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
2018-12-14张兆琴
张兆琴 毛 平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0 引言
自主学习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在网络化教学盛行的当下,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是否可行,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监控与评估需进一步研究。
1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与研究现状
1) 自主学习能力。国外自主学习的思想可追溯到17世纪,Henri Holec 1981年在《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一书中将自主学习定义为能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1]。该定义促使语言教学领域的学者对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思考,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普遍被认为是自主学习研究在语言教学领域兴起的标志[2]。到20世纪90年代末,学者意识到“自主有程度区别(levels of autonomy)”。Nunan以语言学习理论为框架,提出包含五个层次的学习者行为模型:意识(awareness)、参与(involvement)、干预(intervention)、创造(creation)和超越(transcendence)[3]。我国学者对自我学习的实质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庞维国认为应从学习的维度和过程两个方面来定义自主学习[4]。学习维度是指学习者因素的诸方面,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等。学习过程则强调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包括:学习目标、自我反馈、自我总结、自我评估、自我监控等。
2)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研究现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载体,网络技术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Warschauer、Turbee和Roberts设计出集中网络学习的模式,研究网络学习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强化作用[5]。Wolff设计了一款阅读训练的软件,包含制定计划、选择技巧、运用阅读策略和学习管理四个模块,旨在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学习自主性[6]。国内学者陈晓飞归纳总结出网络自主学习的四大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独立性、学习开放性和学习综合性[7]。杨卉、王陆等采用卡特尔16PF个性测量表格,编制调查问卷,研究网络自主学习的特征[8]。舒贞设计出基于B/S结构的英语跟读系统,该系统模块主要由数据库模块、用户模块、跟读训练和互动模块组成,实现了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跟读系统的设计[9]。
2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调查
1) 研究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研究问题。网络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者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3)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江苏某高校英语专业2017级学生,共计119人,已参与网络课程学习达半年。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的形式,于2017年12月13日随堂进行,共收回问卷119份,有效问卷为117份,有效率为98.3%。
4)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在国内学者徐锦芬2004年编制的“本科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基础上结合网络环境特点稍作调整。问卷围绕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的各个方面而设计,包括理解课堂要求、学习目标制定与实施、学习策略使用、学习策略监控与调整、学习过程监控与评估五个方面,共计32题。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选项中1分到5分分别代表不同的等级:1分表示非常同意;2分表示基本同意;3分表示不确定;4分表示基本不同意;5分表示坚决反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如表1所示,问题1到4平均分皆低于2,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并据此确立各自学习目标。问题5平均分为2.33,表明近一半学生难以掌握教学内容,教师需采用提问、测试等方法检测学习效果。
如表2所示,第6到第9题平均分皆接近或超过2.5,表明约有50%的学生不具备根据自身学习基础明确学习目标的能力,反映出学生自我规划能力弱。第10题平均分高达2.88,这反映出高校教学的实情,学生不能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学习计划,需要教师明确学习要求、内容与完成时间。
表2 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数据
如表3所示,该部分5道题平均数普遍高于2,其中有一题超过2.5,反映出学生不能对学习策略深入了解和灵活使用。后四题分别是使用听力策略、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的情况。其中,交际策略的掌握程度最弱,为2.81,表明学生轻视口语能力培养。
表3 使用学习策略的数据
如表4所示,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效果检测当前学习策略是否有效,但不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寻找适合的学习策略。这反映出当前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动机,他们关注考试成绩甚于英语语言能力,不会也不想耗费精力尝试多种策略。
如表5所示,除第25项外其余各项平均值均大于2,这表明接近一半的学生不能监控和评估英语学习过程,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不太主动与同学合作学习,不能巩固复习新知识和评价学习效果。可喜的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学习。
表4 监控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数据
表5 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的数据
4 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1) 精心谋划,学校做好设备和制度保障。学校需从平台引进、培训学习、制度监管、教学奖励等方面着手建立学习资源充足、网络互动流畅、操作方便灵活的网络平台系统,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①平台引进。市场的现有网络平台往往内容陈旧、设计单一、交互性差。高校可引进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灵活的优秀网络平台,并鼓励任课教师在引进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补充与检测课堂教学内容。平台需具有系列培训指导、及时在线答疑、优质资源共享、支持手机操作等特点,为教师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和学生广泛使用网络资源提供帮助。
②培训学习。学校需邀请专业人士举办一系列信息化培训活动,指导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信息化技术,帮助他们建立网络课程。
③制度监管。学校需根据网络课程制作流程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监管网络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首先,大力动员,充分阐释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规定网络课程制作要求、考核时间及考核标准。再次,相关部门分阶段多次检查网络课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最后,组织专家组考核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此外,学校需全程监督管理网络课程,杜绝出现因课程已建而弃之不用的现象。
④教学奖励。学校应采用多种措施鼓励与奖励网络课程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分建设中、建设末及建设后一年等多阶段督查课程建设及使用情况,以学分或其他形式奖励优秀课程建设者。
2) 建立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模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自我管理能力弱、自主学习效果差的问题。因此,学生不适合完全自主的学习模式。教师能够通过不断反思与分析最大限度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情感和认知的控制,能够创造有利于学生对其学习进行控制的空间[10]。高校教师需建立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指导与监督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制定和完成学习计划、掌握和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和评价学习结果等。笔者以所教基础英语课程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实施“基于网络课程的问题导读式自主学习模式”,即教师在课文预习阶段围绕着课文主题和语言知识要点设计与课堂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依托网络课程资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回答问题并记录答案,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
①明确教学要求,协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教师阐述课程总体及每节课具体的教学要求,帮助学生设立课程及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包括语言知识点的掌握量及掌握程度、学习策略的熟练使用、阅读技能的掌握等。
②小组合作,生生互助。二语课堂内的小组互动有利于学习者的二语发展。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性别、交际能力将学生分组,确保各组包含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其次,教师培训小组互动策略,如:使用后续问题,请求和给予阐释、修正,请求和给予帮助[11]。
③培训学习策略。教师可将学习策略训练融入课堂教学。首先,教师简略介绍各策略的组成部分,然后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策略,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并自我调整与归纳。
④监控与评价学习结果。教师批阅小组作业后,小组通过讨论,统一订正错题,从如下几个方面总结学习效果: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3)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动机的强度决定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如下两个方面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①明确学习目标。设置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活动中重要的部分,对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学习目标需要参照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体学习能力而确定,既与教学要求相统一又与个人能力相一致,方能切实可行。学习目标的设置需具体化和系统化。具体化指学习目标要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完成时间。系统化指学习目标的难度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层层深入的原则。过于简单的学习目标没有挑战性,失去了学习的意义;难度过大的学习目标难以实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和信念[12]。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能自主设置学习目标,愿意为完成学习任务付出努力;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即使受挫也能较快地恢复信心。教师要相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设立个体学习目标,鼓励他们自我挖掘潜能,肯定与表扬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5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也是高校教学的现状。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13]。针对这一调查结果,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提出如何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师为导,以生为主,师促生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