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重阳糕”

2018-03-29钱国宏

烹调知识 2018年3期
关键词:重阳节重阳满族

钱国宏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伴随着秋菊的脉脉绽放,重阳节来到了满乡。每逢重阳节,满族人家家要吃“重阳糕”。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妻子的叔叔是满族人。重阳节前夕,应老人家之邀,我去满乡过节,品尝当地民族美食“重阳糕”。

“厄其克”(满语:婶子)是屯中有名的美食家,她的面食手艺享誉十里八村。满族的重阳糕以“菊花糕”为主,辅以“淋浆糕”和“发糕”。厄其克早早地和好了一大盆面,那面加入了糖酥,既洁白又松软,散发着甜甜的清香,同时备好了各种果仁、葡萄干、山楂泥、青红丝等。厄其克将硕大的面板放在南炕上,靠着炕沿做了重阳糕。她先做的是菊花糕。先把面揉软、揉实,然后揪出剂子放在面板上擀匀,卷起,制成多层饼,每层中间分别放上备好的果仁、葡萄干、山楂泥、青红丝等。包好“馅”后,在糕面上粘上金黄的菊花瓣,并用干净的高粱秸蘸红糖浆画上两只羊——意喻“重阳”。这一切做得后,才将菊花糕入屉蒸熟。用山柴火蒸出的菊花糕,暄腾似海绵一般,持刀横切,但见菊花糕竖侧层层叠叠,白、红、青、黑、褐多色相间,却又泾渭分明,看上去,既壮观又美观。掐一块送进嘴里,菊花的清香随着面糕的热气走五官通七窍,立时沁入肺腑,令人五脏六腑七十二个毛孔无处不熨帖,无处不畅快,唇齿间再也矜持不住,唯有大快朵颐了!民间有诗赞之曰:“面和糖酥油色黄,一层果馅一层香。糕皮更是美如画,菊叶青青逗小羊!”在满乡,有重阳节互送菊花糕的习俗,所以家家都把蒸出的第一屉菊花糕分送左邻右舍,那浓浓的乡情比菊花还要醉人。

仅仅一个“菊花糕”还不足以显示出厄其克高超的“面功”,在金黄的阳光下,她又当庭为我制做了淋浆糕和发糕,让我大饱眼福和口福。淋浆糕的用料不是白面而是黏黄米磨成的黏面。“厄其克”先把粘面淋上水,搅成稀糊状,然后倒进撑开的白布上,让细面通过白布的过滤,淋到布下面的盆里。都滤完后,再把盆中滤下的细面摊在屉布上,入锅蒸熟,切成方块,蘸着白糖吃。淋浆糕味道非常美,面质细腻如脂,松软香甜似梦,看上去像一块块厚厚的玉砖,吃起来却像一块块“比萨”。民间有诗赞之曰:“搅匀黏面又淋浆,纤手蒸糕劝客尝。块块切来如脂玉,令人满口溢甜香。”

“盆中发酵屉中蒸,味道酸甜软又松,最是匠人独到处,梅花点点向人红。”这首诗写的是满乡的另一道重阳美食——“发糕”。发糕就是把发酵好的玉米面放在屉上蒸熟,起锅后切成菱形块,然后在每一块发糕上用高粱秆蘸山楂汁画上一幅幅梅花图案。梅花飞舞,栩栩如生,讓人擎糕在手,不忍下口。

九九重阳,到满乡尝尝工艺独特、味道绝佳的“重阳糕”,真是视野豁然,胃口大开!

猜你喜欢

重阳节重阳满族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刘秋梅
重阳节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吃重阳糕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
重阳天高话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