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8-03-29徐红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蓝墨云朋辈理论课

徐红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本文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即依托学生社团、蓝墨云班课堂,构建社团活动体验式自我教育,学长进入蓝墨云班课堂进行互助式朋辈教育和教师全过程引导教育的学习共同体。

1 构建“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的必要性

1) 构建“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新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偏重于理论灌输,教学内容疏离学生生活,教学形式手段相对单一,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无用论”与“无趣论”成为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就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需求,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新模式,依托学生社团,将社团活动引入课堂,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内容,既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与乐趣,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2) 构建“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新模式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痛点”的有效探索。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存在课堂规模过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参与面窄、考勤成本高、师生互动少等“教学痛点”。现在,教师可以邀请全体学生进入蓝墨云班课,以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投票问卷等活动方式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探究在时代、社会、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惑、问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由展示的学习共同体,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覆盖面。另外,蓝墨云班课中的一键签到功能可以方便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大班级学生的考勤,蓝墨云班课中的抢答、举手、随机摇一摇选人、分组等功能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构建“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新模式是移动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特点的现实要求。移动信息时代,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学生离不开的必备品,大学课堂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让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对策。有的在教室里挂手机袋,学生手机一律上交,暂时解决了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问题,但实际课堂参与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尤其学生希望课堂上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查找资料的学习功能被生硬限制。如何发挥移动设备的优势,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自主便捷地学习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新模式中丰富的社团活动体验,蓝墨云班课中教师课前推送的学习资源、话题讨论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感悟,在讨论中思想碰撞、成长,在互助学习中增进认知,升华感情。

2 “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是单独研究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结合,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移动信息化改革,缺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朋辈教育的分析,更缺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团活动、移动信息化及朋辈教育有效、有机、高度融合的整体性研究与实践。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集中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团活动、信息化及朋辈教育有效、有机、高度融合的整体性构建,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两依托、三教育共同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

1) 依托学生社团,构建社团活动体验式自我教育。将学生社团活动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1]。课前,教师在社团活动平台发布活动通知,邀请学生参与体验社团活动,之后在蓝墨云班课中分享活动感悟与收获。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宪法专题为例: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据此,课前,教师通过校园法苑社团开展“一二·四”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产生发展、宪法确立的国家性质以及国家基本制度、我国法律部门等相关知识。课中,请学生分享宪法日活动的感悟与收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大学生如何提升法律素养。学生社团活动引入课堂,既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与亲和力。

2) 依托蓝墨云班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运用移动蓝墨云班课App,课前征集、发布学生关心的讨论话题,课中师生共同分享、讨论,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人生青春之问”专题为例,教师在蓝墨云班课中发布讨论话题: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人是什么?如何认识你自己?如何辨别正确与错误的人生观?入校以来面临的学习、生活困惑有哪些等,学生分享之后,教师点评、引导、总结,既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又增强了课堂的亲和力与针对性[2]。

3) 社团学长进入蓝墨云班课,构建互助式朋辈教育。社团学长进入蓝墨云班课扮演助教角色,为教师收集、反馈、解答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困惑,延伸课堂教学,实现互助式朋辈教育。例如,课余,教师邀请校园法苑社团学长进入蓝墨云班课,扮演助教角色,为教师收集、反馈、解答学生的法律困惑,解决课堂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又实现了互助式朋辈教育。

最终,依托学生社团和移动蓝墨云班课堂,以及社团学长进入蓝墨云班课,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朋辈教育与教师教育的育人合力。

3 “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的意义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相关学生社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融入社团活动,实现社团思政。学生社团组织由学生自愿发起,由教师指导,参与的学生覆盖面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陪伴者,建议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一个相关学生社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融入社团活动,更好地实现社团思政。

2) 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教师将社团活动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设计活动内容,有效组织活动开展,邀请学生课堂分享活动感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亦丰富了课堂内容,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

3) 运用移动蓝墨云班课App,将移动信息化手段引入课堂,将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起来。在蓝墨云班课中征集、发布、讨论学生关心的话题,做到人人参与话题讨论,自由展示,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3]。

4) 依托移动蓝墨云班课,社团学长进入蓝墨云班课,扮演助教角色,为教师收集、反馈、解答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困惑,延伸课堂教学,实现互助式朋辈教育。

4 “两依托、三教育学习共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的反思

1) 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的实效性。在实践中需要指导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组织策划社团活动,带着教学中存在的、需要突破的问题来设计和组织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活动,使社团活动真正有助有益于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

2) 蓝墨云班课助教角色的选拔。教师在选拔社团学长过程中务必严格把关,认真考核,全过程指导,选拔立场正、责任心强的社团学长为学生服务,实现正向的互助式朋辈教育。

3) 蓝墨云班课中互动话题的设计。将移动信息化手段引入课堂,教师课前应认真做好话题的征集、设计等工作,话题要贴合学生实际,关切学生需求,课前及时发布给学生思考,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4) 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比较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积极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蓝墨云朋辈理论课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云教学,让“教”更智慧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