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典型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的对比分析*

2018-03-30

中小学电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编码信息技术分析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一、研究的由来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是美国著名研究者弗兰德斯在1970年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交互行为分析技术,直到现在该技术在分析课堂交互行为上仍表现出重要的指导意义。多年来,研究者对FIAS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应用,但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合,该系统也出现了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课堂分析的具体操作上。由于FIAS需要在观察课堂的时候,每隔3秒钟进行一次取样和编码,操作起来十分困难。[1]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与教学媒体这种技术层面的互动无法在FIAS中体现出来,导致该系统无法分析课堂中的人机交互部分。[2]

FIAS出现后,1971年,美国学者Moskowitz提出了针对语言教学的FLINT(Foreign Language Interaction,an Adaptation of FIAS),在FIAS基础上增加了几种编码类别,使其更加有利于分析师生行为。[3]1993年,日本学者HirokazuSakaguchi以FIAS为理论依据对日本大学的英语课堂进行了实验研究。1998年,日本学者Fumiko Yamazaki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提问、反馈和学生的反应进行了交互分析研究。[1]国内研究者也对FIAS进行了改进和应用研究。2003年,宁虹和武金红针对FIAS的结构化、定量化所带来的局限,提出了将增加描述性观察和访谈手段获得的质性资料与FIAS相结合,以质的研究提供意义理解和丰富情景的细节,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4]2004年,顾小清与王炜针对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互动方式的改变,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系统ITIAS(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新增了技术类别并优化了师生言语类别和沉寂类别,使其能更好地支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2]2010年,张海、王以宁及何克抗针对FIAS缺少教学媒体的问题,提出了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吸取了Laruilaurd教学媒体分类方法的优点,划分出课堂行为和教学媒体两个维度的行为编码,对信息技术深层整合的教学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规律。[1]2012年,方海光、高辰柱、陈佳提出了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improved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对教师提问、学生应答、学生思考与练习、师生操纵技术等编码整合,使其更有利于数字化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的操作与实施。[5]此外,王丽珍(2010)[6]、金建峰(2010)[7]、陈珍国(2014)[8]、李美凤(2016)[9]等人根据不同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特点,选取或建立合适的课堂互动分析编码,对课堂教学行为展开了应用研究。

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是以FIAS为基础,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加以改进,并结合质性观察和访谈的方法进行课堂互动分析研究。为了深入研究改进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的改进目的和内容,本文选择ITIAS、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和iFIAS三种典型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全面阐述三种系统编码量表的异同,剖析每种系统的适用环境,总结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为课堂互动分析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三种典型系统的改进分析

1.FIAS简介

FIAS包括三部分:一套对课堂互动行为详细阐述的编码系统(如表1);一套记录编码的标准规则;一个用来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体现出课堂细节的矩阵表格。其将课堂上所有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分成三大类共10种编码,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言语以及沉寂和混乱。FIAS对观察和记录编码有详细的规定:在课堂分析观察时,每隔3秒进行取样,并根据编码系统的相应规定对各个言语活动给予相应的编码进行记录,一堂课基本要得出800到1000个编码,此类编码可以连成诸多的序列对,通过序列在矩阵中的分析能够得出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和教学风格。[4]

表1 FIAS编码系统

2.ITIAS编码及改进分析

ITIAS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改进的,该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处处渗透着学生的参与,并明确强调应该对学生的判断性思维以及质疑能力进行培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习资源、教学方式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都发生了改变,课堂教学分析必须反应出人机的互动,该编码系统见表2。[2]

表2 ITIAS编码系统

从表2中可以看出ITIAS在原FIAS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将教师、学生言语和沉寂的编码都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并增加了技术类别,将编码总数扩充为18个,具体改进如下。

(1)将教师语言行为中的“提问”分成“提出封闭性的问题”和“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划分可以通过统计开放性和封闭性两种问题出现次数的比值考察出教师的课堂风格,并且可以充分地了解教师的意图。

