实验型比较适合课前自主学习,能够为学生建立有关学习内容的初步认知。而解题型和答疑型在学生对已学知识有所掌握后,而进行解疑答惑,显然更有效果。
2.微课数量与学习任务合理组合的原则
自主学习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多少微课是合适的,学术界和一线教师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微课太多,容易产生选择困难症,也会挤占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微课太少,学习疑难得不到解决,微课则丧失辅助学习的功能。微课数量多少的确定依据是学习任务以及任务容易、中等、较难问题的组成,关注中等以下问题的共性问题以及较难问题的关键环节。
3.个人学习与群组交流相互渗透的原则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是个性化、差异化、独立性的学习方式,但不排斥以网络为纽带的群组学习。事实上,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学生极易组成以共同兴趣爱好或学习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遭遇挫折时,开展点对点、群组内或群组间的互动学习也十分有必要。
4.平台监控与教师巡视相互配合的原则
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行为实时被监控,并通过数据挖掘成为可视化的分析图谱,从而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过程的监督。教师要尽量避免学习任务完成后,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而是不定期巡视网络空间,对部分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和帮助。
(二)应用模式
网络学习空间的微课应用主要集中在课前导学和课后作业,微课作为重要的资源由教师结合其他学习资源一起打包发送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微课成为辅助学生理解新知,解决疑难的重要手段。
1.课前导学
教师登录网络学习空间教师端,进入“我的教学”中的“课前导学”。“课前导学”有两种方式可选,一种是“我的导学”,另一种是“共享导学”。“共享导学”中有大量教师已经设计好的导学设计,教师可按照个人需求进行修改,“我的导学”则完全由教师自行设计。“我的导学”可推送给学生的资源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源来源丰富,包括本地资源、共享资源、精品资源以及备课组的集体资源。至于微课则来源更广泛,除了以上获取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录制微课资源”工具即时录制微课,并可编辑。
教师首先录入导学内容,并根据学习目标从资源库点选与之配套的课件、学案、微课。由于资源众多,建议教师筛选下载后进行必要的编辑,再上传打包推送给学生。
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端,教师推送的各类学习任务清晰地在空间动态中呈现,学生点选便可进入学习界面。学习界面显示有布置作业的教师信息、时间以及资源信息。“开始学习”后,界面显示学习任务的相关素材,并配套有教师布置的检测习题。导学案中一般有教师设计的自学流程,学生参考教师的安排再结合个人实际来调整学习步调。建议学生完成导学案和课件后再针对个人理解情况观看微课,这样收效或更好些。“检测习题”阶段,学生完成试题后,系统自动批改,并推送该试题老师已经录制好的微课,学生根据需要,自行观看。
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端,可观察到学生课前导学的学习轨迹,并对表现不满意的学生发送消息予以提醒。
2.课后作业
课后布置作业的方式与课前导学布置任务没有大的差异,稍有不同的是,教师可对学生作业的开放情况进行设置。
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端则有较大的不同,体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发表个人学习见解,并与教师、同伴交流;(2)由于课后作业可能涉及到解答题或其他文字题,因此,需要学生将纸质作业结果拍照后,上传提交。在作业资源栏目中,一般有教师推送的针对课堂重难点的微课,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可反复观看。作业完成后,对于客观题,平台即时批改并给出正确答案,对于主观题,则需要教师进行手动批阅。
对于课后作业学生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教师可录制微课推送到班级学习空间,供有需要的学生使用。哪些学生观看、选择了哪些微课、观看的时长等数据,教师都能通过后台获取到。
五、小结
本文对微课的课外应用进行了探究,回答了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微课应用的原则与模式,为微课支持自主学习提供了思路。通过研究发现,微课所主导的资源库有助于课前导学以及课后作业。对教师而言,搜索、推送便捷,监控精确到人;对学生而言,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重难点的攻克,减轻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文娟.微课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旬刊,2016,(24):110-110.
[2]姚锋.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10):166-166.
[3]李文海.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6,(10).
[4]黄俊峰.微课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98-99.
[5]魏晓波,田佳.基于微课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51-52.
[6]范春玲.微课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模式探索[J].生物学通报,2015,50(01):40-43.
[7]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05):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