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2018-12-14陈慧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坊产教校企

陈慧敏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中“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方针一脉相承。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1]。

高职院校需要切实从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建设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专业对接五大方面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使产教融合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校企共同研发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1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1.1 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2016年,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国务院出台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措施,明确将深化产教融合列入年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可以说,产教融合已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1.2 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建设;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严格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

1.3 学校人才培养需求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与产业系统的有机结合,具有相互促进、持续创新、促进就业的特点。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必然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职业院校能够培养出技能过硬、能够创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适应社会需求,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2]。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引领,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校企共建专业、共享师资、共定质量标准,统一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真正实现了校企全方位协同育人。学生依托项目,实行技术能力进阶训练,通过企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养成工程素养,选拔进入竞赛创新体系继续技术积累,最后在校企共同组成的“工程师训练营”中实践新技术、感受先进企业文化,完成个性化创新项目,创设了校企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1.4 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发生了转移。高职院校首先应深化产教融合,立足区域经济的发展,找准行业定位,对专业进行合理调整,其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掌握职业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3]。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对接,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的设置能够体现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并且结合现代学徒制和双主体学院的实施,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课程的开发,让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进行对接,使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更具规范性,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如学院与北京中科浩电、博远视讯等公司积极对接无人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与FANUC、苏州博众等公司合作开发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和相关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开发的资源库成为国家级资源库。

2 产教融合探索协同育人的现实路径

2.1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机制探索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校企合作是手段,产教融合是结果,校企合作是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升教育质量,采取的与企业合作的联合办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的是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常州高职园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形成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和考核评价的“六共同”协同育人机制。只有做到让校企双赢,才能真正催生行业、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合作育人的内生动力。

2.2 共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多赢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认为,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帮助研究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员工接受继续教育广开渠道,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并进。高职院校应以校企共同体产业学院为载体,共建办学与招生共同体平台、教育教学共同体平台、师资建设共同体平台、监控考核评价共同体平台和协同创新等资源共享平台。校企共同体产业学院秉承“行业指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导、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董事会、理事会、产学研联盟等。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共享设备设施、训练基地、竞赛基地、创业基地、城域网等硬件资源,实现有形资源的开放共享;二是在专业共建、师资共建、教材共编、评价互通等方面实现无形资源的开放共享。校企共同体产业学院的主要职责有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共同培养师资,共建师资团队;共同参与质量监控考核评价;共同参与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真正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双方由“共享共营”走向“共建共赢”[4]。

2.3 建立评价诊断机制

根据教育部职成司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指导方案》要求,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需要有评价机制规范引导。应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全面开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与标准、管理制度与规范以及诊断与改进机制,基本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诊断与评价将从建设诊改数据中心、研发诊改数据平台、开展标准研究和构建诊改模型四方面来开展和完善,保证产教融合良性有序开展。

3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3.1 创建了“教学工坊、竞赛工坊、创新工坊”坊坊贯通的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

学院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校企共建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工坊、竞赛创新工坊、技术创新工坊,坊坊相连,校企相通,如图1所示。教学工坊是一个实践教学场所,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制作作品,进行工程再现和工程创新。竞赛工坊融合技术、技能、精神、团队、意志力等要素,把工程创新理念从教学工坊传递给技术创新工坊。创新工坊依托省市级技术服务平台和校中厂,学生根据兴趣寻找实践创新项目,开展工程调研、技术分析、机构设计、工程激活,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设想,逐步将自己的设想孵化为成果。师生在工坊中教学相长,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建了一个校企实践育人的新平台。

图1 “教学工坊、竞赛工坊、创新工坊”坊坊贯通的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

3.2 创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针对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科学性不强、产教融合和实践教学乏力等问题,2013年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PECCW’模式”,经过校企专家论证,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专业具体实施,并逐年在全院和其他同类院校推广应用。

“PECCW”模式涉及五方面内容:依托工程项目(Project)、建立企业学院(Enterprise)、重构课程体系(Curriculum)、聚焦课堂改革(Classroom)、搭建教学工坊(Workshop),五方面改革内容环环相扣,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中(如图2所示),校企协同育人,使其更适合装备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从实践中来,又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工程项目应用为导向,通过智能轻工产教园、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学院等真实职场环境,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强;按照“项目引领、过程导向、能力递进”的原则,根据行动导向工作过程重构了“课程小项目、学期大项目、毕业总项目”的学做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了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更好地适应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学生为中心,推行“教服务于学”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变革,形成“能力模型+课程大纲+方法大纲”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新生态,实现了“能力为本、角色转换、情境重构”的高职课堂改革;校内外搭建实践教学工坊、竞赛创新工坊、技术创新工坊等实践教学平台,将创新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新与竞赛相结合,坊坊相连,有效地实现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图2 PECCW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3 以“双创”教育推进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必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学院从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等方面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依托学院实训基地和众创空间,充分彰显专业在“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上的特色,打造包括特长生工作室、创业街、科技项目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在内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技能竞赛平台、联合创新中心和项目孵化平台,形成多层级、递进式、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5]。

4 结束语

在国家积极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应该深刻领会产教融合的内涵,积极探索和实践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的内涵,研究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实践途径,重点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创”教育等方面进行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提供了一些参考。总之,高职院校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之一应该积极主动对接企业,创新产教融合的形式,共建共享资源平台[6],为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也为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工坊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