(2)丰富学生言语行为的类别。FIAS对学生言语部分的表述仅有“应答”和“主动”两项,不能很好地反应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行为。所以将学生应答细分为“主动反应”和“被动反应”,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情况。将“主动”扩展为“主动提问”和“与同伴讨论”。“主动提问”主要反应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判断及质疑,“与同伴讨论”主要反应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思考探究及参与讨论的热情,可以有效地衡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判断出课堂教学整体情况存在的有效行为,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估的要求。

(3)将“沉寂”细分为“无助于教学的混乱”“思考问题”和“做练习”3个编码。这样处理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沉寂”场景的内涵意义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只反应为无效的教学行为,而是具有了多样化的内涵,例如: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做练习或者搜索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资源等。

(4)增加“技术类别”,并细分为“教师操纵技术”“学生操纵技术”和“技术作用于学生”3个编码。增加此类别能够弥补FIAS无法分析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技术的应用价值这一不足之处,通过记录和分析教师与技术、学生与技术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分析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特点。

3.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编码及改进分析

该编码参考了英国学者Laruilaurd在2002年开发的教学媒体分类法,在FIAS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自主行为和教学媒体分类目录,综合了二者的优点能够实现对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的研究,详细编码如表3。[3]

表3 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编码系统

从表3可以看出,该编码弥补了其他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缺少对教学媒体的分析的不足,增加的学生自主行为能够更详细地记录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性,具体改进如下。

(1)新增教师“交互”编码,用来记录师生的交互活动情况,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合作探究活动时,教师提示、诱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或继续发言。此编码对记录分析教师调动课堂的主动性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将“沉寂或混乱”另划分出四项学生行为,分别为“学生进行演说”“学生协作”“学生自主浏览数字资源”和“学生创造作品”。这些编码项分别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小型演说,学生之间开展探讨及协作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或指定的数字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创作出的总结报告、作文、绘画作品等。由于这些课堂行为本质上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都是有益于教学的沉寂或混乱。

(3)增加“教学媒体维度”,该维度融合了Laruilaurd教学媒体分类经典方法,将教学媒体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不仅包括黑板、书、卡片等传统教学媒体,还包括投影、计算机、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媒体。通过观察每个时间段出现的媒体类型,可以了解到各种教学媒体之间功能的划分,可以为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提供依据,还可以找到课堂应用教学媒体所存在的不足,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4.iFIAS编码及改进分析

iFIAS根据ITIAS编码在实际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对ITIAS编码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优化,降低了课堂观察者的编码和记录负担,也增加了量化分析课堂结构的可行性,编码系统如表4。[5]该编码系统既保留FIAS传统分析功能,又能更好地适用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化课堂互动分析。

表4 iFIAS编码

从表4可以看出,iFIAS是对ITIAS的部分编码作了功能性的合并,具体改进如下。

(1)在将编码转化为分析矩阵时,将ITIAS的“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和“提出封闭性问题”两项合并成“提问”一个编码,将“学生主动应答”和“学生主动提问”两项合并成“学生主动说话”一个编码,合并后的编码的计数是合并之前两类编码的计数和,但在课堂行为观察编码和统计比率时还是要展开区别分析。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编码系统可行性,而且还保留了FIAS判断课堂教学风格是属于记忆训练型还是创新探究型的功能。

(2)将ITIAS的“思考问题”和“做练习”合并为“有助于教学的沉寂”。合并的理由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这两种行为多数是交替进行的,属于同时发生的交互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减轻编码和记录的负担。

(3)将ITIAS的“技术作用于学生”编码合并到“教师操纵技术”编码里,合并的理由是认为在课堂上二者属于同步行为,教师操纵技术的同时技术也作用于学生,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减轻编码和记录的负担。

三、三种典型分析系统的对比分析

1.三种分析系统的改进特点分析

ITIAS是在FIAS基础之上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及考虑到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细化了“提问”“沉寂”编码,丰富了学生言语行为编码和增加了技术类别编码,共18个编码,使该编码系统可以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互动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编码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教学媒体维度,弥补了原有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缺少教学媒体维度分析的不足,共计24个编码,通过该编码系统不仅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行为分析,也可以为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提供依据和找出课堂应用教学媒体的不足。iFIAS是针对ITIAS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的,将“提问”“有助于教学的沉寂”和“教师操作技术”三类编码进行了合并,共计14个编码,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减轻课堂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负担,使课堂互动分析的操作过程更加方便、可行。

2.教师言语类别对比分析

FIAS教师言语共7个编码,ITIAS将其中的“提问”分为“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提出封闭性问题”,其目的在于考察出教师所设置的课堂提问是注重培养学生以事实性知识为基础的记忆能力,还是以分析及评价为基础的高级思维能力,共8个编码。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在FIAS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交互”编码,用来记录师生的交互活动情况,共8个编码。iFIAS与ITIAS一样共8个编码,但在将编码转化为分析矩阵时,将“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和“提出封闭性问题”两项又重新合并成“提问”一个编码,以此来提高编码系统的可行性。

3.学生言语类别对比分析

FIAS学生言语共2个编码,ITIAS将“应答”分为“主动反应”和“被动反应”,并增加了“思考问题”和“与同伴讨论”编码,共4个编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质疑及批判性思维的分析。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在FIAS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进行演说”“学生协作”“学生自主浏览数字资源”和“学生创造作品”编码,共6个编码,能够更详细地记录学生课堂自主行为和主动参与性。iFIAS与ITIAS一样共4个编码,但在将编码转化为分析矩阵时,将“学生主动应答”和“学生主动提问”两项又合并成“学生主动说话”一个编码,同样是为了提高编码系统的可行性。

4.沉寂类别对比分析

FIAS沉寂只有一个编码,ITIAS将“沉寂”分为“无助于教学的混乱”、“做练习”及“思考问题”,共计3个编码,能更准确地体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沉寂”场景的内涵意义。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和FIAS一样也只有一个编码。iFIAS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思考问题”和“做练习”这两种行为多数是同时发生的,将ITIAS编码中的这两个编码合并为“有助于教学的沉寂”一个编码,共2个编码,减轻了编码和记录的负担。

5.技术(媒体)类别对比分析

FIAS没有技术类别的编码,而其他三种改进的编码系统都充分地考虑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增加了技术类别编码。ITIAS增加了“教师操纵技术”、“学生操纵技术”和“技术作用于学生”3个编码,用于记录和分析教师与技术、学生与技术的互动信息。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从媒体分类的角度增加了9个编码,用于记录和分析传统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iFIAS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技术作用于学生”与“教师操纵技术”这两种行为多数是同时发生的,只保留ITIAS编码中的“教师操纵技术”和“学生操纵技术”2个编码,同样是为了减轻编码和记录的负担。

四、总结

从三种基于FIAS改进的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中可以看出:ITIAS是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技术互动三个要素,形成了可以全面分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行为。增加教学媒体维度的课堂视频分析系统结合了Laurillard教学媒体分类经典方法,更侧重于从教学媒体角度分析课堂中教学媒体的使用特征和作用。而iFIAS是对ITIAS编码进行功能性合并,追求降低编码记录和分析的负担,强调分析课堂行为的可操作性。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学组织形式日益丰富多样,教学媒体与技术应用也不断更新和发展,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微课、电子书包等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已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使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等行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比如翻转课堂变革了传统教学流程,强调课前的知识传授、课内的知识内化和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10]对于这些改变如果仍采用已有的编码系统进行课堂互动分析,可能会无法科学地反应出课堂教学结构、行为模式和风格。所以需要针对每类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及教学特点,有目的地选择或改进已有的编码系统,才能使课堂互动分析更加全面、真实、准确。

参考文献:

[1]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07):18-21.

[2]张海,以宁,何克抗.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7-11.

[3]Moskowitz,G.Interaction Analysis—A New Language for Su⁃pervisor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71,(05):211-221.

[4]宁虹,武金红.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的改进运用[J].教育研究,2003,(05):23-27.

[5]方海光,高辰柱,陈佳.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09-133.

[6]王丽珍,刘志华,徐卫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定量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09):87-90.

[7]金建峰,顾小清.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9):82-86.

[8]陈珍国.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以中学物理课堂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4,(09):21-33.

[9]李美凤,聂语彤.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课堂交互行为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6,(01):124-127.

[10]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55-61.

猜你喜欢

编码信息技术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